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求助:自从女儿读一年级后,妈妈的吼声和孩子的哭声取代了日常的欢笑。父母给女儿选择了好学校,妈妈一回到家就忙女儿的功课,付出这么多,可女儿的表现让她很失望。该怎么办?

  南京市夏光清德育名师工作室答疑:孩子一进入小学,亲子关系往往不再像学龄前那么和谐了,糟糕的亲子关系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孩子上了小学后,亲子关系及家长关注的重点有了不同。如孩子在校时间多了,亲子直接交往的时间减少;孩子在集体中有了做事的选择权和主动权,亲子关系从单向的服从逐渐转变为平等的合作;父母关注的重点成了孩子能否学会学习、处理同伴关系以及调控情绪。可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高,容易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特点看成是缺点,把刚入学时的能力不足看成是态度问题,特别是孩子手部肌肉发育不足,导致书写慢、字写得丑、易写错字,家长着急上火;还会把孩子阶段性行为看作是品行问题,如孩子不愿意与人分享、不合群、因害怕而撒谎等。家长在纠正孩子问题的过程中往往方式简单粗暴,甚至违背孩子的天性,导致更多问题的产生,影响孩子能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孩子的行为问题也好,情绪问题也罢,背后多是亲子关系的问题。父母该如何改变自己呢?

  会陪伴,蓄积情感资本。我们每天不厌其烦地送孩子上学,耐心地助力孩子写作业,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这一点一滴蓄积的亲密关系是今后教育孩子的“亲情基础”。孩子画了一幅画,说:“妈妈,画上的鸭子真可爱!”父母不要来上一句:“你作业写完没有?”这样孩子迟早会觉得跟父母沟通是一件无聊透顶的事。正确的回应是:“哦,妈妈也觉得很可爱!”虽然这只是重复孩子的话,但表达出来的情绪正是孩子需要的,亲子间都会觉得幸福。一年级的孩子有时不是学不会,而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消化,父母不如多提升孩子的底层能力。当能力足够了,孩子自己会调整适应。

  少指责,保持沟通畅通。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一些问题最终会得以解决,如果父母非要在短时间内强力矫正,只会让孩子过得战战兢兢,也会把原本能力的问题转变为能力和态度的双重问题。比起道理和是非对错,亲子间情感上的接纳、理解与支持更为重要。父母的每一次指责和抱怨,都是在消磨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时间一长,亲子间就会筑起心灵高墙,孩子与父母就不亲了。因此,父母要学会好好说话,多一些觉醒式育儿,向内看自己,通过正念来应对育儿遇到的困难,多用事实少用情绪。孩子对父母无话不说了,才是教育的成功。

  不越界,给足心理空间。老母鸡不会叼着小鸡不让它跑,不会追着它喂食,也不会因小鸡犯错而惩罚它,但母鸡会誓死保护它。孩子进入小学,父母为了提升其学业成绩,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很正常,但不能一边包办孩子的生活、学习,一边又过度放大孩子的小问题,亲子关系的恶化都是从越界开始的。抽出时间和孩子来一次有营养的聊天;一家人制定好作息计划后有规律地生活;让孩子与世界有更多的链接,通过生活中的美味、大自然的美景,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让孩子爱上阅读,在阅读中寻找情绪出口……把握好分寸和界限,懂得尊重和放手,这个过程,未尝不是父母自身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