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帮忙带娃、市场化托育机构开销太大,让不少“上班族”倍感养育压力。为破解这一社会难题,近年来,积极探索城区公办幼儿园向前延伸开办托育班的“托幼一体化”服务体系,不断加大普惠性托育资源供给,提升托育专业化水平,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实惠、安心的托育服务。

  今年秋季开学后,每个工作日8时左右,两岁的瑞瑞都会在妈妈的注视下走进共青城市中心幼儿园。他将从晨间操开始,在绘本阅读、感统训练、户外游戏等活动中度过一天,直到下午5时左右离开。

  “我们夫妻是双职工,孩子原来由家里老人照看,两个月前老人患病,孩子没人带,恰好家附近的幼儿园开了小托班,就送来试试。”让瑞瑞妈妈没想到的是,孩子很快就适应了托班生活。“这里的老师热心、专业,一个月下来,孩子不光学会了吃饭、穿鞋,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许多。”她说,每个月800元的托育费让她觉得“物美价廉”。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双职工家庭成为主流,婴幼儿照护问题日益凸显。‘托幼一体化’正是针对这一痛点,致力于解决‘谁来带娃’的问题。”共青城市教育体育局学前办主任张霞说。2021年,当地开启“托幼一体化”改革,出台相关方案,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增加托位供给,并鼓励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多样化普惠性托育服务。张霞告诉记者,探索“托幼一体化”的另一个原因是,开展托育服务,不仅能满足社会对婴幼儿照护的需求,还能有效利用现有学前教育资源,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共青城市中心幼儿园便是其中一所。去年,该幼儿园将一个小班改成了“小小班”,并针对2~3岁幼儿的使用需求,对场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包括桌角、墙角的软包,还专门修建了适合儿童身高的洗手台、马桶等设施。”园长王晶介绍,今年9月,该园已招收16名2~3岁幼儿,师生配比1∶5。

  目前,共青城市已建成公办“托幼一体化”机构14所,学位近800个,在园3岁以下幼儿260余人。当地还制定托育服务机构普惠托育收费标准,建立托育收费标准动态调节机制和监督机制,防止乱收费。

  10月10日上午,共青城市第二幼儿园贝贝一班的孩子们正在上创意美工课。十余名幼儿分组围坐在小圆桌前,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青菜梗蘸上颜料,制成印章,在衣服纸样上印画。

  “幼儿园活动场地大、师资有保障、托幼能衔接,办托班有先天优势,但要办好‘小小班’,并不是增加几个教室那么简单。”该园园长张荣梅说,园区在环境打造和课程设置上下了很多功夫。室内整体色调清新柔和,每个班级门口都有一面印有幼儿姓名的照片墙,园内的多个“模拟体验角”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作为九江市首家公办托育机构,2021年开园的共青城市第二幼儿园托育招生数量连年攀升。“第一年我们招收了40余名幼儿,今年人数翻了一番,年龄最小的仅一岁半。”张荣梅说,“如今,科学育儿的理念逐渐普及,越来越多家长从没人带娃‘被迫入园’,转变为追求托育品质‘主动找园’。”

  张霞表示,“托幼一体化”背景下的托班,有别于传统的托儿所,在教育上能发挥更大作用,不只幼有所育,更要幼有优育。“为了提升托育品质,我们组织教研组到省外学习培训,确定教学方向和课程设置。”她说,“我们还建立了视频巡查监控系统,实行‘家长打分+园长打分’,建立托育服务动态评价机制,让家长更放心。”

  为储备托育人才,提升专业化水平,当地还充分发挥高校优势,与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南昌大学共青学院等高校签订协议,推行托育“职业培训包”和“工学一体化”模式,实现“师资共培、人才共育”。(全媒体记者 侯艺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