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工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全面擘画,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跃升,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如何面对时代之需,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出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这是教育肩负的重任,也是教育要回答的时代命题。

  围绕“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主题,5月20日至2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朱永新率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赴湖南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前往长沙、湘潭、株洲等地,访高校、进企业,为助力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贡献政协智慧与力量。

  此次调研,是为今年下半年召开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做准备。为了调研能精准“把脉”,调研组于5月14日在京召开了调研行前座谈会,邀请相关部委同志,以及专家学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各方关切和意见,为调研的扎实开展做好细致准备。

  调研期间,无论是阴雨密布还是烈日炎炎,委员们都铆足劲头,奔走在履职一线。“时代越是向前,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就更加凸显,高校的育人模式一定要与时俱进,才能为国育英才。”这是委员们在调研过程中逐渐凝聚的共识。

  习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高校各个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毕业时,其所学的知识、所掌握的专业能力,能不能被用人单位所用?这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调研行前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原副部长孙尧直言了自己的思考,为了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完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还需精准发力。

  “加快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院校要重组,学科要重塑。”整个调研期间,委员们也不断提到这句话。聚焦这一问题,委员们走访了多所高校,全面了解湖南省高校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上的探索与作为。

  “建立培养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对与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不高、全省布点30个以上以及就业率排名靠后的专业,严控招生规模或调整撤销,2019年以来共撤销本科专业110个、专科专业728个;积极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引导高校组建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湖南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张迎春向调研组介绍了全省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教育质量上开展的工作。

  “撤销专业”的同时也“新增专业”,在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上,湖南省打出的是组合拳。“2019年以来,全省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以及高层次人才发展需要,共增设258个本科专业,并持续优化全省学位点布局结构,填补了本省空白学科。”湖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补充说道,密切结合就业市场需求,湖南省把就业情况视为专业调整的重要考量,将进一步加强与行业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系统,做到提前规划布局,实现学科专业布局与社会需求的合理匹配。

  “我们学校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谋划,现已获批新增能源与储能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2个交叉学科博士点,其中能源与储能工程为国内高校在该领域设置的首个交叉学科博士点。”在专题调研座谈会上,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军向调研组介绍了学校在学科专业布局上的创新探索。

  “几年前就教育发展的相关主题,我曾经来过湖南考察,这次再来湖南,真切地感受到湖南高等教育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调研组成员、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林蕙青欣慰地说道。

  “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要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时要凸显出高校特色优势,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有核心竞争力。”调研组成员、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表示。

  “主动识变应变,积极调整,不断优化,可喜可赞。”了解到湖南省在优化高校学科结构上的有效作为,调研组多位委员感慨。“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态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委员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