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不少家长忙于工作、应酬,在家陪孩子吃饭的次数慢慢减少。

  有研究发现,每周至少与家人共进晚餐3次的孩子,能更好地体验和享受家庭共餐的好处。

  礼仪,是给人提供愉快的体验、替别人着想的一种习惯。而保持良好的用餐习惯,周围的人会觉得你是个很有品位、替别人着想的人。

  传统的饭桌文化是:礼、孝、德、让、教。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礼节、仪式和个人的礼貌要求,应该要求孩子们做到懂规矩、讲礼貌、有教养。

  入席时,是以长为先、远为先的原则,即按辈分排座,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要优先入座;

  吃饭时,不能出现喧哗声、碗筷碰击声,更不能用筷子敲桌子和碗,不能吧唧嘴和出虚恭;

  不能把嘴填得满满的,不能狼吞虎咽,不能站起身来夹菜,够不到的菜可示意长辈给夹,不能用筷子在菜盘中乱挑乱翻,不能边吃边用双眼紧盯着桌上的菜;

  不能用筷子指人,不能把不爱吃的东西和口杂牙秽扔在或吐在地上,不能剩饭……

  所以,家长和孩子一起吃饭时,可以让孩子多了解一些餐桌规矩和禁忌,培养长期的良好习惯。

  让孩子参与做饭。孩子好奇心强,喜欢在厨房跟着家长身后转来转去,这既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食物,又有益于训练独立生活技能。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食物制作,增加亲子互动时间。

  放下手机和电脑。全家人一起吃饭的目的是增强亲子关系,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如果盯着手机或电脑,会大大降低在座其他人的兴致。家长要先杜绝此类行为,放下手边的工作,给孩子树立榜样,主动交流。

  懂得珍惜和感恩。家庭用餐过程中,家长可以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更加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让孩子珍惜粮食,懂得感恩。

  除此之外,有的家庭还会在吃饭时播放背景音乐,放点轻松愉快的音乐,有助增添融洽和谐的氛围;有的家庭会结合时令选择不同款式的桌旗或者桌面的台花;有的家庭在聚会结束后,一家人再一起喝喝茶。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刚开始的海伦对于生活是失望的,用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情绪非常的暴躁,常常发脾气,扔东西。她感觉现实生活中没有爱等等,她是多么希望能重新得到光明。在她父母的寻求下,帮海伦找到了一位老师——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成为了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使海伦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激情。在莎莉文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海伦学会了阅读,认识了许多的字,也让她知道了爱,感受到了身边无处不在的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海伦在老师和亲人的陪同下,体会到了许多不同的事物,比如:过圣诞节、拥抱海洋、体会秋季和冬天等等。

  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在海伦的求学生涯中,海伦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同时她也结识了许多的朋友等等。海伦在学习中,由于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她学会了说话,写作。虽然在这过程中海伦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但她并没有放弃。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成功实现了她的大学梦想,进入了哈佛大学。在她的大学生活中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在繁重的功课中她非常的吃力,在老师的帮助以及她自己的努力下,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还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五种语言。但大学毕业后她却遇到了悲伤的事,比如:慈母的去世。海伦后来还介绍了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伟人,比如:爱迪生、马克·吐温等等。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

  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