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被家里的熊孩子气得“胸闷气短”时,总忍不住在心底呐喊:为何养个孩子这么累,要熬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自从有了娃,我们的生活几乎都是围着他们转。不过因为孩子的个性差异,家长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是不同的。就好比我家大宝,是个早产儿,生下来就比别的孩子难带。

  曾经一度认为,天下孩子皆如此,家长都不好当!然而生下二宝后才知道,原来养娃也可变得简单和轻松。也许是孩子确实省心,又兴许是自己心态放开了,总之正是应了那句:一胎照书养,二胎当猪养。

  有的宝宝天生安全感十足,此为传说中的“天使宝宝”,是来给爸爸妈妈报恩的;而有的宝宝则焦虑得像个“刺儿头”,不好带不说,还动不动就“炸毛”。

  不好带的孩子,难道就是天生来“讨债”的?其实不然,心理学有观点指出:有这3种类型的孩子小时候难带,长大后却会变得格外贴心和孝顺!快来看看你家孩子,会不会是其中之一?

  我家侄女就是个爱哭的孩子,小时候常常因为一些皮毛小事就“梨花带雨”;遇到大点的问题,更是哭得惊天动地!所以她从小就被冠以“爱哭包”的称号。

  我大哥以前总感叹,这孩子太脆弱了,成天哭唧唧的,性情一点都不干脆明朗,还总觉得我嫂子太太娇惯孩子,以至于她这么娇气。

  但如今孩子已经16岁了,爱哭的“包袱”早已卸去。虽然性子依然是软了些,但却很懂得体恤父母,从不跟父母说过激的话语,别人的青春叛逆期,在她这儿是不存在的。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看,爱哭的孩子个性更为敏感,他们拥有更强的情绪感知能力和共情能力。这样的孩子往往会有更高的需求,而且更容易感知他人的情绪。

  当有情绪却不能(或不想)用语言表达时,孩子便会以哭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父母或其他人表现得不理解、烦躁甚至责备时,更是会加剧她的情绪不安和哭泣。

  ◆如果你家有个爱哭的孩子,不要再指责她胆小、内向、软弱等,而是要试着理解和接纳,并教她学会疏导自己的情绪。

  ◆鼓励孩子正确表达情绪,而非以哭的形式。比如,多跟孩子谈谈心,聊聊天,说说心里话。特别是在语言敏感期的时候,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以哭泣引起父母的注意。

  我家二宝是个十足的小话痨,总喜欢缠着我们问一些脑路清奇、五花八门的问题。比如:

  孩子密集的问题,哪怕你再有耐心,也会有不耐烦的时候。主要是解释了他也不懂啊,再说有些自己都答不上来!而且一旦你解答,势必会触发更多问题!

  喜欢问问题的孩子,看似个话痨,实际上最爱动脑筋。生活当中的一些场景引发他们不停地思考,迫不及待想弄清事物的联系和规律等,所以才会不断地冒出各种问题。

  这对于父母来说,也许是种负担,养起来心特别累!但回过来一想,何尝不是孩子求知欲高的表现?实际上这样的孩子乐于与父母交流,亲子关系将会更加融洽!

  ◆孩子问问题,其实并不一定非要有个标准答案,我们也不必正面回答。可以鼓励孩子以不同的方式探查和获取他所需要的答案。比如通过绘本、故事、自然探究、亲身体验等。

  ◆如果孩子的问题超出你能解答的范围,也不必尴尬。直接跟孩子说:“你问的问题很好,我们一起找找答案吧。”然后借助智能工具,和孩子一起搜寻答案。

  朋友家的孩子,我从小看着她长大,是个特别“不大方”的娃娃。用朋友的话说,就是特别“小家子气”。就像个护食的小动物,对于自己的东西,她从不让人动一分一毫。

  比如,不经她同意就碰了她的玩具,她非得跟你闹个不停;她的东西掉在地上,你万万不能动,否则她哭着闹着让你放回原地,自己再重新捡起来……

  朋友时常摇头笑说,这么小气的孩子,将来老了肯定指望不上啊!其实不然,小时候特别勤于守护自己所有物的孩子,将来可能会很孝顺。

  儿童心理学认为,“小气”的孩子,不过是物权意识比较敏感,又或者是孩子有恋物情结。表现为对自己的东西(或某一件熟悉的物品)相当执拗(或依赖)。

  但是这份“执拗”并非一成不变的,如果顺利的话,它会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发展、演变成对家庭,对亲人的坚持和守护!

  ◆对于孩子不愿分享的表现,我们不能认定孩子为“小气”,要理解和尊重孩子对自己物品的支配权。不要强迫孩子分享,除非他自愿。

  ◆有恋物情结的孩子,我们也不必强行干涉,这或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要多关注、多抱抱孩子,花更多时间亲子陪伴,当孩子产生安全感,对父母有依赖感,更不会通过安抚物来寄托感情了。

  这3种类型的孩子,小时候很难带,但长大会是最孝顺父母的孩子!再难带,孩子终究有长大的一天,也许不需要长大,只要熬过某一段特殊的敏感期,孩子便突然“开窍了”,变成你所希望的样子!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小时候你倾注精力和陪伴更多,那么将来孩子回馈给你的爱与关照也会更多!你家孩子符合以上哪种特征呢?快来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