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小班的幼儿对于跳的活动特别感兴趣。因此,我就以他们的兴趣点出发,室内运动创设,我就在班级、走廊设计一些关于跳跃方面的运动,班级内有一个区域是“球球跳舞”,材料有网、皮球、报纸球、海洋球、地垫,这个活动不是幼儿跳,而是他们喜欢的皮球跳,孩子们躺在地垫上,在较大的空地上用粘钩把网给拉起来,把球放在网上,小孩子就是用脚踢球,让球在网上跳起来。走廊里有小兔跳跳的运动,泡沫垫用作石子路、玻璃软垫装饰下用作小溪流,幼儿就是兔宝宝,跳过石子路,跳过小溪流,富有情境性的进行跳跃运动。

  有一次在操场上运动,有好几个孩子跑来和我说:“毛毛老师,我也要篮筐,我也要做袋鼠。”我一听有点懵,我们在大型区域玩,怎么会有袋鼠跳呢?回头一看,有个男孩把放衣服的篮筐里的衣服拿了出来,自己站进去抓着两边的绳子在袋鼠跳,我就笑着对跑过来的几个孩子说:“那我今天就给你们个任务,回家收集大布袋到班级,我们就可以做袋鼠啦!”孩子们开心的跳了起来。

  期末进行快乐体操教学活动,我就延续着孩子们感兴趣的跳跃活动,设计了一节《青蛙王国》的活动,希望幼儿能尝试学习蛙跳动作,增进大肌肉发展,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整个教学活动,我都是围绕跳跃运动进行的,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最初我设计的是跟着旋律《小青蛙呱呱呱》做热身运动,热身到一半,有些孩子就和我说:“老师,我累了!”、“老师,我跳不动了。”看看孩子们跳的气喘吁吁的,我就调整了热身运动,我就从“小蝌蚪变青蛙”着手,让孩子们跟着我做甩甩手、踢踢腿、伸伸腿等动作,让孩子们的全身四肢都运动起来,同时也带动他们的情绪情感。

  小蝌蚪变成青蛙以后,让孩子们自行学习青蛙叫一叫、跳一跳,在孩子们跳的时候,我观察到有的孩子是两脚分开两只手放在膝盖上蹲着跳;有的孩子是两脚分开两手上举蹲着跳;有的孩子是两脚分开两手张开着地蹲着跳,我就问孩子们:“小青蛙是怎么跳的?哪位朋友到前面来跳跳看?”我请了两位朋友来蛙跳,第一个幼儿是两脚分开两手上举蹲着跳,第二位幼儿是两脚分开两手张开着地蹲着跳,很多孩子在自己的“荷叶”上也在蹲着跳,我问孩子们哪只青蛙跳的好看,孩子们都说是第二只“青蛙”。通过幼儿的示范,我让孩子们再次去尝试蛙跳,“老师,你看我跳的高不高?”、“老师,我比熙熙跳的远。”大部分幼儿都学会了正确的蛙跳姿势,我就先让孩子们回到“荷叶”上休息。

  我设计了两个维度的分层活动,第一个是 “青蛙跳荷叶”的游戏,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尝试用力往前跳,第二个是“小青蛙游泳”的游戏,为了锻炼青蛙从岸边跳下池塘,通过两个纬度来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有些孩子在跳的时候,我观察到是直接从岸边跳下来的,有些孩子是跳下去的时候身体是前倾的,我就问孩子们:“青蛙怎么跳下池塘才好看?”孩子就会说:“浅浅跳的好看,她跳下去的时候像弹簧。”就如孩子说的那样,“小青蛙游泳”游戏,青蛙的腰部就要像弹簧一样,弹起来跳下去。同时,也进行了“小蛇出来了”游戏,为了巩固蛙跳,这个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游戏体验,让幼儿在多样性的游戏里锻炼跳跃能力。游戏结束,蛙跳练习最需要放松的就是双腿,因此放松操也是模仿小青蛙来抖抖腿放松,踢踢腿拉筋。

  在快乐体操中跳跃活动还没开始学的时候,我首先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学习的空间。如:运动器械跨栏、跳箱、轮胎和竹梯等等。

  在运动的时候,幼儿在玩跨栏的时候,我会重点关注一下幼儿的跨跳姿势,会鼓励他们双脚并拢跳,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跳的姿势:幼儿园还创设了民间游戏的区域,在民间游戏中有跳房子的游戏,我在旁边会指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跳房子,可以是并腿跳也可以是分腿跳;在幼儿玩跳箱的时候,我会关注一下他们的跳跃能力,看看他们能不能撑着跳箱往上跳;在幼儿早锻炼的时候,我也会利用轮胎摆一条路,让幼儿尝试跳进轮胎里,通过反复地跳进跳出锻炼他们的跳跃能力;在幼儿玩竹梯的时候,我会让他们自由探索竹梯的玩法,我观察到:有的幼儿是分腿跳的,有的幼儿是腿并拢跳的。我会在旁边鼓励他们腿并拢跳;在小小运动馆里面,我会有意识地关注幼儿在蹦床上是怎么跳的,指导他们分腿跳和腿并拢跳。

  在运动活动中经常指导孩子们怎么去跳,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喜欢上跳跃的动作。学校的教育资源,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小班幼儿的自我意识较强,对于材料更满足与自己的不断摆弄过程,不擅长与人合作,因而,在给他们提供的材料上首先要做到数量的充足多样,这样才有利于满足不同孩子的运动需求。如跳跃区域中我们提供了充足的跳跳球、羊角球、青蛙跳器械、布袋等材料,幼儿在运动中,来满足幼儿对材料的需求。在玩这些器械的时候,我会启发他们怎么去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既锻炼了幼儿的跳跃的能力,也激发了幼儿运动的兴趣,同时也为快乐体操中跳跃能力的教学做了铺垫。

  在运动中,有趣的材料会引发幼儿的热情和积极性,小班幼儿对颜色鲜艳,形象逼真的材料特别感兴趣。因此,在运动的情境创设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如:我们在起跳的地方创设了“河岸”的情境,让幼儿从平衡木上跳进池塘,并用“小蛇游来了”的游戏来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

  良好的环境创设,是幼儿运动兴趣的基础,在进行快乐体操中跳跃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在前期做了很多努力。我们利用了学校的环境资源为进行体操教学中跳跃能力做了铺垫。并且,我们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进行了关于跳跃技能情境的创设,为跳跃的集体教学活动做准备。

  小班幼儿的体操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教师可以活动中的一个角色身份加入活动,既以丰富活动内容、又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并且以角色的身份说话,在快乐体操跳跃活动教学活动中,我让幼儿扮演小青蛙,我扮演青蛙妈妈,我设计了热身活动“小蝌蚪变青蛙”的游戏,通过带入角色的语言来激励小朋友跟着我动起来变成青蛙。在指导他们双脚分开跳这个动作的时候,我也利用了适合小班的儿歌形式,创编了“小青蛙,本领大,两脚分开,蹲下来,123,用力往前跳”的儿歌。通过拟人化的语言让幼儿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加有意识地双腿分开跳。

  在快乐体操学习中,我特别注重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幼儿能够更有兴趣参加到活动中去。并且,我也注重语言方面的指导,有趣生动的语言可以使幼儿能够更有兴趣地参加到快乐体操的教学当中去,并适时的给予幼儿引导有助于让体育活动的开展更为顺畅、有序,也可以让幼儿更投入在活动中。

  我们班级重点培养快乐体操中的小班幼儿跳跃能力。通过利用资源、创设环境、设计教学内容和思考教学策略方面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跳跃能力,我们班级的跳跃能力幼儿虽然有明显的进步。但是,在快乐体操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需要做更多的思考,继续利用各种资源来提升幼儿的跳跃能力。

  为了使幼儿在阅读区能更舒适的进行阅读,本学期老师在阅读区为幼儿增设了几张折叠小桌子。在一次区域活动时,莹莹和芳鸣在阅读区打闹,不小心压倒了小桌子的一侧,桌子上的书本顺势滑到了地垫上。面对这种突发状况,两个孩子不仅没有立刻将桌子归位,反而再次把书从倾倒的小桌子上滑下来,一边玩一边咯咯笑着说:“滑滑梯咯!滑滑梯咯!”不一会儿,她们又找来两个小桌子,一个充当滑梯坐台,另一个加宽了滑梯滑道。改造完成后,两个人开心的滑起滑梯来。

  玩了5分钟左右,两个小朋友渐渐对小滑梯失去了兴趣,准备离开。这时我及时上前询问:“你们为什么不玩小滑梯了呀”。她们说:“这个滑梯太小了,不好玩。”我建议道:“那你们可以搭一个大一点的滑梯玩呀。”芳鸣环顾教室,问道:“我们可以用大桌子吗?”“只要你们注意安全,是可以的用的。”我肯定了她们的想法。于是两人开始尝试用大桌子搭建大滑梯。

  与折叠桌子不同,大桌子的腿是固定的,不能通过简单折叠桌子腿的方式做出滑梯滑道。但莹莹很快想到把一侧的桌子腿垫高来使桌子倾斜的主意。芳鸣找来体育器械-彩石来垫高。两人分工合作,莹莹抬桌子,芳鸣迅速在桌子腿下面放好彩石。不过桌子垫起来后无法达到平衡,总有一个桌子腿悬在空中。通过观察,芳鸣找到了原因:两侧用来垫桌子腿的彩石不一样高。于是她找来两块相同高度的彩石,重新垫在桌子腿下面,成功做好了平衡的滑梯坡道。

  莹莹和芳鸣的“大动作”成功吸引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大家都围过来想试一试这个“不一样的滑梯”。面对越来越庞大的粉丝团,莹莹展现了自己的指挥能力,“大家排好队,滑过以后要去最后面再排队。”大家按照莹莹的指挥,一个个地从滑梯上滑下来。

  玩了一会儿,大家发现滑梯滑起来不顺畅,需要别人在背后推才能滑动。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思源认为可以在桌子上涂一层冰霜;思北提议加大滑梯的坡度。大家认为思北的方法更容易实现。于是孩子们通过合作把桌子一侧搭在了另一张桌子上,做了一个很陡的坡度。我看出这个滑梯具有一定危险性,悄悄地站在旁边。果然当莹莹从陡峭的桌子上滑下来时,上面的桌子掀了起来,我一把抓住桌子阻止了危险的发生。看到这一幕,孩子们讨论起这个滑梯的不足,“滑梯太高了,不安全。”“桌子太陡了,会翻过去。”最终,孩子们通过比较,找到了比彩石高比桌子矮的小椅子来垫桌子腿,搭建了完美坡度的滑梯。

  游戏后,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进行了游戏记录,画完后还津津有味地和伙伴交流,看得出他们对今天的游戏有浓厚的兴趣。我欣赏了孩子们的游戏记录,并邀请比较有代表性的莹莹和思北分享了他们的记录。

  莹莹分享的是“用彩石找平衡”。她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经验:“要用两个一样高的彩石垫桌子才能平衡。”这时,朝朝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不一定要用一样的彩石,另一边可以用两个矮一点的积木叠在一起垫桌子。”并通过操作向大家验证了自己的想法。据此,我引导孩子们总结出两个小结论:1.两侧用来垫桌子的物品要一样高才能使桌子达到平衡。2.两块积木叠起来的高度是一块彩石的高度。

  玩了5分钟左右,两个小朋友渐渐对小滑梯失去了兴趣,准备离开。这时我及时上前询问:“你们为什么不玩小滑梯了呀”。她们说:“这个滑梯太小了,不好玩。”我建议道:“那你们可以搭一个大一点的滑梯玩呀。”芳鸣环顾教室,问道:“我们可以用大桌子吗?”“只要你们注意安全,是可以的用的。”我肯定了她们的想法。于是两人开始尝试用大桌子搭建大滑梯。

  与折叠桌子不同,大桌子的腿是固定的,不能通过简单折叠桌子腿的方式做出滑梯滑道。但莹莹很快想到把一侧的桌子腿垫高来使桌子倾斜的主意。芳鸣找来体育器械-彩石来垫高。两人分工合作,莹莹抬桌子,芳鸣迅速在桌子腿下面放好彩石。不过桌子垫起来后无法达到平衡,总有一个桌子腿悬在空中。通过观察,芳鸣找到了原因:两侧用来垫桌子腿的彩石不一样高。于是她找来两块相同高度的彩石,重新垫在桌子腿下面,成功做好了平衡的滑梯坡道。

  莹莹和芳鸣的“大动作”成功吸引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大家都围过来想试一试这个“不一样的滑梯”。面对越来越庞大的粉丝团,莹莹展现了自己的指挥能力,“大家排好队,滑过以后要去最后面再排队。”大家按照莹莹的指挥,一个个地从滑梯上滑下来。

  玩了一会儿,大家发现滑梯滑起来不顺畅,需要别人在背后推才能滑动。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思源认为可以在桌子上涂一层冰霜;思北提议加大滑梯的坡度。大家认为思北的方法更容易实现。于是孩子们通过合作把桌子一侧搭在了另一张桌子上,做了一个很陡的坡度。我看出这个滑梯具有一定危险性,悄悄地站在旁边。果然当莹莹从陡峭的桌子上滑下来时,上面的桌子掀了起来,我一把抓住桌子阻止了危险的发生。看到这一幕,孩子们讨论起这个滑梯的不足,“滑梯太高了,不安全。”“桌子太陡了,会翻过去。”最终,孩子们通过比较,找到了比彩石高比桌子矮的小椅子来垫桌子腿,搭建了完美坡度的滑梯。

  游戏后,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进行了游戏记录,画完后还津津有味地和伙伴交流,看得出他们对今天的游戏有浓厚的兴趣。我欣赏了孩子们的游戏记录,并邀请比较有代表性的莹莹和思北分享了他们的记录。

  莹莹分享的是“用彩石找平衡”。她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经验:“要用两个一样高的彩石垫桌子才能平衡。”这时,朝朝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不一定要用一样的彩石,另一边可以用两个矮一点的积木叠在一起垫桌子。”并通过操作向大家验证了自己的想法。据此,我引导孩子们总结出两个小结论:1.两侧用来垫桌子的物品要一样高才能使桌子达到平衡。2.两块积木叠起来的高度是一块彩石的高度。

  思北分享的是“寻找合适的垫高物”。他说:“用彩石垫的滑梯太矮滑不动,用桌子垫的滑梯太高太危险,用小椅子垫的滑梯最好玩。”根据思北的分享,我同时在大屏幕上投影了彩石滑梯、桌子滑梯、椅子滑梯照片。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发现滑梯坡度和滑行快慢的关系。经过讨论,孩子们得到了“滑梯坡越陡滑得越快,越平滑得越慢”的游戏经验。

  游戏活动后,我对游戏过程进行了梳理,总结出游戏中三个关键价值点——平衡、坡度和摩擦力。其中“平衡”和“坡度”在游戏中已经进行过探索,但思源提出的“涂冰霜”这个关于摩擦力的价值点由于不容易操作而没有进行实践。

  根据这三个关键价值点,我在区域中增加了大小不同的积木、各种材质的管道、粗糙度不同的板子、塑料包装纸、绒布等材料支持幼儿进一步游戏和探索;在主题墙增设了“有趣的平衡”和“各种各样的坡”板块,鼓励幼儿收集生活中关于平衡和坡的资料张贴在里面,并进行交流;在户外游戏中,鼓励幼儿尝试在不同场地用不同材料玩平衡和坡道游戏;此外,鼓励幼儿运用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沙池游戏中用坡道引水,在收纳积木时用坡道传送积木。

  纵向来看,兴趣和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推动着幼儿展开对平衡和坡度的探索,这体现了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

  横向来看,案例以构筑活动为载体,涉及到科学、语言、健康、社会多个领域,促进了幼儿多种能力和经验的发展。比如在科学领域,幼儿认识和感受了平衡、坡度、摩擦力;在健康领域,幼儿四肢力量和大动作得到锻炼;在社会领域,幼儿的交往能力、协作能力得到发展;在语言领域,幼儿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在发现幼儿对折叠桌子“不规矩”的使用后,教师并没有立刻打断游戏,而是持续关注观察,尊重幼儿游戏的愿望。

  作为观察者,教师大胆退后,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耐心等待,相信幼儿在游戏中能自主发现问题,并能够通过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

  作为支持者,教师适时适宜介入游戏。在发现幼儿准备放弃时,教师及时介入,了解阻碍游戏发展的原因,鼓励幼儿继续游戏。游戏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及时为幼儿排除安全隐患;能在活动中捕捉关键价值点,并灵活运用表征、分享、讨论等组织形式提升幼儿经验;及时调整班级材料和环境,支持幼儿进一步游戏。

  本案例中所有探索和学习都起源于阅读区里的一次“不规矩”的桌子使用。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明白,规矩是为了促进而不是限制幼儿发展,在遇到幼儿“不规矩”的行为时,教师不妨等一等,看一看,想一想,这些行为里是否蕴含着教育的价值?也许我们会发现,所谓的“规矩”并不那么值得坚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当代学前教育网”参赛教师原创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当代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喜欢就“设为星标”吧↓

  ● 漫画版:教育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快快收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