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成人慢性肾脏病食养指南(2024年版)》4项食养指南,将食药物质、新食品原料融入合理膳食,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提供食谱套餐示例和营养健康建议,引发关注。自古以来,中医讲究“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3月5日,记者邀请我市中医专家就“食养指南”进行解读。

  近年来,我国慢病人群日益增加,2022年年底慢性肾脏病患者已超过一亿。“慢性肾脏病的病程长、并发症多,药物只是治疗中的一部分,饮食、生活的调养和疾病的预后密不可分。”市中医院肾内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薛莉表示,指南中的食养方案源于中医理论和实践,将其应用于慢病人群的治疗中,是对中医药传统理念的认可和推广。

  慢性肾脏病患者应根据不同的病情分期,制订不同的食养方案。“1~2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高,应少盐少油饮食,减少肾脏压力;3~4期患者由于肾功能不全,应低蛋白饮食,可以吃少量优质蛋白;对于5期的尿毒症透析患者,应当实施限水饮食,考虑到透析会造成贫血、低钙、营养不良,可以增加铁、钙、蛋白质的摄入。”薛莉介绍,对非透析患者,合理用药的同时进行膳食干预,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对透析患者,结合透析和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膳食干预,可减少透析次数,改善患者症状,延长透析患者寿命。

  在市中医院肾内科,一款名为“肾津饮”的代茶饮受到尿毒症患者的欢迎。“这款代茶饮由五味子、乌梅等几味中药制成,能缓解尿毒症患者口干症状,同时也能减少饮水量,有助于病情控制。”市中医院营养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李伟说,慢性肾脏病属于消耗型疾病,患者往往比较瘦弱,更需要通过科学食养,增强免疫力。

  南通滨江临海,海产品丰富,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高发地区。薛莉注意到,在此次出台的《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中,除了强调“控制海鲜摄入”外,还提到“限制果糖”。她解释,很多人认为只有糖尿病患者需要控糖,其实,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也要注意,尤其不能喝果汁、含糖饮料等,否则会影响尿酸的代谢。

  众所周知,啤酒中嘌呤含量较高。“相较于啤酒,黄酒中的嘌呤含量更高,更易诱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薛莉发现,如皋地区黄酒文化盛行,无形之中带来了疾病隐患。

  对于食养指南中提到的“吃动平衡”,薛莉提醒,大量运动后一定要注意补水,严重脱水可能会引发痛风。此外,快速减重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同样可能诱发痛风。

  冬春交替,正是痛风高发季。“此时要注重防寒保暖,适当运动,建议慢性病患者多吃鱼、鸡胸肉等白肉,少吃红肉。”薛莉特别提醒,眼下正是螺蛳上市的季节,螺蛳性寒、蛋白质含量高,无论痛风还是肾脏病患者都不宜多吃。

  “所谓‘三因制宜’,是指‘因时、因人、因地制宜’,这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法则。”拥有中医学和营养学的双重背景的李伟格外关注新出台的食养指南。他认为,指南的内容契合了中医“三因制宜”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南通人可以在家门口吃到四川的火锅、湖北的热干面、海南的椰子、新疆的哈密瓜等各地美食。“我更建议南通人多吃本地菜,异域美食偶尔品尝无可厚非,但天天吃热带水果、顿顿吃火锅,长此以往,会造成体质偏颇、脾胃失调,引发肥胖、内分泌失调等问题。”李伟认为,食养指南针对不同地区给出的食谱建议,体现了“因地制宜”。

  此次出台的肥胖食养指南分别推出了“成人”和“青少年”两个版本。“这正是‘因人制宜’中医实践的体现。”李伟发现,近年来,青少年肥胖问题日趋明显,“这类孩子长大后往往会出现‘三高’。今年5月,我院营养科即将开设青少年减重门诊,进一步推广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

  肥胖人群多为痰湿体质,往往大腹便便,肥头大耳,这是饮食过于肥甘厚腻所致。“建议这类人群多吃白萝卜、茯苓、山药等健脾祛湿的食物。”他强调,肥胖并非一蹴而就,往往是长期体质偏颇的结果;当一个人调养好体质,减肥也会更轻松。

  不当的食养方式还会导致“越减越肥”。“很多人减肥期间经常吃东北甜玉米或水果玉米等所谓‘粗粮’。”李伟表示,这两种玉米经过了品种改良,含糖量较高,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粗粮,肥胖人群和糖尿病患者都不宜多吃。此外,“无糖食品”只是制作过程中不添加糖,但原材料大多选用精制面粉和食用油,本身热量就很高,多吃同样会增肥。

  惊蛰时节,春笋大量上市。“春笋鲜嫩,含纤维素和多种维生素,可以预防便秘。但脾胃不好的人多吃容易造成胃肠道负担过重,春笋含有较多草酸,有泌尿系结石的人群也建议控制食用量。”李伟说,这同样说明了食物的功效因人而异。

  在市中医院营养科,可针对不同人群开具营养膳食处方。“开方前,我们会通过把脉、看舌苔等来辨别体质。”李伟说,比如,“天麻鱼头煲”就是一味适合高血压患者的药膳;“小米薏米黄芪粥”“淮山薏米排骨汤”则适合湿气较重的亚健康人群。

  去年5月,市中医院举办了首届药膳制作大赛,展示了糕、汤、羹、粥、茶等31道菜品。“食物中融入黄芪、酸枣仁、茯苓、薏仁、陈皮等药食同源的药材,药借食力、食助药威,相得益彰。”担任比赛评委的李伟特别提到中医护理门诊制作的“宫廷御膳八珍糕”,出自南通名医陈实功研制的“千年养生第一糕”,具有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的功效。

  如今,市中医院两大院区门诊大厅摆放了10多种代茶饮,供患者免费品尝。与此同时,该院还推出了文化视频《大道中医之中药代茶饮》,并荣获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优秀作品奖,为省内唯一。

  “药膳具有‘食药同源、简便验廉,蕴医于食、寓养于膳’的特色优势,将传统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结合,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市中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院将以食养指南的出台为契机,进一步弘扬以食养生、以食疗疾的中医饮食养生文化,助力健康南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