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妈妈跟小墨边走边聊,到了校门口,小墨欢快地跟妈妈挥手再见,独自奔向4年级的教室。

  2岁半被诊断自闭症,被7家幼儿园拒收,在妈妈陪读下完成中班和大班……如今,10岁半的小墨,却已经独自在普通小学顺利读完3年,还被老师夸“很有礼貌,很有爱心,很乖”。

  “不说‘不’的语言”,“多用‘我’,少用‘你’”,“根据当下的能力,一点点肯定”……

  经历了痛苦、绝望,尝试过拔苗助长,学习了各种课程,自考了少儿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正面管教讲师... 在实践中,小墨妈最终发现——

  闭上眼睛,想象你躺在一片沙滩上,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拍,千万不要去想树上有个椰子掉下来。

  不是不要让你想掉下来的椰子吗?你为什么还要想!看吧,越说不让你做什么,你越要做什么,跟你讲话太难了。

  困扰谱系孩子融入学校的一大原因就是不听指挥。家长也是很头疼,为啥制止他的行为就这么难!!!

  在管教孩子时,我们总是习惯性说「否定的语言」,但谱系孩子可能接收到的只是“不”后面的指令,并没有把他们联系起来。

  举个例子,听到“不要跑”,孩子脑中出现的画面可能只有“跑“,结果当然跑得越快。

  “多说正面语言,少说‘不’。”想要让孩子不要跑,可以直接说停下来,或者慢一点。

  「共情」,就是在孩子有情绪,有想法,有感受的时候,家长不否定、不批判,而是认可他的情绪、想法、感受。

  试想一下,小朋友们正在一起听故事,厕所的烘干机突然响了,其他孩子都没有反应,就你的娃烦躁不安,此时你会怎么办?

  这是很多谱系孩子都有的状况。很多父母也会安慰孩子,但在安慰孩子时,方法却错了,比如跟孩子说:“没事,就是烘干机,一点都不可怕。”

  “不可怕”,这三个字其实是否定了孩子的情绪,让他感觉自己是不对的。好比你看到一只会飞的蟑螂尖叫一声,却被旁边的人嫌弃大惊小怪一样,你也会觉得不舒服。

  所以,发生这样的情况时,我就会告诉小墨:“这个声音也太大了,好吵,我也感觉很紧张,不舒服(共情)。”然后跟他一起捂着耳朵,逃离这个环境(解决办法)。

  共情的同时,想出解决办法,这样的反馈越多,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就越好,也越愿意尝试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慢慢地,沟通就建立起来了,情绪也平稳了。

  身为谱系孩子的父母,我们总是急着纠正孩子的行为,却忽略倾听孩子。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孩子都不开口,怎么听?

  其实,需要倾听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语言,还有他的感受。也许他说不清楚,但我们可以重复他的重点词,慢慢帮助引导他说清楚。

  有次我们带小墨去亲戚家吃饭,小墨把饭粒洒在了桌子上,亲戚用稍严厉的口气说了句,“看你连饭都吃不好,弄得到处都是。”

  回家后,小墨很不开心,跟爸爸嘟嘟囔囔说了很多,眼瞅就快要哭出来了。注意到他这些含糊不清的话里有“不去”、“阿姨”,爸爸便问道:“小墨不想去阿姨家,对吗?”

  此时,我们没有解释,也没有劝他,没有对他说阿姨给你做饭,给你吃水果,怎么不去。而是替他说出了感受:“你在阿姨家不开心,不想再去了,对吗?”

  在引导孩子时,家长一定要耐心一点,慢一点,想要让孩子说得更多,自己就要说得更少。

  起初,小墨的语言能力并不好,但因为我们没有打击他,所以在家里,他愿意跟我们沟通。但是,跟其他人沟通的时,往往他说出一个词,对方巴拉巴拉说很多,然后,他就不再说话了。

  但经过几年的训练,他现在也可以跟其他人完成几个回合的对话了。在学校里,甚至每节课后,都要找班主任聊几句,有时老师不在教室,他还要冲去办公室。

  √语言是可以后天训练的,父母在家时一定要多跟孩子练习,帮助他建立信心,信心有了,他才能跟别人更好地交流。

  √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当孩子想说又说不出口时,父母要尽量帮助他说出来,尤其是情绪类的表达。

  √如果我们平时输入不够,当孩子有了高级的心理需求后,便很难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就更容易加重沟通障碍,出现情绪问题。

  和很多谱系孩子一样,小墨非常喜欢坐电梯。对这个有点不合常规的喜好,我没有克制,也没有限制小墨,而是有条件地满足他。

  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是激发他内驱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不同于NT孩子,谱系孩子好奇的事物更为单一。

  所以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少有的执着(其实就是刻板),家长千万不要直接否定或打击。也许,这就是扩展他兴趣的突破口。

  这些年,在陪着小墨到各个新小区、新商场的过程中,在引导中,我发现他已悄悄改变。

  起初,他只是享受电梯这样上上下下带来的感官刺激,慢慢地他关注到了电梯品牌,电梯速度,电梯按钮等。再后来,社交也拓展了。

  面对这样的套近乎,有的人会积极回应,特别是老年人,还会夸几句,“这孩子真开朗,真热情。”有些人会直接忽视,还有人会用奇怪的眼神盯着他看……

  虽然对于这种高级的情感小墨还不能体会,但他慢慢地也意识到了,有些人会理我,有些人不会理我,遇到不理我的人,就不要再说话了。

  √在外出时,孩子的很多刻板动作本不显眼,反而是家长越打压,才显得越怪异。

  小墨大概4岁时,有一次在小小羊提米的动画片中,看到小羊拿着盆盆罐罐敲敲打打,突然变得很兴奋,竟然跟着节奏蹦蹦跳跳起来。

  看到这一幕,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立刻拿出家里的锅碗瓢盆,示范跟着一起打。没想到,他竟真的安静地坐了下来。

  我在心里默默思虑,但转念又打了退堂鼓,这样一个话说不清楚,出门就乱跑,连幼儿园都去不了的孩子,有老师能教了吗? 直到6岁,小墨依旧听不太懂别人的口令,而且只会仿说。

  2年来,他不停地在家里敲敲打打,我也给他买了各种音乐相关的玩具,怀着忐忑的心,我决定给他报个架子鼓的班试试。

  报名前,我专门向老师介绍了小墨的情况,告诉他小墨听不懂长句子,上课时需要多用手势或者手把手直接辅助,而且一节课的时间需要短一些。

  兴趣如果仅仅变成任务,孩子就会抗拒。所以小墨的架子鼓课程,我一直都没有安排得很紧凑,练习之余,也会允许他不按照教训内容,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并不断暗示他,“哇哦,你喜欢架子鼓,打得也很棒!”

  我用可视化计时器跟小墨约定时间,让他看看到进度,任务与兴趣交替,不断强化,少量多次,见好就收。几年下来,小墨不仅架子鼓越打越好,而且安坐、抗挫折、协调能力等都上来了。

  √不要把课外兴趣班当成任务,要把它看作愉悦自我的方式,允许孩子在练习时,偶尔不按照规则来。

  他的需求,我们都很尊重,并会尽量满足。我认为这就是富养, 富养并不是一定要花很多钱,而是在孩子有需求时,尽可能满足他,让孩子精神富足。

  我略加思考后,决定说走就走。 于是便买了南京往返扬州的绿皮火车硬卧票,来回一百多,上午去,下午回。

  孩子就是想坐卧铺呀,坐卧铺就是我们的目的,不需要完成额外的KPI,再说我也没坐过绿皮火车的卧铺呢,一起体验也不错。

  上学期,小墨在抖音上看到上海金茂大厦有个高速电梯,从底层大厅坐到340米高的88层观光厅只要45秒。他兴奋极了,想要前去体验。

  我本以为这就是个商场电梯,谁料竟是网红。但在娃面前,说出去有能力完成的承诺,必须履行。

  于是,8月10日,我们一家三口花了300多,排了2个小时的队,用了45秒坐电梯上到金茂大厦顶楼,出去待了不到1分钟,又花45秒下来了……

  小墨妈妈的抖音账号,分享了很多儿子成长的视频,大家可以明显地看到,小时候的小墨,有明显的行为问题,情绪也时不时崩溃。

  为了儿子,小墨妈妈辞去工作,开启全职干预模式。她用了8年,在一点点地摸索与实践中,帮助小墨实现了蜕变。

  1. 在当孩子看起来无聊,做一些无意义事的时候,邀请他互动,在孩子在探索时,不去打扰;

  3. 孩子注意力集中时,跟他做沟通,注意力不集中时,我们先用30秒,拉回注意力,再沟通;

  4. 少一些包办替代,给孩子选择的机会,鼓励孩子自己完成,让孩子有更多参与和体验的机会;

  8. 建立信任的亲子关系,营造轻松安全温馨的家庭氛围,即使是NT的孩子 ,家庭氛围紧张,表现力也会下降;

  2. 和老师深度正面沟通,绝大多数老师和同学家长都是善良的,他们的恐慌和不安,源于对自闭症的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