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建设品牌项目为抓手,以志愿者为主体力量,积极探索创新“志愿+”模式,不断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走深走实,让文明新风吹进施秉大街小巷。

  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在六合村农家书屋辅导孩子阅读课外书籍(施秉县委宣传部供图)

  “志愿+阵地”,织密文明实践网。根据文明实践活动需要和群众需求,建立“中心+实践所+实践站+实践点”四级组织体系,即1个实践中心、8个实践所、76个实践站,100个文明实践点,实现部门联动、阵地共享、互促共融。同时,按照就近就便原则,聚焦人力、财力、资源全面下沉,将综合文化服务站、农家书屋、红色教育基地等各类阵地整合贯通,打造白垛乡“踏寻初心路”、实践中心项目孵化“成果转化带”等“一路四带”文明实践教育矩阵,构建成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15分钟志愿服务圈”,实现文明实践“一张网”管理。

  “志愿+队伍”,演绎文明新风尚。围绕群众需求,分类组建、逐级成立“9+N”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动员群众“身边人”,集纳退休老干部、退休老教师、本地居(村)民以及在校大学生等群体,选优配强组建志愿服务队伍244支,共计2.8万名志愿者,最大限度地凝聚志愿服务力量,形成志愿服务队伍全域覆盖的新局面。完善奖励反馈机制,建立志愿服务台账,规范星级志愿者评定程序,按照标准进行评定授级,颁发志愿者星级徽章和证书,凭相关证件可在辖区内享受购物、旅游等方面优惠待遇,让志愿服务动力更大、底气更足、信心更强。

  “志愿+品牌”,实践触角村寨行。组建“文明实践观察团”,开设“新语心愿”专栏,收集群众所需所求,出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清单,按照“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精准部署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此外,围绕重要主题及重点工作,创新搭载多元化活动载体,利用重要节庆、节日等时间节点,集中组织开展“农技下乡·助力三农”“我是城市美容师”等接地气、受欢迎、易组织、有特色的文明实践志愿品牌项目,满足“老、中、青、幼”不同年龄段群体多样化需求,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60余件。

  如今,在施秉县文明创建和基层治理中,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文明之风扑面而来……(郑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