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3第二十五届全国(广州)性文化、成人用品、保健品博览会的论坛上,广东省生殖医院优生遗传科主任医师郑立新表示,随着不孕症发病率升高,2022年我国的出生人口为956万,其中有接近30万是通过

  随着三孩政策放开、项目纳入医保等利好的催化,赛道持续升温。11月1日起,广西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基金支付范围。此前,北京已将部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

  近年来,我国不孕症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据统计,2007-2020年,我国不孕症的发病率从12%上升到18%。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3年我国不孕不育患病率将超18%,不孕不育患病人数将从2018年的4800万对增长至2023年的5000万对,至2025年辅助生殖服务市场规模将增长至854.3亿元,逐步逼近千亿市场大关。

  不过,虽然我国辅助生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渗透率方面却还比较低,仅有7%,而美国为30%。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称,中国辅助生殖行业设备和耗材95%依赖于进口, 包括约40-60个品类。

  目前,辅助生殖技术发展迅猛,从1988年我国第一个试管婴儿出生,经历了第一代、第二代以及第三代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筛查。对不育症的男性,也有了更先进的睾丸显微取精技术,在该技术的支持下,部分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精子并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育,为很多家庭解决了生育问题。

  不孕不育专科已经成为各级医院的热门专科,不孕不育、试管婴儿等甚至成为老百姓的讨论话题,医院生殖中心也逐渐增多。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共559家,全国经批准设置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共29家。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广东省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共计54家,设置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1家(设置在广东省生殖医院,目前库存量有8万多份,每年使用量约7000份)。2021年辅助生殖治疗的周期数是19.1万个。

  初步统计,2017年,全国辅助生殖治疗周期数达到150万个,总体的成功率为30%,活产率为28.8%,也就是说部分家庭生育孩子已经变得非常困难,不得不求助于辅助生殖技术。

  根据中国人口协会、国家计生委联名发布《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孕龄夫妇(21-49岁)的不孕不育率从20年前的2.5%-3%攀升至近年的12.5%-15%左右。

  尽管辅助生殖潜在的市场前景较为广阔,但我国却面临着辅助生殖有效需求释放缓慢、辅助生殖的渗透率较低的问题,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数据,2018年,我国辅助生殖行业渗透率仅7.0%,远低于同期美国的30.2%和欧洲的35.2%。

  平安证券指出,相较于患者的支付能力,较高的价格,使得一些中低收入人群对辅助生殖项目望而却步,价格高企制约了患者的选择。

  以“试管婴儿”为例,前期准备工作很复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技术含量高,费用少则两三万,多则六七万甚至更高,后期监测与保胎同样花费不菲。

  “试管婴儿”并不能保证一次受孕,目前临床妊娠成功率为50%,抱婴回家率为35%,如果经历多个周期,或胎停之后从头再来,费用就会叠加上涨。

  据了解,国内人工授精成本一般为5000元/周期,而试管婴儿技术成本一般为25000-40000元/周期。根据《中国高龄不孕女性辅助生殖临床实践指南》测算,女性在35岁及以下时,平均需要3个治疗周期成功活产,单次取卵周期价格约3.3万元-4.2万元。育龄女性成功活产一次至少需要花费10万元,甚至更多,对普通家庭来说经济负担较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随着生育年龄的推迟和多孩政策的开放,我国高育龄妇女(35-44岁)的占比正逐渐提升,是辅助生殖消费的主力人群之一。从占比来看,高育龄妇女占比从2000年的35.2%提升至2020年的39%,并将在2030年进一步提高至48%。据太平洋测算,需求端国内辅助生殖市场空间为847亿元-2058亿元。

  2022年8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1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就完善生育等相关社会保险制度明确表示,将指导地方综合考虑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可承受能力、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不孕夫妇的经济压力,对我国生育率提高也有助益。

  今年4月,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将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工伤保险支付范围的通知》,正式将辅助生殖的16个项目按医保甲类纳入定点门诊报销。7月1日该新政落地首日,市场反映积极,生殖中心门诊患者增近三成。

  辽宁省医保局5月5日印发通知称,将胚胎培养等18项辅助生殖项目纳入辽宁省生育保险目录,拟于7月1日执行。8月11日,辽宁省医保局在回复公众留言时表示,考虑生殖类项目比较特殊,情形复杂,待遇政策制定国内尚无成熟经验可借鉴,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配套的待遇政策。

  11月1日,广西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包括取卵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限门诊,每人最多报销2次,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时,不设基金起付标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分别为7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