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始建于1976年,是一所由北京大学、北京市医院管理…

  《癌症康复》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癌症康复总论,主要介绍了癌症病人的心理调整、饮食营养、心身锻炼、生活指导等基本的康复知识、技能和方法。

  《癌症康复》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癌症康复总论,主要介绍了癌症病人的心理调整、饮食营养、心身锻炼、生活指导等基本的康复知识、技能和方法。

  由我院康复科主任唐丽丽主编的《中国肿瘤心理临床实践指南2020》版于2020年9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心理社会肿瘤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历经半个世纪,已在全球发展为一门日臻完善的学科。2016年由我院唐丽丽主编的《中国肿瘤心理治疗指南(2016)》的出版标志着我国该学科的临床实践真正开启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时代。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多种诊疗方案不断细化或推陈出新。2020年唐丽丽再次带领国内心理社会肿瘤学领域的专家团队对2016版的指南进行了修订与更新。在原版指南基础上纳入了2016年-2020年心理社会肿瘤学领域最新的高质量研究证据,涵盖了肿瘤患者常见症状的精神科管理、肿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干预、痛苦筛查及转诊、医患沟通模型等肿瘤心理领域的关键内容,规范了肿瘤患者的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措施、为指导肿瘤心理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为改善肿瘤临床心理社会服务质量,为肿瘤患者及家属提供最佳的心理社会肿瘤学的照料与服务提供指导。《指南》从全面细致地搜索现有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到讨论国内临床一线遇到的困难和经验;从对不同意见的反复斟酌和考量,到对每一条指导建议的字字推敲,2020新版本《指南》饱含了国内心理社会肿瘤学专家和学者的心血和情感,将继续为肿瘤科临床医护人员、精神科医生、心理学专家、缓和医疗和安宁疗护专业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更加清晰的心理社会肿瘤学循证医学建议。到目前为止该《指南》仍然是国内唯一的心理社会肿瘤学专业指南。

  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全人照护”是肿瘤临床高质量医疗工作所追求的目标,心理社会干预是在医学技术之外最能体现人文理念的照护措施,而心理社会干预的实践必须遵循科学性的基本原则,因此该《指南》是每一位心理社会肿瘤学专业人员的必备手册,也是肿瘤临床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更是推动心理社会肿瘤学学科发展的询证依据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