为贯彻落实《纲要》和《指南》,最新的《幼儿园一日活动惯例实施细则》文件中,将幼儿园从一日生活的角度把活动分了四类:‍‍

  从纲要和指南的角度来讲,‍‍各类活动在幼儿发展中都具有特殊的价值,‍‍要注意各类活动的有机联系,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使一日生活成为真正的教育整体。‍‍

  我们会看到‍‍新的纲要和指南,实际上把学习又放回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拨乱反正。

  ‍‍幼儿园虽然也是一个生活场所,但是它同时具有学习的属性。‍‍那么学习类活动指的是什么?

  第一个点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发起。这个是针对‍‍有一段时间,一些幼儿园和专家过度强调‍‍教师在没有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前提下,到当下去‍‍生成、研发当下的活动的能力。‍‍

  当然,生成性活动我们并不反对,但在纲要和指南里面重新提出这个概念,‍‍我们看到:生成性的活动或者是‍‍当下的开放式活动,不能替代有计划的学习活动。‍

  ‍第二个点,‍‍明确提出要采纳集体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师、师幼之间互动的学习活动活动,明确给出了集体活动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地位。

  这句话‍‍针对的是有一段时间,存在反集体活动之风,大肆宣扬自主活动、小组活动或区域活动,基本上放弃了传统教育里面的集体活动。

  现在这种对集体活动的‍‍归位非常好,因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个体活动,‍‍它一定是要有机的结合,它不存在谁更优于谁,它有不同的功能。‍‍

  第三个点,在传统的五大学科基础上,专门增加了心理这个学科,而且对‍‍六大学科的学习时间和频率进行了明确的指引。

  集体教育活动的频率一个星期小班大概是5~8次,中班是6~10次,大班是10~15次,‍‍这和津心教育一直以来对于“心本教学活动应该控制在1周1-2次”的倡议相吻合。

  心本活动实际上现在是有五大活动:冥想,感恩三件事,优势小舞台,个体游戏辅导和心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别对应了生活类、游戏类以及学习类活动。

  津心教育并没有开发对应性的运动类活动,‍‍不是因为它有多难,实际上是没有必要,因为目前幼儿园所有的‍‍运动类活动,都有利于心理健康,并且没有哪一项活动对心理健康有明确的优越性,所以可以百花齐放。

  ‍‍冥想属于生活类活动,很多幼儿园在孩子午睡前‍‍加入冥想活动之后,孩子的入睡率和有效睡眠得到了提升,而且冥想给孩子带来平静的情绪,其实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高级状态。

  感恩三件事就是孩子把对父母,对老师、对同伴、对环境、对社会的感恩,坚持记录下来,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尊师重教的回归,同时也符合当下社会和家长对儿童内在品格培养的期待,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种游戏。

  优势小舞台,是‍‍孩子们分小组、自主性的开展的游戏活动。‍‍‍‍通过发现、欣赏、赞美他人身上的优势,有助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之间的情感交流,帮助儿童获得自信和良好的社会情感体验。‍

  个体的游戏辅导活动,主要是在游戏室里,通过辅导师和精心挑选的玩具,让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调整情绪状态、矫正偏差行为、获得良好的社会关系体验。

  幼儿园在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心本课程,就是典型的学习类活动,‍‍属于单一学科的学习活动。

  在朱家雄教授‍‍关于幼儿园学习活动按结构化程度的分类中,心本课程属于高结构的活动,教师根据心本教案来开展活动,确实生成的部分会少一些。

  但它是有结构、有任务、有目标、有系统的,每个星期都有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目标,每一个目标都很重要,所以老师要去把控节奏,最终完成学科目标的任务。‍‍

  曾经有人提出质疑,认为高结构活动‍‍不适合幼儿园,这种说法有失偏颇,诚然,如果幼儿园每天的活动都按照高结构的形式开展,是不适合幼儿的,但是偶尔穿插高结构的活动,反而更有利于儿童未来的发展,毕竟中小学的学科学习几乎都是高结构的活动。

  其实,高结构、低结构、无结构,它只是教学的形式,‍‍每种形式都有不同的功能,并非有高下之分,教学活动是儿童的精神食粮,均衡发展才是对儿童最有益的。

  从创造力的水平来讲,无结构课程对老师的要求更高,‍‍需要很多的创造性、专注力和应变能力,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完全胜任无结构课程,幼儿园应根据自身条件,有选择性地做相关活动搭配,而不是厚此薄彼、一味跟风,最后导致某些孩子的发展停滞。‍‍

  在学习类活动里面,心本活动‍‍和其他学科的学习类活动依然有差异性,‍‍至少有4点:

  心理的改进有一个特殊性,‍‍就是每一个人心理防御的存在,‍‍其他的学科不太需要考虑一个人的心理防御,但是心理课程要花大量的资源去破开防御。在具体措施上,心本课程有个开园乐,就是心理破冰。

  ‍‍为什么3年的课程都是用同一个旋律?‍‍‍‍心理活动的特殊性就在于,熟悉的旋律有助于建立安全感,‍‍有助于突破孩子的心理防御,让孩子当下能够用一种更加敞开的方式去参与到心本活动当中去,更好地达到心理教育的目标。

  心理的认同是需要心理的体验,而不是认知的灌输。‍‍所以心本课程看重的是心理的体验,它不是学知识、背道理,‍‍所以它会有大量的游戏活动。‍‍

  根据马斯洛的观点,‍‍心理的影响程度和有效性取决于儿童整体活动的‍‍心理高峰水平。

  所以,心本课程每节课有一个‍‍结园乐,它用到了心理学比较高级的技术,提升‍‍儿童在这个活动当中的整体心理高峰水平,‍‍而这个心理高峰水平又进一步影响心理教学效果的长效性‍‍和深入性。‍‍

  这也是为什么心本课程每周只‍‍开展一两次活动,但是很多孩子变化很明显的原因。

  心本活动它是属于能量级别的活动,‍‍特别看重能量场的加持和运用,‍‍比方说心本课程中,孩子们坐的位置‍‍为什么要强调是弧形的,它就是在建这个场,为什么限制每节课的人数,包括整个流程结构,都是用能量去影响孩子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