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妥善的时间表能为家庭成员传递一组重要的信息:我们思考过了,我们对未来有畅想,我们务实又清醒,关于行动,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行动当然是重要的,但具备支持行动的依据更重要。」

  支持育儿行动的依据,潇洒姐在趁早儿童时间管理课程里归纳成了一个清晰简洁的结构:

  今天整理了潇洒姐在课程直播答疑中回答的如何用5+3育儿法去思考关于小朋友的习惯养成、爱玩手机、兴趣班的选择和家庭育儿合作社等方面的难题,一起来看吧!

  Q1:(6岁孩子家长)孩子刚上一年级,如何可以不拖拉,不墨迹,专注学习呢?孩子必须要放了学先完成作业才可以吗?

  你要么就让孩子都放学先完成作业,要么就让孩子放学先玩,吃完饭再写作业,对吧?有两种秩序可以安排,不是非要什么。

  秩序就是好习惯的练成,让前一件必定会发生的事儿成为后一件必须要做的事的提醒。

  我再说一遍,这个是习惯养成界非常重要的一个捷径,或者说习惯养成非常爱使用的一个方法,它特别管用,就是:

  当你有一个事想养成习惯,你要在它前面找到一个必然会发生的事,让它成为一个提醒。

  比如说“刚刚放学”就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事,只要刚放学,下一个动作就是完成作业,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提醒了。

  但你一定固定下来,就是放学去完成作业,或者放学可以玩,或者自由活动,或者吃完饭下了桌20分钟以后你要开始完成作业,作为一个提醒都可以。

  Q2:(5岁和3岁孩子家长)俩娃目前在大班,最大的问题在于拖延。一天三顿吃饭,老大难。前期我们习惯也没有养好,现在规定不许边吃饭边拿玩具,然后他们就说不吃了。孩子胆子小,对于游泳等运动非常抵触。哥哥也大班了,即使换了泳衣依然不愿意下水。有什么方法可以引导尝试?还是尊重他的意愿?

  潇洒姐:关于第一个问题我的想法是,“规定不许边吃饭边拿玩具”,这个未必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好习惯的养成过程。

  回到5+3结构,一个孩子愿意干一件事,要么因为有好玩的快乐,要么有成就的快乐、正反馈,要么有心流。

  5岁、3岁小孩的吃饭里边肯定谈不上什么心流、正反馈。那怎么让他觉得吃饭好玩呢?

  你每天给你的5岁和3岁的小朋友说:我们每天要邀请你的一位好朋友吃饭,你邀请谁呀?只许邀请一位,邀请好我们就开始吃饭好不好?让5岁小朋友去挑他的玩具,3岁小朋友去挑他的玩具。今天规定,挑好了吃饭。

  注意,5+3里好玩、成就、心流这三种是孩子能获取自驱的东西,无论你想让孩子运动还是学习,要从这来引导他。

  孩子不是觉得有玩具好玩吗?你就配合他好玩,设计一个小规则,让它在孩子身边。这就是你利用5+3的“5”(五种时间)里面好玩时间的办法。

  再说一遍,孩子想游泳不愿意下水意味着游泳对孩子来说变成什么啦?5+3里的生存时间。

  那咱们怎么引导?让小朋友拿着一个小游泳圈,拿着小漂浮板,拿着那个漂浮小鸭子,去浅水区和小朋友玩闹,先在水里玩起来。

  先站在水里,和其他小朋友玩,他知道玩的快乐,玩出心流来,水多好玩啊。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不拦着他,他都要下水。

  Q3:(12 岁孩子家长)我之前也看过《五种时间》,非常喜欢,报了这次课,我觉得很好,只是给小孩看了以后他也只是停在行动上,没法实操下去。比如桌面计划,我也在做,但是我本心是想当成一个游戏,大家一起做,但是孩子就开始新鲜了,两天就不想做了。我能理解,因为有些项目他还是有压力的,比如中文阅读计划,其实是他自己制定好的。

  潇洒姐:首先,咱们孩子12岁,咱们必须这个实事求是,12岁真的不是开始打卡的黄金年龄,但是现在让他开始参与也是非常非常有帮助的。

  就是这个习惯养成,看看我们的示例你就明白了,它可以空缺,不是非要打满的,可以空缺,就是人生的常态。

  所以我深深地怀疑你, 你带给他一种必须打满的压力,要是打不满就难受是不是?

  其实你看咱们示例,妈妈早晨冥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是?大宝做作业,有时候做了,有时候没做。

  但是当你把一个月都过去,把这个能打的都打了以后,明明就没填满,但是你看到这一连串是累积起来的收获,很快乐。

  所以我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你就鼓励他完成的部分就行了,他只要完成了就是好。

  人生拉满是最大的压力。人生不必拉满,只要你把你想做和特别擅长的事先把它做了,非常OK。

  所以我觉得这个过程中就是不要造成一种打卡打不满就有心理压力的状态,让他先为他能做到的感觉到喜悦。

  再复习一遍:什么是5+3?一个孩子愿意做事,因为这个事里有好玩,有成就,有心流。

  如果让他觉得今天打了 5 个卡,都打完了才配叫成就,那我缺一个我就不开心了,我就不想做了。

  其实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把这个打卡去拉半个月、14 天,有七八九次连起来这一串看上去非常好。他自己也觉得,你看我这个月做这么多。

  让孩子把那些能完成部分的经验迁移到还没能完成的地方,这个就是在过程里面最好的办法。

  我建议后面想办法再捡起来。或者是我们重新设定一下那个前面的项目。家长不要气馁。

  用满一个月,然后专门看到一个呈现,在下个月开始的时候,这人就信心满满的。

  Q4:(8岁孩子的家长)我的育儿问题现在主要是如何让孩子能够主动和自觉地从手机游戏中果断停下,然后去学习或做其他事。现在会约定他玩手机的时间,但到时间之后他很难按约定放下手机去做该做的事,多次催促和生气后才能不玩手机了。

  潇洒姐:首先,儿童时间管理第10天的孩子课,你一定要给他听,叫做“手机里的大坏蛋”。

  我给大家讲一下这个原理:孩子不停地看手机,因为手机真的会让人上瘾,手机里面有很多好玩的东西。

  你不停地刷出好玩的短视频,也是一种正反馈,发生了多巴胺的循环分泌,会让人上瘾。用手机看好看的视频都有可能进入短暂的心流。

  当然我们不是这么解释心流,其实对一个东西,先是专注,然后是沉迷,才是心流。

  专注只是坐在那能够持续地投入,沉迷是被一件事情吸引,被别人的创造和审美所吸引。心流是非常高级的,就是能够进入自己的审美和创造。

  孩子认为手机是个好东西,诶,我们家长的机会是什么?是告诉孩子手机不是个好东西,尤其短视频里面那个不是个好东西。

  你说这个手机是我们接受信息和沟通的一个工具,这里面有很多的APP,这些 APP 有的是特别想帮助人们的人发明的,我们可以用 APP 打车、买菜、买东西,对吧?帮助我们的人生更方便。

  但是在 APP 里面也有一些人,他们可聪明了,他们知道我们很多人都有弱点,会被这个APP 所吸引,他们就做了一些短视频,好看的东西让你不停地划,就是你干不了别的,就让你呆呆地在那看了。

  这些人特别聪明,那么他们专门吸引看不透这个后面的诡计的人。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上了他们的当。如果爸爸妈妈也在看手机,看得有点长,你也要提醒爸爸妈妈,你们今天是不是上了当。

  为什么咱们的课程是0-12岁的父母来听?12岁以上的孩子,真的会有点难,(他们)世界观建立了,习惯建立了,专注建立了,然后青春期开始了,开始叛逆了。

  你这8岁没问题,给他讲讲手机里大坏蛋的故事,不过更早会好一点,5岁开始去讲手机屏幕背后的大坏蛋是更有利的。

  孩子本来听进去了,一看我爸妈怎么被大坏蛋给忽悠了,一直在看手机,也不行。所以要以身作则。

  我的建议是,孩子每天比如说 6 点半到7点看手机,看完以后设一个闹铃,闹铃以后一定要给他做一个他爱吃的水果捞。

  刚刚给大家说了一个习惯养成界的一个小轨迹,就是为当你想增加一个习惯,就把前面一件必须发生的事情作为提醒。

  通常来这个东西要持续长一点。很多家长就是没有耐心,着急,弄了3天了还不行?

  孩子像白纸,比大人的习惯更容易养,无论是什么样的东西,放在孩子身上其实更容易实现。

  Q5:(4岁孩子家长)4岁的孩子需要上兴趣班吗?怎么选择孩子适合的兴趣班?感觉小城市的线下班都不是很好。我们学了创意美术,并没有对孩子的创意起到任何启发作用。不太会培养孩子的优势。

  潇洒姐:4岁可以开始上兴趣班,因为很多4岁小朋友对很多事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了,在启蒙时期。

  热情和禀赋的发现在day10的课程,兴趣班的选择在day21,这位同学可能还没有学到。

  如果这个兴趣班里面这个老师真的懂什么叫创意,什么叫美术,他就能教好你的孩子。或者他有不懈的热情,也能教好你的孩子。

  在 4 岁这个年龄段,重要的不是老师的水平。老师是成人,他的水平怎么都比孩子高。

  你要问他一些问题,说你是几岁学的,对吧?你学了多少年了?你过程当中觉得什么最难,这个什么最容易?那你觉得有这个禀赋的孩子都是什么特征?我家这孩子你觉得是什么情况?

  跟他谈聊天,看他真不真诚,但凡对自己的学科有过感情的人,全能讲出故事来。

  但凡他能这么聊,回顾他的童年,他有感慨,有遗憾,还有能说出他人生的光辉时刻,说明什么?说明他在这件事情上神经元放过电。

  还有一个,你跟老师多聊天,老师也知道家长重视,家长寄予期望,他也会更重视你的孩子,也能对孩子多上点心。

  Q6:(4岁孩子家长)关于家庭教育的这些,前提是另一半愿意和你一起统一思路。但是孩子爸爸跟着我听了大姐的课,没有办法统一很多育儿观点。孩子爸爸其实上学阶段非常优秀(985研究生)。然后但是婚后却感觉没有那么上进了,对孩子的陪伴也一般,或者说感觉他还不会做父亲,也不愿意学习做父亲。该怎么沟通处理呢?怎么激活老公对孩子培养欲望的内驱力呢?

  我认为婚姻生活并不改变太多,育儿生育才会颠覆性地改变人生,因为生育会重新分配你的生命,甚至改变你的梦想的权重。最可怕的是彻底地、颠覆式地改变你的时间表,你的作息、一切的一切空间分配也会改变。

  我们先看最理想的一个合作社是什么?是有人提出育儿策略,用群策和决议的办法,我们得出育儿策略且有效长期的执行。在过程中出现波动,再次讨论。

  什么叫群策?就是开会,然后有个人拿主意,大家说行,就这么干。这个主意被大多数人认同,愿意通过论证的方法去执行。

  但是95%的都不可能这么理想,不然就不是生活了。生活就是经常做不到,千疮百孔,令人遗憾。

  在过程当中有可能发生的几种情况,比较好的一种是提出假设和策略的人孤军作战——我决定这么养,比如说我特别认同趁早儿童时间管理的养法,5+3,简洁漂亮。

  然后你跟你的配偶讲完了以后,(配偶)就觉得没有get,就觉得怎么着都行。

  如果他觉得怎么着都行也可以,其实挺好的,因为没有人反对,你就可以自己执行了。没有人反对,能自己推进,是非常好的育儿状态了。

  中间就是非暴力不合作,他也没反对,他也没支持,听之认之,你可以执行,你就论证你的假设。那什么时候他会认同和支持你?要出成绩,你要在孩子身上得出正反馈和论证,你的执行有效。人就是这样,人要看到。

  过了 3 个月,孩子变化了,他就会觉得确实有点东西,觉得肃然起敬。你可以获得支持和肯定的,但是需要你的实证。

  所以我想跟大家说关于育儿合作社这个东西,当你决定结婚和生育那天起,期望值其实要降到一个相对低的位置,就说你决定生孩子是你决定再生。

  当你决定生的时候,其实要下一个非常沉痛的决心,就是做好后半生这个孩子大概率我可能要自己养。

  我指的不是经济上的,是心理上的,花时间、花精力,这个心理建设要没做好,后面很多时候会失望和抱怨,但孩子还得养着他的长大,对吧?

  但是生孩子是我们自己选的,我们为了体验给孩子的爱,无条件的爱,这个时刻我人生的体验,我认了,那这就是期望值。

  所以各位,我们来听儿童时间管理课,至少有一个人要认同相信和执行,就是我们自己。

  如果你真的中了头彩,你的配偶从头到尾都觉得,哎呦,这一套真的不错,我们要相信。

  如果你的配偶是个在工作上、家庭上消极解读的人,你会艰难得多,但是你自己可以成为那个积极解读的人。

  你的配偶已经长大了,不要妄想教育和改变一个成年人,他的教育改变应该是他的爸爸妈妈完成的,不是你。如果你在担负这个,你就又养了一个孩子,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