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三年级一班张恩铭的家长。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良好品行养成的第一任老师。我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特别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入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立能力、社交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等,帮助孩子全面发展。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在成长的年龄阶段都会有着不同的变化,所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实施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从而达到了家长、孩子共同成长的目的。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形成的。

  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子女的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做法。作为家长新丁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只能说还 “稚嫩”,只有一些粗浅的经验跟大家分享。

  本着平等、尊重、倾听的原则努力去和孩子做朋友。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家长都是采用委婉的方式来说明自己的想法及对孩子的建议。采取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让他改正错误,听得进去大人的教育。或旁击侧敲,或先表扬后批评。坚持把晚上临睡前作为家长和孩子的交流时间。灯一熄,就和孩子躺一起,说一说学校的事,谈谈同学间的趣事,耐心地倾听他的讲话,不时加一句自己的看法。这时再提出对他近段来各方面表现的意见,孩子就很乐意听。这样孩子就把家长当成了好朋友,有什么话都愿意向家长倾诉。

  抓好孩子学习的同时,我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首先、经常教育孩子要做有爱心、有同情心、能体谅他人的人;其次,在家庭里把孩子作为家庭中的普通一员把他放在平等位置上,不给他享受特殊的权利。避免“小皇帝”意识,什么事都把自己摆在第一位。每次家庭有重要决定,他也是其中的成员,他的建议也会被采纳,不会被认为是小孩子,不关他的事;再次,培养孩子从小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家长总是使孩子知道,实现是有条件的,是要经过辛勤的劳动、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的,绝不能随心所欲;最后,让孩子从小学会与朋友交往。在交往中有时免不了会吃点亏,让他体会吃亏和让步的好处。让孩子在个人利益上做出点小牺牲,就会懂得谦让,乐于助人,和同学们友好相处。

  我认为跟小孩子,能讲道理的时候讲道理,不能讲道理的时候就用行动来示范,用行动“感化”他,甚至身教还应该在言传之前。两年前,他姥爷患了很严重的病,需要住院手术、化疗等,妈妈当时怀着妹妹,父母每天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赶赴医院陪护,忙前忙后,时间紧张到不行。虽然没有跟他讲孝道,但他看在眼里,心里就有孝的种子在发芽。妈妈累了,她就帮忙照看妹妹;姥姥腰疼,他就按摩捶背。他是妹妹的风向标,他的一举一动都能得到妹妹大力追捧。于是,一个可爱的“小尾巴”就会跟在他的身后,陪他洗碗,跟他一起擦桌子扫地,和他一起给姥姥按摩捶背。

  近几年,网上流传“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小孩子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教育方式的不同、教育目的的转变,或多或少都会带来不适应。张恩铭也不例外,尤其是面对作业。他认为作业严重侵占了他的玩耍时间,对此深恶痛绝、咬牙切齿。于是,家长就轮流陪他写作业,把工作中需要写的东西留到晚上,爸爸写讲话、报告。妈妈写工作日志。看到爸爸妈妈都要“写作业”,他心理变得平衡,有耐心,不再抵触作业,甚至进入三年级后,都不再用我们陪着,自己就能安排好时间,早早把作业独立完成,真让我们感到欣慰。

  好的习惯要慢慢养成,不用急,温和点,时间久了就能“量变”引起“质变”;但坏习惯可不行,发现就要制止,立行立改,坚决扼杀在“摇篮”里。有一次我们周末有事把他留在姥姥家,孩子在家玩了半天的手机。回到家作业没有完成,还告诉父母没有玩。知道这件事后,爸爸妈妈轮流给他讲撒谎的错误、不遵守规定的错误,以及做人要诚实,诚实是美德、社交中诚实的重要性等等。我们的雷厉风行,让他意识到了这件事的重要性,之后就再也没有犯过此类错误。

  时代变了,孩子成长的环境也变了,父母也应该学会改变,不太着急今天他失了一分,明天他错了一题,应该学会放下“架子”,构建与他平等沟通的平台,少一些成人的标准,学会揣摩他的心理,多给他以探索的机会,再细心一点,善于发现宝贵的萌芽,及时抓住时机,成功就不会远了。做有趣的父母是我们的追求,如若不能如愿,我们愿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