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部分人来说,一生中伤害自己最深的人,不是朋友、爱人,而是自己的父母;

  当我们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几乎全部来自于家庭。父母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因为那就是我们的全世界。

  我们童年时期的身体的内在力量,主要来自于父母提供的无条件的接纳、包容的环境。

  父母虽然对充满了孩子无限的爱,但因为自己的性格脾气、对育儿的认识局限等原因,实际上孩子接受到的却是,

  想要得到我的爱,那你得满足我的要求。如果你没满足我,那么为了你好,我会威胁你、侮辱你、责骂你、甚至是打你一顿。

  当然,最深重的伤害,并不一定是激烈地打骂,而是默默隐藏在风平浪静的情绪氛围里,和看似苦口婆心的话语中。

  等孩子成年走向社会,父母的那些话语仍然在脑海里萦绕,甚至到老都无法走出来,影响不可谓不深。

  在日常生活中,有2句话最容易说出口,而且毫无察觉,但对孩子的伤害却像水滴石穿一样。

  这样的句式,对于父母教育孩子来说,算是比较温和的了。表面上看,这样的句子好像只是在描述一个父母看到的事实,孩子对这样的话语,确实没办法从事实层面上反驳。

  我们试着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我们被人这样说,会不会马上陷入一种气愤的情绪中?

  因为这样的话,虽然看起来是对事实的描述,但其实这是一种评价性的话语,一般都带有责怪甚至羞辱的成分。

  这种标签化语句、人格化评价给人的印象,是居高临下的态度。这种态度往往出现于需要强势说服对方的时候,孩子感受到了上方的压力,人的本能反应让他陷入被情绪反应控制。

  他可能会立刻反击,跟家长争个你高我低。也有可能默默垂泪,闷闷不乐。还有可能暂避锋芒,选择下次悄悄报复。

  商场里哭喊着要玩具的孩子,只要妈妈说一句,“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然后转身就走,大部分的孩子,都会乖乖听话。

  对那些日常受到宠爱的孩子来说,这句话的杀伤力似乎没那么大,因为他确定你不会丢下他,这时候父母往往会说,这孩子真是不听话,为了省去麻烦,还是满足他吧。

  而对那些日常很少得到父母明确的爱的孩子,这句话的威力还是非常大的,不管他当下的情绪如何,事后他肯定心有余悸。

  要么他从此听父母话,以让父母不要放弃自己,要么就阳奉阴违,或者在性格里埋下叛逆的种子。

  为什么这句话有如此良好的效果,杀伤力这么大,以至于成了代代相传的金句了呢?

  这句话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如果你不听话,那么你将失去我们的保护,在这个未知的世界独自生存。

  但是人是社会性动物,千百年来,那些离群索居的人早已被大自然淘汰。所以对于被集体排斥,孩子有着原始的,本能的恐惧。

  那些从小被宠爱的孩子,他有一种笃定,就是父母嘴上不管怎么说,但是行动上是不可能丢下我的,这句话虽然在感性上有一定的威胁,但回到理智上稍微一思考,就没有多大威胁了。

  而且,从小被要求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没什么主见,也没多少责任感,更没有创造力和主动性,因为他只要有个人告诉他怎么做就好了。

  丰田中国刘鹏:丰田通过合资合作技术转移,为中国汽车工业培养了大量人才!提升了制造业工艺水平

  最新!碧桂园杨惠妍:普通老百姓买一套房,很多都投入了一辈子的积蓄,必须保交房

  OpenAI泄密者公布165页文件:2027年实现AGI、计算集群将耗资千亿美元

  年内无望?消息称 AMD、英特尔下一代 GPU 均定于2025年年初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