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夜爆富,你会如何花这笔钱?可能大部分人的回答就是:给父母和孩子买大房子、很多钱、让他们舒舒服服地过人生。然而,真正有钱人的理念却似乎和我们大相径庭。

  不久前,胡润百富发布《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本次研究聚焦年龄在40至49岁的主力高净值人群,作为中国高净值人群重要组成群体,他们的行为习惯引领并代表着社会消费新趋势。

  先解释一下什么叫高净值人群:指的是资产净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通俗来说,花一万块钱不会心疼的人。

  该白皮书显示,自身健康、父母养老和子女教育成为主力高净值人群三大核心需求。

  有了钱,并不是拿着钱去享受,挥霍。相反,比你有钱的人,更重视子女教育、父母健康,也更重视家庭。

  很多年轻人都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帮自己带孩子,最好是全职,专门给自己带孩子,自己就可以忙着工作,忙着旅行,忙着浪。

  这是一种无知的做法,把孩子完全交给老人带,超出老人的能量极限。孩子没带好,老人病倒了,两头忙,更惨。最重要的是,老人身体机制已经相当脆弱,容易得病,我就见过带孩子引发心脏病的老人,当晚去世。

  不让父母成为专职育儿保姆,是为人子女的基本义务。也许你无法像高净值人群那样,花大钱请保姆,你必须要依赖一下父母,但你一样不能让父母成为专职育儿保姆。孩子是你的孩子,养育是你的责任,别把这份责任全部转嫁到老人身上。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埃里克研究后得出一项结论:“有目标感的老人,生存意识更加明显,健康管理更加有序。生活中有很强目标的老人,患大面积脑梗塞的可能性低44%。”

  千万不要以为老年人退休了,就应该什么事儿都不干,这就是让老人享清福。相反,退休后,有工作(当然,指的是劳动强度在承受范围内的工作)的老人,会更有存在感,更有目标和成就感。自己的存在,对于家庭,对社会,依然意义巨大。

  所以,对普通人来说,真的不要强制性地让父母享所谓的“清福”,支持他们工作,支持他们找到退休后的晚年生活管理,这才是真正的孝心。

  在养育孩子方面,高净值人群的教育理念,也值得深究和反思。有些教育理念,可能和当下流行的教育理念相悖,但不得不说,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孩子会大概率更优秀。

  成功人士的家庭,特别重视子女跟谁在一起。和自己孩子交往的孩子,可以来自不同阶层,但一定要有良好的习惯、有求知欲、做事认真。

  很多精英父母相信,孩子小时候的交友习惯,会影响长大之后的社交圈,和对世界的认知。

  所以,一个跟成绩一样重要的问题是:你的小孩的朋友,是一起娱乐八卦、比赛小聪明的;还是互提意见、共同进步的?

  英美的精英家庭,很喜欢私立的寄宿名校。一个原因就是那里管理严格,日程丰富,孩子们几乎没有时间和机会接触学术、体育、艺术之外的不良事物。保证了群体氛围。

  67%的成功富人,把孩子娱乐性使用电视、电脑、手机、ipad的时间,控制在每天不超过一小时。而穷人的孩子,并没有这样的限制。孩子们常常无目的的玩,浪费时间,而不是吸收知识。

  富人家庭,非常注重把孩子的时间,引导到阅读、学术、学校俱乐部的活动、体育健身、义工组织、大自然和科学探索上面。另外成功人士要求子女健康饮食、规律运动。

  创造财富需要智力和体力,必须有个好身体,假如身体崩溃,那会是人生最无力的时候。

  我有个朋友在北京买了房。北京房价很贵,他们到处凑钱,也只能买一个差不多五十平米的。但我去他家的时候,发现他们家虽然面积小,但处处透露着一种精致和讲究。

  他们家餐桌中央有一束花,这束花是每天都会变的。我每次晚上去他们家吃饭,发现每天的花都不一样,时而玫瑰,时而月季,有时候又是菊花。

  朋友告诉我:“他妻子是进行植物学研究的,每天都会从学校带一束花来,把家里的花换一换。不同的花,代表不同的心情,他们希望孩子能感觉到每天都有不同的美好。”

  林清玄说:“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并在这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

  所以,别老想着要给孩子买大房子,生活中一些美好的小细节,一样能让人生富足而美好。”

  当你觉得生活针对你时,可以去看看那些活得很好的人,是如何熨烫生活的,也许你会发现,并不是生活在针对你,而是你在针对生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