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程女士的宝宝在经历“黄疸”“二月闹”“肠绞痛”“厌奶期”等一系列问题后,终于迎来了宝宝相对平静的6月龄。可是,面对6月龄要开始添加辅食的情况,程女士又变得手足无措。

  “在添加辅食的第三天,宝宝表现出不吃奶、消化不良等症状。”发现这一情况后,程女士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咨询关于婴幼儿辅食添加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辅食添加作为婴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受到越来越多父母的重视。就此,记者采访了恩施州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主任谢颖。

  在宝宝成长过程中,辅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营养方面,它补充母乳或配方奶所缺营养,如含铁辅食可防贫血等。在生理上,能逐步锻炼宝宝的吞咽和咀嚼能力,助其适应固体食物。从感官发育看,多样辅食刺激感官,利于消化系统适应,降低食物过敏概率。

  根据国家卫健委《婴幼儿辅食添加营养指南》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权威建议,不论宝宝是不是母乳喂养,或在母乳充足的情况下,都应该在满6月龄时添加辅食,以保证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一般辅食添加不晚于6个月,不早于4个月。正常婴儿满6月龄才添加辅食,这时候胃肠道等消化器官已相对发育完善,可消化母乳以外的多样化食物。”谢颖说,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偏好。有的宝宝更喜欢辅食的味道,对单调的奶类兴趣大大降低;有的宝宝则钟爱奶类,不愿意吃辅食。如果宝宝发育良好,辅食吃得也不错,营养比较均衡,就不必担心。

  对于满6月龄的婴儿,已准备好接受新的食物。这时开始添加辅食,不仅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也能满足宝宝的心理需求,促进其感知觉、心理、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发展;减少婴儿下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营养不良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成人期的代谢性疾病,减少肥胖;还有利于哺乳母亲的健康。

  谢颖强调,过早或过迟添加辅食都可能增加宝宝营养不良、过敏等风险。有过敏风险的婴儿、已经过敏的婴儿和早产儿的辅食添加比较特殊,需要早期、持续地观察,经过医生评估,尊重个体差异,同时需要家长做好饮食记录。

  “添加辅食前,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宝宝只需要喝母乳或者配方奶粉就好了。当每天奶量到800-1000毫升之后,可能就要考虑添加辅食了。”谢颖介绍,对于辅食添加好的宝宝,7-9月龄需要母乳400kcal(600毫升)、辅食200kcal,10-12月龄需要母乳400kcal(600毫升)、辅食300kcal,13-24月龄需要母乳350kcal(500毫升)、辅食550kcal。

  一般情况下,6个月后可以添加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如高铁米粉,两周后逐渐添加蔬菜泥和水果泥,如胡萝卜泥、菜叶泥、南瓜泥、苹果泥等。7-8个月可以添加肉泥、鱼泥、豆腐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逐渐过渡到颗粒稍大的食物,如烂面条、稠粥等,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9-12个月可尝试添加软米饭、小馄饨等食物,食物种类更加多样化。添加每一种新食物需要观察3-5天,看宝宝是否有过敏反应。

  “每餐准备少量但营养丰富的食物,以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以蒸煮为主,建议8月龄后添加少量食用油,1岁以内不建议添加盐。”谢颖说,可以选择新鲜蔬菜,不宜长时间烹饪。在准备与补充食品的过程中,要注意卫生,不然易引起宝宝胃肠道感染,导致腹泻、呕吐等症状。

  谢颖提醒,辅食添加有以下几个原则:由少到多,开始时每次只添加少量辅食,逐渐加量;由稀到稠,从稀糊状食物逐渐过渡到较稠的食物;由细到粗,食物的颗粒从细腻逐渐变粗;一种一种添加,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便于观察宝宝是否过敏。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食品安全的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父母倾向于选择天然有机的食品来制作婴儿辅食。“天然有机辅食不含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可以给予宝宝最纯净的营养,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因化学物质摄入引起的身体过敏等问题。”谢颖说。

  同时,婴幼儿辅食的个性化定制和功能性辅食增多也成为趋势。由于每个婴儿的体质、口味偏好、生长速度以及食物过敏原的不同,父母可以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进行辅食方案定制,满足宝宝的个性化营养需求。

  功能性辅食的出现,例如添加了益生菌的辅食有助于调节宝宝的肠道菌群,增强肠道健康;含有膳食纤维的辅食,能够促进宝宝肠胃蠕动等。这些功能性辅食在满足婴儿营养需求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疾病,促进婴儿健康发育。

  谢颖表示,可以给婴儿适当添加功能性辅食,但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过敏,同时需要仔细甄别市场上的婴幼儿辅食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若虚假标注营养成分、使用劣质原料等,将影响婴儿健康。

  婴幼儿辅食添加至关重要,需要父母、商家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确保婴幼儿在辅食添加阶段能够获得真正安全、营养且健康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