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幼儿园园长电话,说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后表现特别好,希望我给新生家长做一个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谈谈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于是,我想起一年前。

  儿子7岁,本可以上小学一年级了,我却执意让他迟一年再读,理由是:孩子八月出生,各方面发展不是很均衡。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孩子都没有做好准备。经我多次解释,孩子和家人都同意了。

  儿子想喝牛奶,见我在忙,自己打开冰箱去倒牛奶。奶奶看见了,快步走到孩子身边,接过杯子,边倒边说:“下次可不要自己倒了,万一把牛奶洒在地板上,奶奶又要拖地……”儿子点头表示答应。从那以后,孩子经常遇到一点事就叫奶奶,对奶奶产生依赖。

  我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和婆婆商量:不要什么事都为孩子代劳,让他自己来。婆婆倒也开明,一听就懂,放手让我们教育。

  当天,儿子放学回家,拿出水彩笔画画后,忘了整理书包。我决定不提醒他,让他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第二天放学,儿子哭丧着脸对奶奶说:“昨天你是不是没把我的水彩笔放进去啊?害得我没笔画画了!”奶奶正要安慰孩子,我一使眼色,她就走开了。这时先生开口:“水彩笔是谁拿出来的啊?应该谁放进去呢?”孩子似乎记起什么,一拍脑袋:“哎呀,我昨天忘记整理了,今天补上嘛!”说完做了个鬼脸跑开了。我们也没再说什么。

  晚上,孩子果然开始整理书包。接下来几天,孩子会记得整理,但有时贪玩又忘了,我们会在一旁提醒,但从不代劳。

  就这样,我们从整理书包这件小事开始,口径一致地“让孩子自己来”,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慢慢地,孩子会自己倒牛奶,也能自己收拾小房间,渐渐地向“自己的事儿自己干”靠拢。期间,孩子也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但我们总能“在指导思想上大胆放手,在具体方法上适当引导”,孩子的自主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建立自信的过程,也是在激发孩子对事务探索的过程。如果本属于自我探索的过程由父母代办,比如吃饭、整理房间等,父母干预的太多,强迫孩子多吃或把吃饭当作游戏,那么就会让孩子讨厌吃饭,甚至排斥,得不偿失。

  儿子的朗诵节目《我爱我们的祖国》获得幼儿园新年朗诵比赛的第一名。孩子拿着奖状兴高采烈地告诉我这个好消息。

  我笑笑说:“妈妈其实早知道你会得奖。”“为什么?”儿子追问。我竖起大拇指:“因为你排练的时候特别认真,朗诵的也很棒!”

  “徐老师说,让我们再准备下,参加更厉害的比赛去呢!我还想得第一名!”“好啊,这次让你爸爸也参加。”看着孩子满心期待的模样,我一口答应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从朗诵稿的字句斟酌到每一个动作的设计,我都让儿子参与讨论。他兴趣盎然地提出很多建议,虽然有些意见不被采纳,但儿子还是很高兴。

  在街道的家庭诵读比赛中,我们家如愿以偿得了第一名,被推荐参加市里的“传统经典美文”诵读比赛。儿子乐开了花,逢人就说,俨然一副骄傲的神情。我心里有数,这次比赛是个契机,既可以让孩子开开眼,锻炼胆量,又可以让他感受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应该好好把握。

  于是,我把儿子叫到身边,拍拍他的肩膀说:“祝贺你取得第一名。接下来的比赛,你想得第几呢?”“当然还是第一喽!”

  “还想得第一,可没那么容易。”我打开前几届朗诵比赛视频。“这么厉害啊!好害怕呀……”儿子的声音明显轻了。

  “我们也很厉害。只要好好排练,尽力了,做最好的自己就行。得第一名当然最好,得不了也没关系。你努力过了,就是最棒的!”“嗯!”孩子自信地点了点头。

  结果,慈溪市家庭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我们家又得了第一。但我觉得比第一名更重要的是,我在儿子心中播下“做最好的自己就行”的种子。在教育功利化还比较盛行的当今,那种只重成绩名次不重过程的评价,无疑不利孩子成长。从小就为孩子撑起“只要尽力了就很棒”这把心灵保护之伞,对于孩子顺利踏入小学之门有着重要意义。

  在努力过程中,孩子会遇到挫折,这时告诉孩子:这只不过是人生中小小的一跤,爬起来继续往前走,从困难与挫折中走出来的人才更坚强、更勇敢。让孩子从容地面对每一次失败,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做最好的自己。

  我和先生都非常喜欢写字,师从书法家马华林先生。每次看到我们写字,儿子都跃跃欲试。

  儿子是个觉得什么事儿有趣就会积极尝试的孩子,比同龄人的胆子更大些。每次看到我整齐地摆放好书写工具,一笔一画地认真书写时,他总要求我给他一支毛笔,自己涂鸦起来。我就随着他,哪怕墨汁粘得满手都是。

  我们经常把书写场地搬到客厅。我和先生对于书写的讨论也从来不会屏蔽孩子,交谈也时常透露着这样的信息:写字有很多乐趣,除了横平竖直和合理布局,还可以有很多个性或创意的成分。我们可以把文字变成有趣的画面,或者在画面中融入文字的内涵。

  那几天,儿子想起这事来就会跟我申请“画直线”,我总是欣然应允并给足鼓励,但从不强迫。

  在练习书法的日子里,我每天的努力孩子都看在眼里。我也时常带着他听马老师给我的点评。知道妈妈被表扬,他无比自豪地告诉同学,说妈妈的字写得特别好。在他眼里,妈妈的形象越来越高大。

  看到我的坚持,儿子也几乎每天在练习。他的书写水平快马加鞭地追赶上来,字慢慢变得有模有样起来。我暗暗自喜,正如我所愿,做孩子的榜样,让孩子学会如何努力。市里的“兰亭奖”书法比赛,儿子成了最小的获奖者。有朋友问我,孩子是不是上书法班了,又问儿子怎么写得这么好。儿子说:“妈妈写得好,我就写好了呀!”

  一句充满童真的话语,无意中道出教育的真谛:好的教育是积极的影响。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成才的背后,通常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冲突和矛盾的因素。父母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其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孩子和父母相互影响,共同成长。

  “教育”,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是一项生命工程,从“开土动工”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肩负着一个让天使起飞的使命。这么大的工程,我们的确应该尽智竭力,蛮干、想当然、急于求成地去做教育,显然不合适。

  和孩子相处的这几年中,我感受到,教育不是刻意的说教,而是自然的流露。不由得想起冰心的诗句:“爱在左,情在右,在道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我不期待孩子到哪都是第一名,但我希望他自信阳光,做最好的自己,到哪都受到欢迎。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我愿怀揣着母亲的爱和鼓励,糅合进师者的引导和表率,随时于日常生活中播种,随时享受教育之花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