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追求用科学思维来进行儿童教育,习惯于对观念给出对错之分,很多儿歌已经不再为人所传唱,但若跟着书回忆起童年时光,一些儿歌似乎又奠定了我们对世界的某种基础认知。作为口头文学,绝大部分儿歌也有着很强的地域性,只有生活长大在那个地方的人,才会对它们感到无比亲切。因此对于儿歌的搜集和研究已经变成弥足珍贵。

  在《读本土童谣集为什么读出了一点“不甘心”?丨比较中英美三国童谣》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一个问题:童谣除了为儿童增加些逗趣时光,大多数本土童谣选集的艺术价值究竟如何?这个难题或者这本书可以回答一二。

  书中提到“孩子被骂,多半是因为碍了大人的事”,但并非因此就对父母进行严厉的指责。书中也提到“现实情况是,孩子的世界里存在不公和欺凌”,“如果遭到严重欺凌,我认为可以不去上学”,但安野光雅仍然认为孩子在童年需要有些跌跌撞撞,需要有些感到丢脸和悲伤的经历,才能成长起来。同样的道理很多人在讲,但安野光雅讲起来温和而真诚,他陈述他所经历的和想到的,然后请你自己去思考。

  在他的第一本图画书《大熊和钢琴》里,从森林走出去的大熊历经半生又重返森林寻回初心,这本最新作品《棉花岩上的光》也是类似的故事,讲述小女孩怀揣着儿时想要坐上宇宙飞船去往外太空的梦想,数次来到棉花岩。但直到她已经老去,梦想终于要实现时,她才发现最爱的地方始终是地球。棉花岩是她等待外星朋友的地方,她用手电筒发出来的光束,既是她的远方,也是她的当下。

  新京报报料邮箱:/p>

  -->

  于庆丰已任北京市体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歌、高圆圆主演电影《走走停停》票房破亿万达电影与IMAX签署协议,拓展技术与内容战略合作升级!浙江桐庐水文站、闻家堰水文站洪水橙色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