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希望能够培养品学兼优的孩子,相信这是大家共同的心愿。本文想把我们在学习家庭教育后的一些学习心得、实践感悟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和喜爱的朋友产生共鸣。总之,通过学习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这几个月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也很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支持。

  我的孩子因为在学习习惯上一直未刻意的培养过,从小由于家中老人长期带,比较溺爱,从上小学后一开始表现还可以。但在三年级后,老师总反馈说上课不够用心,布置的作业有些潦草,在家里都是哄着写作业,自觉性较差。这种状态我们想等年龄在大点就变好了,但和班主任老师进行交流后,知道了学习习惯和专注力需从小培养,早发现早引导最好。

  所以我们开始在孩子学习习惯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每天下班在累,都和孩子一起看作业,并设置不同的奖惩小目标,孩子看到我们这样重视,也流露出一些压力。渐渐地,在家人共同的鼓励和督促下,孩子在四年级以后就有了很大转变,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因此,简单总结以下几点心得,分享给大家。

  读书上进本来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能融入其中会享受知识的乐趣。虽然我孩子之前总表达,学习好累、不想参加兴趣班、上课发言怕同学笑等类似的话,但后来我常会给她讲一些有成就的名人故事,让她明白从小刻苦学习、长大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比如,有一次我问她,你长大想做什么职业?她说想像班主任老师一样让学生尊重,我便告诉她,成为班主任,每个学科都要学好、具有丰富的知识考上师范大学才行,如果基础不好,怎么给学生授课?让她懂得,只有认真学习,才会实现愿望。

  在平时家中复习、做作业时,有时孩子出现不耐烦的情绪是很正常的。因为年纪小身心未发展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缺乏自制力。所以,每当孩子有类似表现时,我们便把她在做的题讲述为有趣的小故事或小游戏,和她共同完成后,还要表扬鼓励她。这样的做法,让孩子很有成就感也很开心。我们相信,只有真正尊重孩子的身心规律,给予激励和鼓励,才能让他们保持信心,学习自然会轻松许多。

  近些年,学校非常重视家校共育的建设,总会定期安排一些亲子或家委会活动,让家长关注孩子在校园的表现。从某种角度,我们的家庭教育意识之前并不强,习惯性的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只要孩子成绩好学习好就行了。但忽略了成绩的优秀,并非单一课堂教育就能实现的,需要多种因素的影响作用。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专注性、自律能力、良好的纪律性、不拖沓、不懒惰等等方面,都是影响一个学生的成绩的优劣,用一句话概括,孩子的素质教育甚至高于学科教育。

  因此,的确不能用成绩的起伏一味要求老师,而是多反思在平时对孩子的素质、习惯的培养方面是否足够重视。比如老师在课后布置的听读,或平时发送的一些道德素养提升的课程,都可以陪孩子一起去听。特别是日常的生活习惯养成,通过适当的家务劳动去培养孩子的勤奋、耐性也是很有必要的。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在学校,在各种环境中都是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