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姓名也是最重要的户口登记项目,对公民身份的确认至关重要。对全国人口的姓氏和姓名用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规范姓名登记、了解姓氏文化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依托目前全世界最大、覆盖全国近14亿人口的人口信息系统,采用大数据技术,对2018年公安机关登记的全国姓氏和新生儿姓名用字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一起来看吧!

  据统计,目前全国在用姓氏共计6150个。传统意义上的“百家姓”,占全国户籍人口总量的近85%。

  据统计,全国共有23个姓氏户籍人口数量超过一千万。王姓、李姓户籍人口数量均超过1亿。王、李、张、刘、陈5个姓氏户籍人口数量占据头五把“交椅”。“王”姓户籍人口数量仅比“李”姓多61万人,“王”姓和“李”姓第一大姓之争仍将延续。排名第101位的“赖”姓与排名第100位的“汤”姓仅差4.3万人,未来跻身“百家姓”大有希望。

  最近30年,在姓名中同时使用父姓和母姓的人数快速增长。1990年底,这一数据为11.8万。2018年底,这一数据为110万。同时使用父姓和母姓时,姓氏组合主要集中为常见的“张、王、李、杨、刘、陈、周”姓等,人数排名前20的主要有“张杨”“李杨”“刘杨”“王杨”“张李”等。

  姓名用字,往往承载着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期望,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2018年,公安机关登记的新生儿名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50个字为“梓”“宇”“子”“涵”“泽”“雨”“佳”“浩”“欣”“轩”等。

  2018年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姓名,使用频率最高的20个名字由高到低依次为:“梓涵”“一诺”“浩宇”“欣怡”“浩然”“诗涵”“宇轩”“依诺”“子涵”“欣妍”“雨桐”“宇航”“梓萱”“宇泽”“可馨”“佳怡”“子萱”“梓豪”“子墨”“子轩”。

  2018年进行户籍登记的男性新生儿姓名,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名字由高到低依次为:“浩宇”“浩然”“宇轩”“宇航”“宇泽”“梓豪”“子轩”“浩轩”“宇辰”“子豪”。

  2018年进行户籍登记的女性新生儿姓名,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名字由高到低依次为:“梓涵”“一诺”“欣怡”“诗涵”“依诺”“欣妍”“雨桐”“梓萱”“可馨”“佳怡”。

  2018年新生儿姓名用字数量中,三个字的姓名占据主流,比重达到92.9%;其次为两个字的姓名,占比为4.6%;四个字的姓名占比为1.7%。

  古人起数字名的情况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吴王有个女儿的名字就叫“二十”,是典型的数字名。唐朝时,流行所谓的“以行第系于名者”,“行第”就是兄弟姐妹中的排行。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小名叫“李十二”,大诗人杜甫的小名叫“杜二”,都是以其在兄弟姐妹中的排行起的数字名,不过,这种排行不是以同父所生的兄弟为序的,而是以同曾祖兄弟的排行为序的。

  唐宋时期的女子一般都不起大名,而是以其在兄弟姐妹中的排行顺序,叫做“某某娘”。唐朝小说中有黄四娘、荆十三娘的故事,“黄四娘”和“荆十三娘”也都是当时女子的数字名。

  到了元朝,又出现了另一种以数字起名字的方法。所谓“以父母年龄合计为名字”,就是“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五,生子或为‘五九’,五九四十五也”。朱元璋的祖宗五代的名字都是数字名。朱初一是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朱五一”,小儿子名叫“朱五四”。朱五四是朱元璋的父亲。朱五一、朱五四各生了四个儿子,朱五一的四个儿子的名字依序为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朱重五,朱五四的四个儿子的名字依序为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朱重八。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朱元璋”这个名字也是在打下江山后才重新起的。

  在中华姓氏中,常见的大多是单字的,双字的复姓也有不少,但您听过9个字的姓氏吗?有媒体报道,《中华姓氏大辞典》中记载,有一个人的姓氏由9个汉字组成,这9个字分别为爨(cuàn)邯汕寺武穆云籍鞲(gōu)。

  据介绍,那些稀有的姓氏,成因主要为少数民族姓氏衍生而来,或与民间传说有关。

  还有“采”姓也是一个十分罕见的姓氏,但分布很广,其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出自纪姓,据传黄帝之子夷鼓氏封于采,邻近现在的北京,其后代便有人以地名为氏;二说春秋时有戴国,其地在今河南兰考县一带,戴公的后代就有人以“采”为姓;三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赐二弟吴氏改为“采”姓,其后代便以“采”为姓。

  再有“第五”姓,据传荆轲刺秦王时,随行有五位勇士,荆轲刺秦失败后,五位勇士逃跑,为了躲避秦人的追杀,他们隐去了自己的名字,分别改姓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另一则关于“第五”姓的来源则是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曾经把战国时齐国的后裔迁徙到现在的湖北房县一带定居。在迁徙齐国田姓贵族时,因为田姓人氏众多,所以刘邦便下令把田姓改掉,以数字区别,分为“第一”“第二”一直到“第八”。现在国内并不多见的“第五”姓就是这么来的。(综合齐鲁晚报、辽沈晚报、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