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画家、散文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但他更为人称道的是对子女的爱与教育。

  他有七个子女,得益于他的教育方式,每个孩子都得以成才,有的成为著名的音乐家,有的成为著名的教育家,有的成为成功的商人,有的是成功的作家。

  丰子恺先生曾画过一组漫画,寥寥几笔勾画出了他眼中的教育问题,这些漫画放在今天,依然触目惊心!

  这组漫画直戳中国教育的怪相和家庭教育的痛点,那么丰子恺又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正直为人——是丰氏家教中极为强调的重点。“先器识,后文艺”,丰子恺一直教导子女要先学做人,才后方可谈学问、艺术。为人要正直、坦率,绝不可弄虚作假,投机取巧。

  认真做事——丰子恺经常教导子女和后辈的两句话。第一句是:“一个人能来到这个世界是极其偶然的。”所以要珍惜生命,也就是珍惜时间。第二句是:“人来到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为了吃饭。”因此要努力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怎么来珍惜时间,多做有意义的事呢?那就只有“认真”两字。

  宽厚待人——丰子恺待人宽厚、温和,凡亲近、接触过他的人都深有感受。他对子女和学生有时也很严厉,但这种严厉出于深爱和责任,对朋友、同事宽厚,对工人和保姆同样宽厚,待若家人。

  (一) 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放弃者作为受得论。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

  (二) 大学毕业后倘能考取官费留学或近于官费之自费留学,父母仍供给其不足之费用,至返日为止。

  (四)子女独立之后,生活有余而供养父母,或父母生活有余而供给子女,皆属友谊性质,绝非义务。

  (五)子女独立之后,以与父母分居为原则。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从中这份约法中不难看出,丰子恺给儿女平等的爱,鼓励子女独立,其中不少超越了旧中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既不向儿女索取回报,也为儿女安排舒适的生活,让儿女们走自己该走的路,过自己该过的生活,彻底的真实而纯洁。

  人们都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

  换句话说,如果父母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如果父母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他们的期待。如果父母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又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丰子恺在《有趣生活》一书中写过:“原本我们初生入世的时候,并未意识到这世界是如此狭隘而使人窒息的。我们虽然由儿童变成大人,然而我们这心灵是始终一贯的,即依然是儿时的心灵,只不过经过许久的压抑,所有的怒放的、炽热的感情的萌芽,屡被磨折,不敢再发生罢了。这种感情的根,依旧深深地伏在做大人后的我们的心灵中。这就是“人生的苦闷”根源。”

  我们在成长中积累了很多暗伤,许多成长任务并没有完成,与孩子相处,这些问题再次浮出水面,选择与孩子一起成长,重新面对人生的问题,寻求答案,完善自我。

  童心,在大人就是一种“趣味”。培养童心,就是涵养趣味。修正他们的对于事物的看法,要处处离去因袭,不守传统,不照习惯,而培养其全新的、纯洁的“人”的心。

  所以,别让逐渐“失真”的教育成为巨婴摇篮的推手,更别把梦想只放在孩子身上做。

  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先器识,后文艺”,丰子恺一直教导子女要先学做人,才后方可谈学问、艺术。为人要正直、坦率,绝不可弄虚作假,投机取巧。

  他尊重孩子,让孩子也保持一份真心,让孩子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进行自己的选择,不会对孩子横加干涉。

  庄子讲:“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不要人为去毁灭自然,不要用有意的作为去毁灭自然的禀性,不要为获取虚名而不遗余力,谨慎地持守自然的禀性而不丧失,这就叫返归本真。

  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观念灌输进一个容器,强行干扰他本身的自然发展。

  由此可见,所谓教育,无非是保持一颗真心,父母自然而然地去爱,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成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