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当下,更多人在说,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父母或者问题家庭。

  为帮助家长、年轻老师科学、理性地应对孩子/学生成长中的诸多挑战,文一君推出了一档栏目——“育人记”,将通过采访浙江省内名师、名校长和家庭教育专家,为大家提供专业、实用的教育借鉴。

  本期“育人记”文一君邀请了杭州市萧山区第一实验小学校长沈丽,为我们回答,在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学校而言,家长的哪些行为是不可取的。

  沈丽:有一个数据表示,孩子成功20%是靠他自己的努力,80%是来自于父母。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以说,大多数的家长都是非常优秀的,但难免也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简单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权威型家长。他在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有一定的优势,所以比较自信。在做一些决定时,他往往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比如前段时间,我们学校有一个三年级学生的家长,他担心疫情会影响到孩子,就到学校向我请假。一开始是请假两周,持观望态度。两周过去了,疫情还没有结束,他就继续请假,最后就请了一个学期。

  站在家长的角度,这个做法能理解。因为孩子从小身体不好,免疫力比较弱。家长怕万一感染,觉得在家比在学校安全,就做了这么一个决定。

  到了期末,我们进行期末练习的时候,这孩子请假一学期的弊端就出现了。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但在这一次练习中,他的表现判若两人,该掌握的知识都没掌握完全。

  同时,我还关注到了一个细节。上学那天,面对校门口的红外线测温仪时,这个孩子坚决不同意把口罩摘下。

  第一点,尽管家长非常优秀,而且他平时考虑问题、做事都很周到、严密,但能否更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他在家自学一个学期,他是否有独立思考、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点,家长的过度紧张,是否会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从他不肯摘下口罩来看,我已经感觉到孩子有可能因为家长的过度焦虑、紧张,也产生了同样的想法。

  第三点,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孩子虽然有独立的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但是他不能离开集体,因为他需要交往。

  所以基于这三点,我想家长在做决定的时候,能否与孩子一起商量,把厉害关系都告知,让孩子自己来选择。

  第二类家长,他很努力,也想介入教育中,让孩子朝着比较好的一个方向发展。但他有时往往会急功近利,一旦花了时间,马上就想取得成效。还有的是一遇事情,就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一类家长就是束手无策型家长。

  我的女儿小学阶段获得过多种荣誉,她自我感觉还是蛮好的。但一进入初中,我印象中应该是初一的下半学期,突然发现这孩子变得非常紧张、焦虑,整个状态都不对劲了。

  第一,马上给她减负,然后到老师、学校那里去申请,把她在学习的压力给减下来。

  第二,我马上召集家庭会议,跟我先生商量,要在家中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不要有任何冲突。

  第三,就是陪她运动。饭后,在小区陪她跑步,这样可以释压。我还带她做了一个大脑的检测,因为她担心自己大脑是否有什么疾病。

  第四,虽然那时候我很忙,但我还是会抽比较多的时间,陪她聊天,给他安慰劝诫。

  到了第三周,学校要开家长会。那天结束后,我带她回家。他坐在汽车后座,我因为要开车,所以注意力不是特别集中。

  原来,在我们两个人的交流中,我都是占据主导地位,比如选择话题等。但那天因为要集中注意力开车,基本上就是我听她讲。

  她给我讲了很多学校里的事,包括自己的一些想法。我感觉那一天特别奇怪,孩子像倒水一样地倾泻,到了家后一直在讲。

  那一天,我也没打断她讲话。等她讲完,都一个多小时了,我就静静倾听。听完后我就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孩子她感觉到老师和同学没有像以前那么关注她,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够优秀了,所以才会紧张、焦虑,但之前我一直担心是不是学习负担重。

  听完后,我和她说,孩子,不要这么想,其实不是那么一回事,你在学校里很优秀,老师对你特别放心、信任,所以才不会像小学时关注、管得那么多。

  至于同学,他们上了初中都很忙,都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一点事,这样回家的休息时间也能得到保障,这是初中这一阶段非常正常的一种现象。

  这样一说,她不停在那里点头,说原来是这样。就这样,她的心结打开了,整个人的状态就不一样了。

  我觉得家长有的时候要蹲下身来,学会耐心倾听。教育本身是一种慢的艺术,蹲下来静静地听孩子讲,然后听出问题症结所在,再去对症下药。就好比会武功的人点穴位,一点就到位了。

  还有一点就是,你要孩子变得优秀,我们家长自己也要不断进步;你想让孩子天天向上,家长就要好好学习。

  有位父亲腿有残疾,妈妈失明,结婚很迟,生孩子也很迟。到了40多岁,才有了这个孩子。

  这个爸爸,我觉得非常用心。当时学校邀请家长进课堂,分享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哪些故事。

  那一天,他讲到自己残疾的原因。说那时自己的父亲是萧山的一位人大代表,因为工作太忙了,才耽误了给自己治疗的机会。

  他说,自己是一个保安,虽然身体有残疾,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全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也不给这个社会添负担。

  他这么讲完后,下面的孩子全体鼓掌。这个时候,孩子心目中爸爸的形象就马上高大起来。从此以后,他也放下心里的负担,和爸爸的沟通、交流也多了起来。

  所以我觉得,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我们想让孩子接纳,喜欢甚至崇拜你,那么唯有自己不断进步、提升,不断完善自我。至少我觉得,要配得上孩子的发展节奏。

  第三类家长,是放任自流型家长。对于那些棘手的问题,有些家长找不到方法,有的没法管,就放任不管了。

  但是,家庭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和社会是没有办法替代的,这个过程只能由家长自己来完成。

  最好的办法就是陪伴。你如果能和孩子在一起,跟孩子结伴而行,都会比孩子独自一人要好。

  他说,孩子上小学二年级时,学校向学生征集艺术作品。这个时候,孩子暂时没有一件拿得出手的作品,怎么办?

  于是,这位爸爸就用铅笔打好这个字的骨架,让孩子用毛笔描上去。就这样,合作完成了一幅作品。

  作品上交后,学校不仅录用了,还展示了出来,孩子非常开心,于是对练书法产生了兴趣。

  当然,书法跟其它的项目不一样,它不好玩。尽管一开始可能有点感觉,但是新鲜劲一过以后,孩子就觉得枯燥乏味,这个时候他很容易放弃,如果你还要让他坚持练,孩子就会有被迫的感觉。

  这个时候,爸爸每次都陪儿子去上书法课。孩子在写,他就在旁边陪着练,写着写着,孩子的兴趣又慢慢恢复了。

  看到孩子慢慢进步,这位爸爸还时不时在旁边鼓励与点赞。然后,父子二人一起尝试各种书法比赛。当然重在参与,也没有期待一定要获什么样的奖,这样孩子就没有负担。

  进入初中,尽管学业比小学阶段要忙不少,但是他们也一直在坚持,渐渐也有了收获。

  这位爸爸告诉我,去年下半年,孩子在参加萧山的艺术节书法比赛当中,毛笔获得了初中组的一等奖,还代表萧山参加杭州艺术节的比赛。

  他说,特别有意思,2020年寒假,因为新冠疫情,全家都在家里,幸亏那个时候有书法,让生活充满了情趣。常常是儿子写了,爸爸接着写,把前面写了,儿子接着写,然后一起耐心地完成一幅作品。

  他说,本来孩子是学小楷的,他学大楷,然后两个人相互学,相互切磋,父子俩的关系好得不得了。

  我想,有的时候,父母会担心孩子的叛逆,常常会苦于如何建构良好的亲子关系。

  其实如果你能跟孩子在一起,保持一种良好的互动,这就是构建良好亲子关系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

  沈丽:是的,只有这样才是有质量、高质量的陪伴。关于家庭教育,我还有一个建议,就是管孩子要有度,要留有余地。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不少的全职妈妈,甚至还有全职爸爸。放下工作,能有更多的精力来照顾、关心孩子,从理论上讲应该是件好事。但是这个度,要慎重权衡与考量。

  前几天“19岁留美学霸身亡”的新闻令人痛心。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太过精致,孩子会压抑,这个就是度的把握问题。

  所以,管要留有余地。填充太满往往会刻板僵化,没有生机。就像画画布局,要留有余白。

  沈丽:网络媒体扑面而来各种家教信息、育儿经验,希望我们家长学会辨析,不要跟风,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你要明白,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成长路径,不要随意搬移,拿来主义,以别人家的孩子作为标准,对孩子教育问题上往往容易极左极右,不能客观面对孩子。

  中新社记者:关于教育问题,还有一个问题颇受关注,那就是“丧偶式育儿”。您怎么看?

  沈丽:爸爸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夫妻关系要和睦,爸爸要爱妈妈。

  我感觉,夫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比亲子关系还要重要。有了这个氛围,孩子就有安全感。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西路1199号中新大厦11楼 邮编:3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