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爱的五种语言’后,我发现自己和孩子都更懂爱了。”今年4月,鹰山社区居民、一名七年级学生的家长李女士写下了这句动情的感悟。

  而之所以“更懂爱”,是因为李女士在3月30日参加了岳阳市第十八中学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室在鹰山社区开展的一次公益讲座。

  “老师们在公益课上提到的观念,例如‘孩子对爱的需求有排序’,令我非常震撼,也很有帮助。我第一次感觉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不是孤军奋战,现在对学校、老师都十分信任,哪怕回到家,面对与孩子间的问题,自己心里也没那么焦虑了。”李女士十分感慨。

  令人惊讶的是,在鹰山社区及其周边范围内,和李女士有同样感受的家长不在少数。而这,都得益于岳阳市第十八中学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室近两年来在学校及周边社区开设的公益课堂。

  好的教育,应该是提倡立德树人前提下的“成才”。而要实现立德树人,学校、家庭、社会的作用都不可或缺。

  “我们的职责就是告诉大家——只要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任何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岳阳市第十八中学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室主持人黄艳告诉记者,自己在带班过程中发现,许多家长尽管爱孩子,却不擅长和孩子沟通,进而引发严重的家庭问题,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她从2020年起便通过自学,在校内借由家长会、七年级会等机会向学校家长以及年轻的班主任们传播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

  2023年8月,学校成立岳阳市第十八中学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室。12月,黄艳等一批资深班主任便走进鹰山、七里山等周边社区,为家长们授出各类教育主题的公益课程,解决他们生活中的教育难题。同时,为一些个案学生组织召开个案辅导会,有针对性地为孩子及其家庭提供帮助。

  “工作室成立之初,我和黄老师为了学习更专业的理论知识,每周末都自费去长沙,向家庭教育专家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常常一学就是一整天。”主讲老师陈丹告诉记者,这一学就是大半年,不但每次笔记本记得满满当当,回程高铁上,二人还要结合自己身边的案例探讨许久。

  在如此用心的对待之下,工作室工作也日益走上正轨。今年1月,岳阳市第十八中学被评选为岳阳楼区岳阳市第十八中学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室建设示范校。

  “上第一堂课时,还只有我们班上的几名家长来参加。但后来家长们口口相传,来的人就越来越多,有的不是我们学校孩子的家长,有的甚至家里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或小学。”陈丹笑着说,自己每次讲完,还会有一大群家长围着自己,分享每次课堂的感悟和困惑。

  长此以往,不仅家长们能够自发在家中解决不少孩子的心理问题,对于学校和老师也更加信任,家校联络工作的开展也因此更加顺利。

  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在学校校长谢试矛看来,学校作为开展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不仅要直接教导学生、帮助家长,还应更广泛地为孩子们提供融入家庭、融入社会的契机与空间。

  因此,今年以来,岳阳市第十八中学先后与岳阳楼区图书馆、岳阳市社会福利院等单位达成合作,为学生提供志愿服务平台。

  “孩子们每个周末还会去图书馆帮忙整理书架,目前为止,全校已经有上百人正式注册成为了图书馆的志愿者。”陈丹介绍,通过为他人服务,孩子们能够充分感受到与社会间的连接和自身的价值,进而学会感恩父母、珍惜生命、尊重他人。

  而就在今年五月,最早一批参加志愿服务的50名七年级学生还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整组织、服务了全校范围内举行的一次大型心理健康月活动。

  “他们也不过十二三岁,不仅能维持秩序、组织活动,还能帮助好多八九年级的学长学姐们调解矛盾。”谈及此,黄艳眼中充满自豪,“下一步,我们还将与岳阳本地工厂合作,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带孩子们参观了解家乡的企业,提升对家乡的归属感、自豪感。”

  除了组织活动,工作室还通过微信,手把手带动班主任们教家长如何赞美孩子,帮助他们与孩子拉近距离。同时在父亲节、母亲节以及各类传统节日期间指导家长们创造仪式感,拉近亲子距离,为良好的家庭教育打下基础。

  今年冻雨期间,十八中的许多同学便在老师们的鼓励下带动父母走出了家门。有的上高速为受困司机们提供热水,有的则在社区内帮忙铲冰除雪、处理冻坏的树枝,在校内掀起了一股“志愿潮”。

  家庭教育既是家事,也是国事。黄艳说,未来,自己还将和工作室的成员们共同努力,通过定期召开周会、建立工作台账、录制微课堂等方式把工作室近两年积累的家庭教育经验以更丰富的形式进一步推广,帮助更多家长和家庭扭转教育观念,把孩子们培育成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