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线岁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相关科学研究也表明,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0~4岁是儿童视觉发展的关键期,5.0~5.5岁则是儿童掌握词汇能力和数概念的最佳年龄。

  早教像一座摩天大楼的地基、一棵枝叶茂盛的树的树根,哪怕你看不见,但你的每一次选择都将直接决定它们的安全性、稳定性与可持续的成长性,孩子更是如此。

  如果错过了0-6岁学龄前,孩子性格就已经定了型,真的无药可救了吗?假如你曾经像我一样,有这样的自责和困惑,大可不必太过担心。尽管陪伴和教育对于儿童的0-6岁都很重要,但也不至于“错过影响一生”。

  李玫瑾教授自己就曾提到,自己在6个月时已经被送到“托儿所”,童年大部分时间也是没有父母陪伴。但她依然对父母、父母的教育充满感激。所以,哪怕孩子已经上学,哪怕孩子性格已经定型,只要坚持不懈、教育得当,依然能够成才。而这一切的开始,要先从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开始。

  曾经有一次,我为了把老大送到老家抚养长大而懊悔不已,还曾经在跟一位做心理医生的朋友聊起时潸然泪下。这位朋友跟我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你当时的选择,一定是当时那个情况下最好的选择。

  的确,那时我们刚刚买了房子还在还贷款,经济上着实不宽裕。夫妻两人都要工作上班,双方父母又不愿意离开老家来城市。在这样的情况下,把孩子送去老家养育,也算是无奈之举。

  后悔和自责的情绪很容易让我们的心态失衡。当我们看到孩子有问题,并联想到这是安全感建立不够造成的,有些妈妈会变得多愁善感,觉得孩子太可怜而不予管教;而另一些家长可能恰恰相反,他们觉得小时候没有管,现在要重重地管回来。无论哪一种,对孩子都有害无益。

  记得在一次《心理访谈》节目中,心理老师这样告诫一位离异的妈妈:对孩子千万不要过度补偿:觉得他没有爸爸了,好可怜,就百依百顺,或者特别的管教。还是要跟普通孩子一样,该怎么管怎么管。

  这样的心态都是由于家长自己的自责、后悔而强加到孩子身上的过分补偿。要知道,即使孩子长在身边,也一样会有可怕的两岁、恼人的三岁、疯狂的四岁;也一样会有各种心理上、习惯上的问题需要父母纠正和引导。

  就事论事地看待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不必什么都往0-3岁上靠。我们要做的是淡化0-3岁的影响,而不是在不断地自责、唠叨和对号入座中强化这些影响。

  家长的心态调整好了,但是面对不爱交流、看见自己就闷闷不乐的孩子,要如何帮助他们敞开心扉,接受我们的教育呢?清华出版社出过一本书,叫做《共情: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教育》,这个书名已经给了我们答案。而对于0-3岁不在身边养育的孩子而言,重建有安全感的亲子关系就更加重要,不能再错过了。

  在我意识到需要重建孩子安全感的时候,我跟孩子几乎没有正常的沟通。总是我在说,他听着,或者直接就哭了。哪怕我只是想帮他分析试卷,也总是以哭哭啼啼告终。直到我开始放下一切关于学习的执念,专注于重建亲子关系,一切才开始改观。

  每天送孩子到学校的时候,我不再跟他说“好好听讲”。而是亲亲他的额头、给他一个拥抱,并祝他今天过得愉快。

  特别是男孩,他们的听觉和统合能力发育较慢,通常通过肢体接触来表达情感。这就是为什么,男孩子总是打打闹闹,用拍肩膀、互相锤一拳来表达友谊。别小看这一个吻、一个拥抱,他对孩子而言意义重大。

  就这样一个学期没到,孩子愿意打破沉默,告诉我学校的事情。当孩子愿意说的时候,他也愿意听听我对这些事儿的看法,教育就这样完成了。

  我曾经也是“惩罚爱好者”,玩具不收好就不许看电视、超时看手机就要禁用一个星期等等,我还曾经为此设计了一个复杂的积分表,来控制孩子的各种行为。但事实上,这一切除了让孩子学会“偷偷来”以外,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取消了惩罚,意味着我们相信孩子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好。在发现孩子有行为偏差时,指出来让他改正,让他或者让他自己感受直接的后果。

  我不再一边抢走手机,一边愤愤的诅咒:“下周都不许玩!”现在,我只是告诉他到时间了,并在旁边等着他玩好把手机交给我。这样的方式不但减少了我们的冲突,孩子超时和偷偷玩的情况也少了,他现在可以放心大胆地坐在沙发上玩,而不必担心遭到惩罚了。

  这绝不是在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而是帮助孩子找到价值感。美国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认为,孩子表现的首要因素来源于归属感(有人爱我)和价值感(有人需要我)。

  无论是让孩子做家务、帮助修修补补,甚至只是帮你捶捶背,都能让孩子体验到价值感。而这样的价值感不但能够增进亲子关系,还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当然前提是,你别太挑剔,当孩子做得没那么完美的时候,挑那些做得好的方面赞扬他,告诉他不完美的地方应该如何改善。

  每到暑假,我就让两个人承担一项家务,晾衣服、收拾厨房,甚至老大还饶有兴趣地学了两样小菜,在妈妈累的时候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这些让老大在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显得更加自信,“说话都大声了些”。

  最新的脑科学研究表明,负责人类情绪管理和自制力的大脑前额叶,发育时间比我们预想的长得多,要到25岁左右才发育完成。虽然0-6岁是这一区域的重要发育高峰,但17岁左右这一区域仍在飞速发展。

  所以,即使您跟我一样,错过了孩子0-3岁的安全感和性格培养黄金阶段,甚至错过了6岁前的矫正和定型,在孩子成年之前仍然能够重建亲子关系,用“爱”感化和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成才、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