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的形成,有一个关键期。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很多家长却往往忽略了这个。

  很多家长努力的方向,都是智力决定命运,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关注孩子是否考上著名大学,而不关注孩子的性格……

  英国心理专家为此做了一个长达26年的实验:他们把1000个3岁孩子作为实验对象,并按照性格特征做好分类。

  而比较“沉默寡言”的孩子,成年后要比平常人更善于隐藏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去打扰别人,比较封闭自己的内心;

  孩子性格在儿童阶段就注定了,而且往往孩子小时候的性格会决定他未来一生的变化。

  曾经有位妈妈对我说,“我出去打工挣钱,不就是想让孩子的生活品质更好一点嘛,他要什么东西我没给他买呀。

  但最近我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差,他动不动就对我发脾气,我的脾气一直都很好,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对于孩子的性格问题,有不少父母疑惑“我脾气其实挺好,但自己的孩子特别差,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了”。

  在人格和性格上,基因可能带来了30%—60%的差异。剩下的差异,是后天环境造成的。

  父母的“所作所为”也影响着孩子的性格、看法,这二者其实是紧密关联的,比如有的孩子天生不懂感恩,不是他天生就爱打父母,而是后天的养育,塑造了孩子这样的性格。

  如果母亲能在孩子0-3岁时花更多的时间陪伴他,孩子不仅能获得更多情感上的安全感,而且能承受更多的压力,并调节自己的情绪。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会动摇自己的想法,觉得毕竟孩子都是自己的“心头肉”,当父母尝试和孩子制定规则时,应该坚守自己的底线岁的孩子,正是规则意识和早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如果父母不懂得拒绝孩子,一味地宠爱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可能永远不懂什么是规则,什么是底线,永远学不会控制和忍耐,很有可能会养出一个“自私”、“霸道”、“啃老”的孩子。

  3-6岁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行为能力也在增强,父母越早给孩子立规矩,越早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拒绝孩子的任性行为,越能教好一个孩子。

  心理学家曾经把6-12岁称为“正凝固的水泥期”,因为这一时期孩子85-90%的性格、习惯等一旦形成,孩子长大后,将很难再更改过来。

  如果父母能够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并反思和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则很有可能会改变孩子的行为问题和性格缺陷。

  如果你的孩子超过12岁,父母也不要太过于着急。因为即便是超过12岁,孩子还是可以改变的,只是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

  这也是兴智教育希望父母坚持学习的原因,“父母对了,孩子就对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去做这件事,就一定会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