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刀划破肚皮的刹那,护士紧紧地抱住她的头,生怕她抽搐乱动。紧接着,两刀、三刀、四刀……

  她的尖叫声仿佛要冲破整个手术室,我第一次明白,原来“撕心裂肺”这个成语,不是夸张,而是一种陈述。

  生剖并不是没有麻醉,而是在无法进行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只能对产妇进行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的作用比较浅表,生产时产妇也不得不全程保持清醒,所以疼痛依然是巨大的。

  我们该在意的,不是这位妈妈有多能扛痛,而是医学上能不能更进一步,减轻妈妈的疼痛?

  我们该思考的,不是这位妈妈有多伟大,而是当她的伟大一旦被当成标杆,那么女性还有没有喊痛的权利?

  更令人后怕的是,在去急诊的路上,她喉咙里也起了疹子!刚到医院就呼吸困难喘不上气,不敢想象,要是晚了五分钟,情况该有多危急。

  医生让她立马住院治疗,可在如此紧要的关头,她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责备自己,甚至愧疚到心理崩溃:

  我们常说妈妈要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可现实情况是,宝宝只要小哭小闹,妈妈总会先在自己身上找问题。

  一位心理咨询师曾说,在她从业的这么年里,很少看到有妈妈能理直气壮地分享家庭与育儿的困扰。

  宝宝瘦了,怪妈妈孕期不好好吃饭;宝宝吐奶了,怪妈妈吃得太多上火了,母乳不好;

  宝宝热了,怪妈妈没有常识不看天气预报;宝宝冷了,怪妈妈衣服只多带了一套。

  妈妈头上仿佛悬着一块名为“完美”的铁板,每次踮起脚尖奋力一跃,都会撞得伤痕累累。

  生下女儿后,她感觉浑身哪哪都疼,同是过来人的婆婆却对她说:“我们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你别想太多了。”

  产后还没恢复好,丈夫就把她当成了保姆。每天下班回家往沙发上一坐,对着厨房里的她喊:“饭还有多久做好?”

  她鼓起勇气一个人去看了心理医生,得到“产后抑郁”的结果后,她第一反应不是关心自己的病情,而是丈夫和婆婆的看法:

  “要是我跟别人说这个病,她们是不是会觉得我矫情?我感觉我婆婆和老公就是这么觉得的。”

  相信每一位妈妈,都曾隐隐约约有过这种念头:“我的世界如此糟糕,是不是都是因为我不好?”

  想象一下,如果你刚割完阑尾,就必须拖着还没痊愈的病体,马上进入一个二十四小时随叫随到,而且还完全没有经验的工作里。

  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小小的一点问题,所有的亲人甚至是外人,都会来指责你。而且这个工作,没有任何收入和前途,你会开心吗?

  但这份名为“妈妈”的工作,是不能辞职的,无关强不强大,只是没有第二个选择。

  她长着一张娃娃脸,节目中总是笑脸盈盈地面对领导和同事。白天能和客户开会两小时,晚上能为了修改方案熬夜到凌晨四点。

  公司里几乎没人知道,她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这个病不能抬重物,但她必须时常抱着孩子。病情一拖再拖,久久无法恢复。

  没有人天生就会照顾孩子,成为“好妈妈”的过程中,透支自己,是妈妈们心照不宣的“捷径”。

  一位全职妈妈在家照顾孩子,孩子哭着闹着要抱抱,她刚想转身,突然失去意识晕倒在地上。

  孩子哭得更大声了。正当屏幕外的我心急如焚地祈祷家里还有第二个大人时,这位妈妈被孩子的哭声叫醒。

  她颤颤巍巍地举起手,握住床边的栏杆,使劲把自己拽了起来。她才刚努力稳住身子,下一秒就把孩子拉到了自己的怀里。

  无数次的咬牙坚持导致身体宕机的崩溃,从鬼门关走了一遭被孩子哭声唤醒的庆幸。

  毕竟当妈妈“伟大”到能忍受一切疼痛,包揽一切家务,爸爸似乎只要坐享其成就够了。

  综艺《日日妈妈声》中,一位爸爸问刚刚生完孩子的妻子:“为什么你生完小孩,走路姿势都变得不正常了?”

  先用布把肚子紧紧裹住,一天八小时。同时按摩师将用力地在肚子上按着,把脱垂的子宫归位。

  只有当妈妈懂得倾诉、示弱,不再被社会的既定标准绑架,展现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与感受,痛就喊出来,难受就哭出来——

  几乎是同时,爸爸妈妈瞬间一骨碌坐起来。离宝宝更近的爸爸,连衣服都来不及穿,下床去查看宝宝的情况。

  仿佛是知道妻子的担忧,回到床上后,他没有倒头就睡,而是轻轻地拍拍妻子的背,无声地安慰着他。

  你不用所向披靡,只要敞开心扉。跟丈夫倾诉苦闷与纠结,告诉孩子妈妈也会感到累。

  身体与内心的伤口,不需要被隐藏,因为这是你赢得一场名为“生育”的战斗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