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十大原则,这些原则不仅为教育方法提供了基础,还鼓励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遵循这些原则,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孩子。

  如今,许多家长的生活常态是忙碌的,虽然时间充裕,却难以拿出专属于孩子的时间。实际上,最好的教育是通过陪伴来实现的。卓越的家庭教育是在与孩子共同活动中,父母在意识和无意识中对孩子产生影响。

  许多家长工作繁忙,与孩子相处时往往以指导模式为主,这往往会让孩子感到厌烦。

  事实上,只有在毫无目的的陪伴中,孩子才能建立归属感和安全感,展现真实的自我。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不仅会自然而然地发生,而且效果会显著。

  比如,每天与孩子一起进餐、玩家庭游戏,或在睡前进行15分钟的亲子阅读。如果白天时间有限,可以在周末、假期与孩子一起外出,爬山、游公园、参观博物馆。

  正是陪伴让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起联系,高质量的陪伴有助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教育学实际上就是关系学,家庭中也是如此,良好的陪伴质量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我以前也是因为太忙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亲子关系一团糟,孩子沉迷游戏叛逆让我非常头疼,直到上了朋友推荐的高途美好家庭的亲子课程后,才明白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感觉很受用!现在和孩子相处像朋友一样,孩子爱学习也听话,我很欣慰!

  教育孩子的基本前提是确立底线,即必须遵守的规矩,如“放学后必须按时回家”。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底线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家长可以在孩子生日时商议,确定下一阶段的底线要求,并充分向孩子解释理由。虽然并非所有要求都需要听从孩子的意见,但要向孩子解释清楚背后的理由。底线是不容许妥协的。

  然而,在底线范围内,家长应尽量避免对孩子过多的纪律要求。如果除了底线,你仍然不断对孩子说“不”,限制他的行为,孩子会变得胆小、怯懦,失去创新意识。

  同时,确定底线的同时,还要明确孩子突破底线后会面临的惩罚。这里的惩罚是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规矩和小代价,例如“不吃完蔬菜就不能吃肉”或“未完成作业就不能玩玩具”。

  将底线写下并打印,一份贴在孩子的房间,另一份贴在家庭成员都能看到的地方。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权威人物,拥有较大的权力。然而,如果父母总是通过权力来压制孩子,孩子可能会变得反叛,甚至盲目服从。实际上,家长所需要的不是“赢得”孩子,而是“赢得孩子”,让孩子信任和理解父母。

  因此,应尽量少用权力,多用规则。与底线不同,规则的制定要与孩子协商,以共同制定的规则为准则。制定规则之后,父母也不应随意、无限制地向孩子提出各种要求。

  如果孩子违反规则,家长应坚定又善良地处理。重要的是让孩子理解规则的意义,而不是强迫他遵循规则。在孩子尚未养成良好规则意识之前,不应一次性确定太多规则,而是逐步完善。

  通过遵循以上原则,您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提升自主性以及发展全面素养。以下是如何从习惯的角度出发,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的建议。

  优良的习惯需要长期养成,但养成习惯并非易事,常常因孩子的哭闹或无理取闹而被打乱。家长应制定策略,为孩子搭建习惯养成的框架,让他们更容易形成良好习惯。

  例如,许多家长都希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在外出时,携带孩子最喜欢的书,即使不一定会阅读,但孩子知道在包里有一本书。这种潜移默化的暗示是一种习惯培养的脚手架。根据这种自我认知和心理暗示,孩子更容易养成阅读习惯,而不是被父母天天催促阅读。

  同样,要培养孩子吃蔬菜的习惯,不要一次性将所有饭菜一起摆在饭桌上。应将孩子必须吃但通常不喜欢的蔬菜放在餐桌上,让他们在食欲旺盛时先吃完蔬菜。

  培养孩子按时就寝的习惯,家庭作息时间应有规定,例如将睡前15分钟用于亲子共读,孩子往往会准时入睡。

  培养好习惯是重要的,但孩子的成长是渐进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家长应为孩子搭建阶梯,将困难化解为易事。举个例子,一两岁的孩子开始学吃饭,用手抓可能是最自然的方式,虽然会弄得满桌乱糟糟。但是随着成长,孩子会逐渐学会如何使用餐具。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因为孩子一时的困难而打断孩子的学习,应该让他们逐渐提高。

  理解到这一点后,当孩子刚开始时弄得一团糟时,家长不应责备他们。不要让自己心情紧张,也不要替代孩子的动作,让孩子逐渐学会如何做得更好。从这么简单的事情中,孩子可以获得信心,这是非常宝贵的。家长的任务是帮助孩子搭建阶梯,将难事变得容易。

  例如,如果你想让孩子整理房间,可以给他一个清单,并教他如何操作。尽管刚开始可能会乱七八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逐渐变得熟练。

  同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是让他们从绘本一跃而下进入正式文字阅读,可以购买插图版的书籍,作为过渡,帮助孩子提高阅读水平。

  家长往往会批评孩子太多,表扬太少。应该意识到,孩子的行为中,好的行为往往占比85%以上,不好的只有15%左右。如果你认为孩子没有可表扬之处,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你看待孩子的方式有问题。要记住,好的行为占多数,要善于发现和表扬。因此,家长要养成随时鼓励孩子的习惯。当孩子通过你的鼓励不断看到自己的优点时,这些好的行为会变成他们的习惯,让他们变得光彩照人。

  对于不好的行为,要经常反思。不要只是批评,要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与孩子共同寻找解决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会帮助孩子理解问题,还能够建立起与孩子的合作关系。反思不是指责,而是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在建立了良好的习惯之后,可以开始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这里是几个重要的原则。

  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能够影响世界的潜力,只是表现在不同的领域。如果你发现孩子在某个方面有短板,应该转移注意力,发现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天赋。转移注意力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帮助孩子找到更广阔的发展道路。如果坚持在孩子的短板上盯着不放,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沮丧,造成对立,同时也可能影响其他领域的发展。家长的任务是激励孩子,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

  孩子犯错往往是因为缺乏能够让他们做更有意义事情的资源。家长应该在正确的方向上提供超出孩子预期的资源,让他们在这个领域中形成明显的优势。有了资源,孩子就能逐渐培养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珍惜时间,热爱生活,从而珍爱生命。如果你想让孩子热爱运动,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运动器材,甚至将客厅变成运动场地,这样孩子就会更愿意运动。如果你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可以一起去书店,定期一起浏览图书网站,制定购书计划。

  如果你希望孩子不要看无营养的动画片,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纪录片或高质量的故事片,从而提供更好的观看条件。

  这一点非常精妙。孩子往往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某门学科,而老师也可能因为孩子喜欢自己而更喜欢他们,从而更容易发现孩子的优点。良好的关系可以促使学校教育进入良性循环,家长应该加强这种良性循环。对于不被孩子认可的老师,家长要努力在老师身上找到一些孩子可以认可的特点。通过向老师传递认可,也会影响孩子对老师的看法。同样地,家长也应该从老师那里获得孩子的认可,然后传递给孩子。建立这种良性循环,让孩子更喜欢老师,老师也更喜欢孩子。

  老师可能会向你介绍孩子的优点和问题,不仅告诉你好的方面,也会提到问题。不要视为告状,而是帮助你更好地教育孩子。你不仅要听到问题,还要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

  教育过程中,冲突不可避免。一旦发生冲突,家长和孩子都会心情不好。在这种心情下,孩子会屏蔽整个世界,包括对于教育的反应。

  冲突发生时,如果家长焦虑、生气,孩子的抵触情绪会更加强烈。因此,家长首先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首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处理孩子的情绪。根据情况,让孩子倾诉,或者哭一场,或者让他们独处一会儿,听音乐,做深呼吸等等。当孩子的情绪得到缓解后,再与他们交流。

  在交流时,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的表达,不要打断他们。使用重述的方式回应他们,而不是评价他们。每一次重述都意味着“我听到了,我同意了”。同时要思考问题的根本,而不是只在表面。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