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源于生活,生活中很多的素材,都能够成为教育的契机。幼儿的一次讨论、一次分享、偶然间的发现其中都隐藏着教育契机。基于幼儿的兴趣与经验开展相应的活动,是支持幼儿探索发展、能力提升的良好途径。在福州市长乐区梅花中心幼儿园有这么一群小朋友,在一次阅读绘本的活动,对于制作“咸鸭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发地开始了一场“咸鸭蛋探索之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我们拭目以待吧……

  端午节将至,在一次集中活动中,师幼共同阅读绘本《粽子粽子》引发了班级幼儿讨论。

  一个“咸蛋黄”引起了全班小朋友的兴趣,孩子们纷纷以“我吃过咸蛋黄”和“咸蛋黄的味道是咸咸的”展开了小组间的自由讨论。教师抓住教育契机,组织全体幼儿讨论:“咸蛋黄是什么味道的?”“咸蛋黄是从哪来的?”“咸鸭蛋与平时家中见到的鸭蛋有什么不同呢?”“鸭蛋本身并不是咸味的,是怎么变成咸鸭蛋的呢?”一场神奇的“咸鸭蛋”之旅开启了。

  孩子们回家后,通过品尝咸鸭蛋,感知味道,并且调查到鸭蛋变成咸鸭蛋需要经过腌制,但是应该如何腌制呢?孩子们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晟晟:“咸鸭蛋是咸的,我看见视频里是用盐水腌的,我们就需要用有很多盐和水来腌制。”

  经过幼儿集体讨论,确定了4种腌制方法:盐水法、裹盐腌制法、鱼露腌制法、酱油腌制法。教师利用网络视频给幼儿清晰讲解制作步骤后,孩子们开始行动起来了。

  阳阳将探索区内收集来的鸭蛋用流动的清水清洗,默默用纸巾擦着框子里干净的鸭蛋,一边擦一边对着旁边的乐萱说:“我们要用纸巾把水擦干,这样可以快点鸭蛋壳上才不会有水。”乐萱:“好呀,我用纸巾来帮你擦鸭蛋。”

  擦完以后,妍妍和楠楠一起将鸭蛋端到走廊的桌子上,“晒了太阳的鸭蛋才会更好吃哦!”楠楠对着妍妍说道。

  这时探索区内的萌萌在生活老师的帮助下,在烧开的水中依次加入八角、香叶。萌萌说:“香叶、八角真香啊,我想起我妈妈在家的时候煮东西的味道。妈妈煮出来的肉可香了,今天我也来试试。”

  接着睿睿在沸水中加入盐巴。晴晴小朋友顺着味道过来说道:“咸鸭蛋的水里要加很多盐巴,这样子才会咸。”说着又往锅中倒了很多的盐巴。水开之后,他们将水倒在装好鸭蛋的罐子里,并将罐子的盖子盖紧,盐水泡鸭蛋制作成功啦!

  裹盐小组也在不紧不慢地进行,薇薇将鸭蛋在白酒里滚了滚,然后放到盐巴里滚动着,这时孩子们发现了一个问题:

  说着薇薇又将鸭蛋泡了白酒,然后在盐盘里放了一会,拿起来一看:“老师,你看,现在的比刚才的多,我可以把鸭蛋放到罐子里去了。”

  楠楠看到之后,也开始效仿薇薇,渐渐的罐子里裹盐的鸭蛋越来越多,最后,一罐盐裹鸭蛋制作成功啦!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孩子们用透明胶将罐子密封了起来。

  在鱼露组的乐乐和舒雅轻轻的放了几颗鸭蛋在瓶底(图九),两人一起合作把鱼露倒进瓶子里:

  默默选择在酱油组腌制鸭蛋,轻轻的放置好鸭蛋后,就拿起把酱油往桶里倒,可倒了很多酱油后,发现都没过鸭蛋,直到睿睿发现说:“鸭蛋在酱油里会浮起来。”于是默默停止了继续倒酱油的动作,并密封好罐子,酱油组的腌制就结束了。

  在密封好鸭蛋后,孩子们发现不能直接通过瓶子来判断腌制方法,于是开始讨论可以使用什么办法来区分不同方式腌制的鸭蛋。

  这时,有小朋友提出:“我们可以做一个标签,就像鱼露瓶子上的一样,里面画了很多鱼,大家看到就知道这个是鱼露了。”这一想法的提出,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认可,引发了一场“如何制作腌制法的标签贴”的讨论,并且在商量确定后,利用餐后时间进行了制作 。

  幼1:“我的是盐组,盐是一粒一粒的,我可以用纸画上一粒一粒的盐来做记号,贴在我这组的罐子里。”

  幼2:“那我是加了盐、八角和香叶的,我就画上水、八角和香叶,一样可以做记号。”

  幼3:“我是鱼露组的,鱼露是用鱼腌制的,我画上几只鱼,他们就会知道的。”

  晟晟:“我们可以用便签纸,写上数字,一天撕一张,我爷爷的日历就这样,我还帮他撕过呢。”

  经过孩子们的创作,几种形式的咸鸭蛋倒计时初现雏形,岑岑拿着他们组的倒计时跟我说:“老师,你帮我写上咸鸭蛋倒计时吧。”睿睿听到之后,拿着笔说:“我们组也要写,我要自己写。”

  本次的活动中幼儿能够自发的迁移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尝试,例如将已有的顺数和倒数经验运用到“倒计时”日历的设计中,并分享给同组幼儿,初步形成了小组分工合作的模式,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自主探索、加入多种元素设计倒计时图纸,使设计图有了多样性和独特性等特点,并且在完成后能够勇敢的代表小组介绍设计理念。整个活动过程不仅锻炼了幼儿合作能力,其主动性、自主性等学习品质也得到了良好发展。

  在制作完“倒计时”日历之后,孩子们就开始观察鸭蛋每天的变化,这一天辰辰激动地对旁边的小朋友说道:“快来看,盐水组泡鸭蛋的水变黑了。”

  辰辰:“今天的鸭蛋发生了好多变化呀,我要拿记录纸把它画下来,今天是倒计时第15天。”

  于是孩子们走向美工区取了勾线笔和记录纸,认真的将自己今天的发现记录了下来。

  活动结束后,我们展开了一次“鸭蛋的变化”的讨论,萱萱、辰辰和默默小朋友分别对自己的发现与记录进行了分享,于是孩子们纷纷开始讨论起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活动过程中,幼儿对于鸭蛋为什么浮起来特别感兴趣,于是通过问家中的大人、上网寻找资料验证了孩子们的猜想:盐溶解了,鸭蛋就浮起来了。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迁移已有经验猜测原因,渐渐的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前期过程: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提出猜想—实践论证。例如幼儿观察到鸭蛋浮了起来,在分析原因时,有孩子结合前期了解到的沉与浮的知识,猜想是否因为鸭蛋泡水变轻了,所以浮了起来;有孩子提出是否因为盐融化了,导致鸭蛋浮了起来,在此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密度”的知识。

  幼儿的兴趣从腌制鸭蛋延伸到鸭蛋发生的变化,通过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集体讨论、查询验证等方式不断的获取新的知识。而教师始终扮演游戏中的倾听者角色,同时给予幼儿充足的机会去探索材料、去发散思维、去表达自我,通过思维上的碰撞,让其逐渐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20天后,终于到了撕下最后一张便签纸的日子,孩子们对于自己制作的鸭蛋十分好奇,到底鸭蛋成功了没。萱萱来到探索区,打开盐水腌制的罐子,旁边的孩子们凑上去一闻说:“好香啊,是八角的味道。”裹盐组的孩子们也打开了盖子,闻了闻说:“老师,好臭啊。”

  在闻过味道之后,孩子们想要对比看一看腌制过的鸭蛋和生鸭蛋的区别,于是几组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敲开了不同腌制方法腌出的咸鸭蛋,以及一颗生鸭蛋,并将他们分别放进碗里进行对比。

  在观察完咸鸭蛋的外形后,大家都很好奇他们是什么味道,于是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老师将腌制好的咸鸭蛋送到厨房进行烹饪,并分发给班级的孩子进行品尝。

  其他孩子也纷纷开始交换品尝,最后发现裹盐组的咸鸭蛋最受欢迎,晟晟:“其他组的味道都太淡了,裹盐组的比较咸,比较好吃。”

  妹妹:“而且我们之前泡了20天,这次我们多加点盐,再泡二十天吧,因为盐溶化了,不够咸,所以泡的鸭蛋不够好吃。”

  在活动中,幼儿观察和品尝不同方式腌制的咸鸭蛋,感受他们之间的区别,通过多次的对比,交流讨论,不断丰富自身的经验,最后自主的总结梳理活动经验和产生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再次开展咸鸭蛋制作的游戏。可见,与材料的充分互动、自主探索、同伴观摩,都是幼儿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此过程中,始终关注幼儿游戏的进展,倾听幼儿游戏的意愿,对于幼儿在游戏中主动产生的需求,做好幼儿游戏的支持者,满足幼儿再次腌制的需求,给予他们充足探索的空间和机会。

  本次腌制咸鸭蛋的活动中,幼儿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例如“盐不能裹在鸭蛋上!”“如何区分不同方式腌制的鸭蛋?”“鸭蛋为什么会浮起来?”等,激发了幼儿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兴趣,愿意主动尝试寻找解决的方式方法。

  前期的腌制操作虽简单,但过程繁多,我们发现幼儿能够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并且相互配合,共同合作完成腌制,以及在设计“倒计时”时,能够取长补短,初步利用每个人的优势共同完成一件事,这是幼儿一次难得合作并获得满足感的经历,对于其合作能力的发展也十分有意义。

  这次的“一枚很咸很咸的鸭蛋”的制作活动,幼儿在“猜想—观察—记录—反思调整”的过程中,收获了咸鸭蛋变化的意外和惊喜。幼儿通过观察鸭蛋每天的外形变化、开罐后不同腌制方法下的蛋黄最终的形态以及品尝不同咸鸭蛋之后,得出:“裹盐的比泡的效果更好。”“水泡的鸭蛋需要更多的盐溶解在水中效果才会更好。”“酱油和鱼露腌制法需要更长的腌制时间。”等知识经验,这些经验成为了他们下一次活动开展的基础。

  并且幼儿在活动中观察到鸭蛋浮起来的现象,提出“鸭蛋经过水的浸泡后变轻了,能够浮起来”,迁移了“物体沉与浮”的经验;在讨论如何将盐包裹到鸭蛋上时,提出使用“保鲜膜包裹法”,将生活中习得的经验进行迁移……从腌制咸鸭蛋的活动生成到最终的开展,幼儿利用原有的经验去进行探索,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汲取新的经验。

  获奖案例 “筑渠引水”游戏千篇一律?这群孩子筑渠可不只是引水,而是在做一件“拯救生命”的大事!

  获奖案例 种植区只能浇水、施肥、记录植物成长?这些“活教材”都是教育契机!

  获奖案例 砖块、水泥、柴火,就地取材的小厨房,让孩子也能感受“烟火气”的生活!

  获奖案例 科学探究也可以无需刻意设计,从一颗小球看孩子的“自主探究”与“问题解决”!

  获奖案例 “我不想玩了!”寻宝游戏从枯燥乏味到再次充满趣味,这位老师做了这些事!

  获奖案例 疫情下的游戏:家长不能入园接送,孩子们竟为幼儿园做了一顶能为所有人遮风挡雨的雨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