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儿童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活状态、成长历程以及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往往被淹没在成人世界的喧嚣之下,成为一段亟待发掘与理解的珍贵记忆。事实上,传统中国瀚如烟海的史料里,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变、出人意料的有关儿童与童年经验的资料。熊秉真教授于海量史料中挖掘出隐藏于各个时空角落的童稚人生,勾勒出中国历史上孩童之笑颜。她的著作《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是中国儿童研究史的奠基之作。

  正如熊秉真在本书的序言中所写:儿童与童年,一如生命和世界,是个迷人、难舍的问号,更是一串无始无终的惊叹。

  《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一书首版于2008年,对中国儿童史的考据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该书断版多年,但中国童年史议题方兴未艾,在众多教育工作者、中小学一线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重订再版。

  本书作者熊秉真在海量史料中挖掘关于中国儿童与童年经验的资料,并试图通过对这许许多多中国历史例证的研究,翻找挖掘并呈现出传统中国儿童的概貌。

  全书共八章:前二章从不同的角度,探求历史中儿童的踪影,是材料和方法上的引介;后续几章则分述近代中国儿童成长的外在环境、哲人对儿童及童年曾有的论辩争议,以及儿童自身生活经验之挖掘与重现。以此启发引导人们去发现隐藏于漫长时空角落中国儿童的童稚人生。

  熊秉真教授凭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历史感知力,为我们揭开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儿童生活图景,填补了相关研究空白,丰富了世界儿童史研究。

  本书作者以追求同情之了解的史学观念,以细致严谨的史学方法,将传统中国的儿童生活重构再现于读者面前。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史料作为佐证,但不只是停留在资料的收集和归类上,而是对中国历史上儿童的生活和成长以及诸多方面都做了思辨性论述。

  书中详细论述了历史上中国儿童的生存境况及其在身体与心理方面的宝贵经验,提出中国经验中的儿童与成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依共生关系,对如今日益紧张的如亲子、师生等各类社会关系而言都大有启示。书中史料丰富,既介绍了众多中国历史上留有深刻痕迹的文人学者的童年经验,如魏源、胡林翼、康有为等;又对许多训蒙类典籍进行了思辨性分析与介绍,如《幼训》《教童子法》等。

  书中所展现的中国社会的儿童养育历史,解释了深具中国特色的儿童观与儿童形象,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儿童。

  儿童史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还原历史中那些被遗忘的童稚人生,也在于通过儿童的视角,重新审视和理解社会的变迁、文化的传承以及人性的光辉。

  《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熊秉真教授在书中不仅关注了儿童的外在生活环境,还深入探讨了儿童内在的心理体验、情感世界以及他们与成人世界的互动关系,展现了家庭、社会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这种将儿童视为社会行动者的独特视角,不仅填补了中国儿童史相关研究的空白,也丰富了世界儿童史研究。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儿童,这一看似微小却承载着无限希望的群体,其历史往往被宏大的历史叙事所遮蔽,成为一段亟待发掘与理解的珍贵记忆。《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深刻人文关怀的著作,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生动而细腻的中国儿童生活图景。它以深刻洞见和细腻笔触,成为一颗照亮中国儿童史研究领域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