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啊,CC班主任开学前反复提醒,开学第一个月非常关键,提前帮孩子调整作息,收心提高专注力。

  其实,专注力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它是脑发育和孩子各种综合能力的共同反映,尤其是CC到了高年级,我越更加确认有些事真的越早做越好。

  比如,上课同样是听课,有些孩子全程专注,老师讲到哪就跟到哪,但有的孩子听见一个词就浮想联翩,思路就不知道跑哪去了。 等回过神再找回来,就一直重复找到老师将到哪儿——听一会——走神——找回来,一节课光重复这种操作了,讲了啥完全没听进去。 更有甚者,老师的讲课声只作为了ta上课的背景音,听是听了,一句没理解,听半天也只剩下寂寞。

  如果娃本来专注力就不强,还上来就是写作业、学习这种hard枯燥模式,他不发怵才怪!

  能力足够了,这个问题解决了,在开始更难的学习模式,那么孩子只需要克服做题这一个难题就行,胜任度更高,就更容易坚持。

  严格来讲也不算,孩子进行他喜欢的、或者有吸引力的事物时,并不需要太多的专注力,更多的是吸引力和好奇。

  比如说一些相对“枯燥”的教具玩具,比起学习有一定的趣味性,但不是完全的跟着感觉走,而是需要带着脑子去工作。

  你乍一让她写半小时卷子,她坐不住,但要说咱们一起跟DD玩积木,俩人能安静的从晚饭玩到睡觉。

  还有拼图、串珠、匹配(配对)游戏、专注力训练游戏书...几乎是公认的提升专注力都不能缺少的游戏类型。

  很多人对专注力都存在误区,其实真正的专注力是有很多方面组成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娃都会掉链子,刚开学的孩子尤其要注意这两方面的训练。

  但课上,听了还不算,还得听懂,听到了并理解听到的内容,这就需要孩子的听知觉能力。

  家长以1秒说1个数字的速度。从1数到30,中间随意漏掉某个数,孩子听到漏掉的数,就拍手一次。

  漏10次,如果孩子能听出8次漏数的数,说明孩子的听觉注意能力较强;如果孩子能听出6个,说明孩子的听觉注意能力一般;如果孩子听出6个以下,说明孩子的听觉注意能力较差。

  一开始可以简单一些,用孩子们感兴趣的小动物或食物作为关键词。后边,增加难度,如捉数量词等。

  随便编一个故事\一个顺口溜,越无厘头,娃越喜欢;另一个人复述,越精准越好。

  那段时间CC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高了听觉注意力,上课时,抓老师的讲课重点,也更有头绪了一些,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明显提升了不少。

  找出我说的物品,可以找带图案的表格,也可以随便说出家中某个物品,让孩子快速找到并指出在哪里。

  还有孩子爱玩的木头人、蹲萝卜坑、大西瓜小西瓜等,都是一些指令游戏,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把专注力锻炼了!

  学龄前的孩子很少按规律看东西,他们一般都是以兴趣为出发的野路子,想看哪页、哪行、哪个图片、哪个局部就看哪,而且看到哪算哪。

  而我们正常的书面教学,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比如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等,且要求你看得快,要不你就被老师远远落在后边,跟不上课堂节奏啦。

  是目前我们知道的,世界上最专业最普及最简略的注意力训练神器,很适合孩子做专注力训练。

  孩子在玩舒尔特方格时,想要速度够快,就必须扩大视力覆盖的范围,一眼扫过,就找到在哪。

  关于坐姿,咱们前几天刚写过,没看过的朋友戳这里《每天吼娃“背挺直”!竟然是错的!真正保护脊椎、不废腰的姿势是......》。

  其实,坐姿对我们的肌肉要求挺高的,必须有足够的肌肉力量,才能保持住挺拔的坐姿,尤其是腹肌和背部的肌肉力量。

  不断转换肌肉群的过程,在外表现就是孩子在座位上动来动去,注意力也就容易跟着跑偏。

  除了以上这些训练方法,对于娃的专注力,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学会「不打扰、不破坏」。

  当孩子沉浸在喜欢的活动中时,不要一会一问“要不要喝水、吃水果”,也不要看孩子认真生出逗孩子的心“你弄的是什么啊”,此时不打扰就是对专注力最好的保护。

  1、开学培养专注力的“专业教具”:小猪日记磁力积木+舒尔特专注力综合训练。

  2、一批开学&换季好物,49元/2件T恤、59元一套家居服、39.9元裤子、水杯、牙刷……一站式购齐!

  C妈:报社育儿主编,畅销书《家长好脾气,才有好教育》、《吃好睡好不生病》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