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玻璃心”似乎成了大部分孩子的常态。孩子的极端事件也是层出不穷;让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畏首畏尾,生怕出现意外。

  但是这一切的问题真的出在孩子身上吗?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其中包括: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逆商等等。而这恰巧是能避免悲剧发生的重要因素,归根究底还是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

  最近同事跟我分享了一个发生在她身边的事;他们家邻居的6岁孩子跳楼了。原因竟然只是因为一根雪糕。

  孩子想吃雪糕,妈妈怎么管教都不听;于是忍不住动手打了孩子一顿;本以为事情到此为止,结果孩子趁着妈妈一个不注意的时间,就从阳台上跳下去了。

  听完这个事情,真的心头忍不住叹息一声;那么小的孩子懂什么生死离别?他们只是在凭借着父母对自己的爱,肆意妄为。

  但是这种事情似乎越来越多了,孩子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的情绪积压的越来越深;最后悲剧发生。也正是这些生命的教训,许多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情绪管理和性格培养。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有提到:3-6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3岁作为育儿方式的“分水岭”,家长要注意教育方式的变化。

  3岁之前的宝宝,在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父母无法和孩子形成正常沟通渠道;这个时候,父母全屏观察和猜测孩子的行为作出判断,难免有误差;所以可以适当的迁就一些。

  可是孩子三岁之后,基本上都可以开口讲话了,孩子的自我意识也萌发;这个时候对于父母的指教和引导已经逐渐能够听懂了;父母就需要开始引导孩子对情绪的引导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孩子对情绪的认识是抽象的,他们不知道有情绪时,身体的那种力量来自哪里。所以,父母首先应该让孩子认识到,他所呈现的是什么情绪,并告诉孩子这种情绪是正常的。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发脾气,就斥责孩子;其实这种行为对引导孩子的情绪没有半点好处。只有孩子认识到自己情绪的变化,才能够学会如何去处理情绪。

  孩子小的时候,有情绪就只能通过哭闹这些行为;父母制止多半也是无效的;这种情况,父母首先陪孩子到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再去通过共情或者绘本故事之类的,教会孩子如何处理情绪。

  教育方式的种类其实有很多;但是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雷区;家长一不注意就会做错。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多一点耐心;不要忽视孩子的进步,有的时候错误可能会经历一个反复期,但是只要父母坚持下去,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正面管教》、《听孩子说胜过对孩子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好父母不吼不叫》、《好性格让孩子受用终生》

  这5本书结合了生活的实际案例,从孩子蛮横、叛逆、孤僻、自卑、厌学等一系列问题出发,教会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不吼不叫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走进孩子的内心,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我们看别人的教育方法,从来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结合到自己孩子的身上,找到合适的教育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