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司马光、苏轼,到梁启超、曾国藩......这些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大家,都曾从中借鉴,指导子女。

  还特别邀请史学家,巧妙地结合“现实生活场景”和“历史事件/人物”,一一进行实践要点指导。

  读它,不仅是读前人历经千年代代精粹出来的智慧,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立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的一生要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

  教子,要特别注重“逆商”的培养。人生几多坎坷,一颗风吹不破、雨打不碎的“金刚心”,胜过所有丰厚的物质条件。

  这套书不仅底本权威,我们还特邀了多位权威史学专家坐镇,每一篇翻译和注解都经过了层层审核。

  很多人一听到古文就劝退,但这套书把家庭教育、历史文化以及人格修养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非常好读。

  士大夫家里非常富有,但非常吝啬,为给后世子孙积财,家里所有的财产,比如一袋米都要亲自经手,锁到箱子里。

  “积钱不如教诲”,物质上的东西,并不能真正使子女有福报,优良品德才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

  比如舜出身卑微,却能够努力修养积德,终成帝王,他的子孙继承了他的高尚品德,统治国家历经百代而不灭亡。

  四本书,朝代从南北朝到明朝,跨越千年,不仅讲为人处世智慧,还能由小见大,学到相关的传统文化、历史知识。

  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和名门望族往往都有教子和治家的文字流传于世。

  每一本家训,都是其结合自身治家、处事、为学、立身的经验整理出来,传给后世子孙。

  其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取其精粹,去其糟粕,流传至今的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

  人都有好利之心、好物之意,但欲望的膨胀会给人带来灾祸,所以要设立处事的底线,所谓“欲不可纵,志不可满”。

  欲不可纵,讲的是培养自控力;志不可满,讲的是态度上的谦虚谨慎。唯有如此,才可以省去贪心,平息无谓的争执,从而避免灾祸临身。

  读书做学问,本意在于使心胸开阔使眼睛明亮,成长永远比成绩重要,做人永远比做事重要!

  知识不仅存在于书本之中,更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要虚心向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学习。

  就是在择偶时人品为第一考虑,不贪权势之门、不攀富贵之家。在婚姻上过于注重财产,容易招致猥婿在门傲妇擅室。

  而且夫妇之间应相互尊重、互尽义务,如果夫妇有一方不能善待对方,就会破坏婚姻关系的和谐。

  每翻开一页,十点君都觉得这何止是一封封简单的给子女的书信,更是一个个等待拆封的人生锦囊。

  这些传承千年的智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也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殷殷教诲。

  涵盖学习、修身、处世、治家、教子、交友、用人、理财、为政等方面,浓缩了几大家族千年的智慧。

  《训儿俗说》:袁了凡给儿子的人生之书,了凡四训的源头活水,培养自信自强的性格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