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6岁孩子的父亲,自认也是个新派家长:很早接受“爱与自由”的理念,把孩子送到孙瑞雪教育机构,就是希望他能暂时与体制内教育保持距离,快乐自由地成长。

  我周围的朋友大多也赞成新派教育,有些还十分沉迷,说起蒙氏、华德福、正面管教、PET,都十分推崇,感觉自己陪随着孩子的成长,重新活了一遍,有一种“重生”的感觉。

  在没有什么精神生活的中国社会,“育儿”成了一种精神生活。但对精神的推崇,却导致了对物质的回避,仿佛谈未来,谈“钱”,就变成了一件俗不可耐的事情。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当谈到为孩子的未来准备教育金时,很多新派妈妈的态度就开始“矛盾”、“纠结”,她们更愿意沉醉于当下“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快乐,而回避对未来的思考。

  我的工作是帮助家庭进行理财规划,需要帮助客户朋友对人生目标进行梳理,一定会问到这个问题:

  “我觉得不应该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和限制,如果我现在就开始计划,就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让她快乐地成长就好了。”妈妈说。

  “等等,不好意思,我们不是要给孩子压力,就算有压力也是对父母的压力啊!我们谈的是,如果孩子发自内心想深造,父母应不应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他提供准备?”

  “有条件准备当然没问题;如果现在就开始,让我为这么久远的事付出长久努力,我下不了决心,还是现在陪伴孩子快乐成长最重要。只要孩子有强大的内心,将来的事情他自然会想办法解决。”有家长说。

  我是很支持“陪孩子成长”的,但是从以上的回答中,我听出了另外一层含义:我知道规划未来有意义,但是现在陪伴孩子成长更快乐。我不愿意牺牲当下的快乐,“浪费”时间去思考未来的事情。

  此前,我在“儿童财商教育”(直接点击阅读)讲座中曾经提到哈佛公开课《幸福课》中的重要观点:

  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平衡。克制当下的少许快乐,追寻长远意义就是所谓的延时满足能力。培养儿童财商,最需要的是培养孩子延时满足的能力。言传不如身教,这种能力的培养,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新派家长,你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自己这种沉溺于当下快乐的做法,可能也是另外一种延时满足能力的缺失,或是对儿时不满足的补偿。

  在微信流行的时代,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的朋友圈里充斥的都是各类“心灵鸡汤”,包括亲子类的心灵鸡汤,鼓吹“爱”“陪伴”能解决一切,似乎要将所有的妈妈变为“全职妈妈”,将父母的职责无限扩大,从而掩盖了很多现实问题,把应该理性思考的问题,转化为感性的文章,盲目地用正能量去消解现实的“负面”。

  我相信,改变过去的权威式、家长式的教育方式,对下一代很有意义,但并非完全忽视当下的责任,纯粹的追求“爱”和“陪伴”就能解决问题。没有独立思考的父母,再多的爱都会变成负累;没有对未来的规划,对孩子未来进行理性的思考,提供精神与物质上的准备,你就是把孩子交给命运,交给无常。

  我们最熟悉的新派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她提出“爱与自由”,她的机构经常推出“心灵成长”的培训课,但是,你不要忘记了,她本身除了是教育家之外,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她的机构在全国拥有十几家幼儿园和小学,她的孩子也在国外留学。她本人在讲座上也明确地说:对于孩子教育的投入,要无条件满足,但孩子买车买房,就与父母没有关系了。

  对于个体孩子来说,他们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途径才是最重要的。作为一个母亲,我给自己的任务是发现儿子的天赋,保护好他的天赋,帮助他找到自己的梦想,帮助他获得实现梦想的平台,这样的帮助包括的心灵方面和物质方面。当有一天,儿子突然告诉我:“妈妈,我要去剑桥学习生物”的时候,我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尽我的力量,帮助他实现这个梦想。

  我们试想这样的情形:孩子立志要去普林斯顿追寻爱因斯坦的足迹,我们作为父母的,难道忍心看到,当他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后,却因为物质的原因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其实我们当初只需付出多一点的努力,就能帮助孩子达成这一目标。

  在我认为,一个真正爱孩子的家长,应该懂得如何在现在的快乐与未来的规划间求得平衡,应该理性划清与孩子的界限,而不是故意模糊自己的责任和给孩子的压力(明明是你作为父母的责任,你却说是给孩子的压力),如果父母纵容自己,无休止沉溺于相伴的快乐,而不愿花一点时间去理性思考孩子的未来,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新派家长把对孩子的付出,付诸于精神层面,这是对的。可是在物质层面,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正如我的一篇文章所说的,金钱(物质)之于精神,对于新派教育,就好像血液循环与头脑的关系。失去了血液循环的供给,头脑(精神)也无所依存的。

  看看我们最关注的孩子教育,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流派,都不能阻止孩子的成长,更加不能限制孩子未来的发展。

  以中国为例,我们对中国的体制内教育,非常失望,尤其是高等教育也千疮百孔。但正如龙应台对孩子安德烈所讲: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中国的高等教育自1994年的教改至今天,学费的增长速度史无前例地疯狂。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高等教育每4-5年平均就会翻一番。

  举个例子,如果在1995年、1996年进入大学,一年的学费大概是1000-2000元,当时自费生也不多。到了2000年,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涨到了4000-5000元。其后,211名校的正式本科,学费没有大幅提升,一般是稳定在六七千元。随之而来的,高校大量扩招,和B线本科的发展。很多名校在外地建了很大的校区,美其名曰分校或某某大学的某某学院,这些校区的学费每年动辄一两万不等。从1000多,到一两万元的学费,我们仅仅经过了十几年的时间。这个成长的速度匪夷所思。

  很多国内的家长,看到了国内教育的弊端,希望把孩子送出国。但我们看到的是,尽管国内相对通胀比较低,例如美国、欧洲,平均的学费通胀在4%左右。也就是说,十七八年才会翻一番。但是,现在到美国留学一年的成本已经高达20-30万人民币,4年下来也将近100万,十八年后翻一番,也需要两三百万。

  这是血淋淋的数字,也是父母不容推卸的责任。即使一个新派家长能够接受孩子不上名校的选择,但是,孩子在这种新派教育下成长,思维活跃,他更容易去主动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行业、学科进行深造。

  并非所有深造都有奖学金和助学金,还是相当一部分的学费要靠家长自己承担。届时,我们的新派家长,如果一味沉醉于今天对孩子的陪伴和精神上的投入,却忽视将孩子送上学术顶端的物质准备,我们真能保证届时我们和孩子的精神能量能够承受这种失落和遗憾吗?

  现在我们要付出的,并不是精神上的堕落,而仅仅是从现在开始,做一点规划和预估的工作。所谓“未来就是现在”,把对父母来说很重要的,孩子教育的财务压力,放到今天来考虑。也许并不需要损失你陪伴孩子的多少时间,仅仅需要几个小时的思考和规划;不会损失你带孩子去游玩,亲近大自然的资源,又可以为孩子的教育进行储备,也许,这才是父母真正想要的,这才能彻底解决作为父母,对未来的焦虑。

  新派家长推崇的新教育,是舶来品。教育金规划的流程也不是中国的土特产,西方早有标准。

  第一步:确定目标,厘清未来的需求;(如,我希望孩子在国内读大学,还是留学,是上普通学校还是名校?)

  第二步:了解目前教育金的费用现状及学费走势。(如哈佛的学费目前是4年20万美金,到孩子上大学时大概是多少)

  第三步:梳理家庭财务状况,收入及支出,明确为教育目标能够提供的预算;(有多少钱可以存)

  第六步:在家庭财务状况与风险承受能力之间调适出一个合理的方案,马上行动。

  第七步:制定合理的家庭风险保障方案,以规避教育金漫长储备周期所面对的非金融风险。

  必须明确的是,这个过程是一个规划的过程,而不是推销理财产品的过程。其具体分为:明确目标、分析财务现状、量身订制资产组合,另外还包括长期的资产管理与追踪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财规划是一个服务的过程。如同你去看病,买药绝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为了得到医生的专业意见,买药只是专业意见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回到现实,普通人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没有数据库,很难自己完成上面的规划过程。这仅仅是孩子教育一方面的目标,如果囊括生活方方面面的目标,如购房、医疗、养老等,那将是一个多么复杂的规划过程。

  理财规划师就是帮你完成如此复杂过程的专业人士。因为他们有庞大的数据库帮你厘清目标;他们有丰富的金融知识为你量身订制资产配置和保障组合;他们能帮你长期监控你理财计划的执行情况,助你达成最终的教育目标。

  孙明展,中山大学统计系硕士毕业,国际金融理财师,候选北美精算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数计学院专业硕士导师。创必承公司创始人。

  微信公号,分享家庭财务规划、儿童财商教育、家庭保障、经济观察等方面的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