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爸爸,就想起了我当初刚开始带孩子时那段辛酸的经历,总觉得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呢吗,怎么忽然就当妈妈了。

  孩子的脐带怎么护理,孩子吐奶了怎么办,孩子哭了有几种原因,孩子总爱发脾气是怎么回事?

  孩子的每一点成长,对家长来说都是一次挑战,好在看了许多育儿书,才一路跌跌撞撞带着孩子走到现在。

  市面上育儿书不少,我自己大大小小买了一堆,也没少掉坑,今天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与育儿书有关的那些事~

  3、光讲问题不讲解决办法:满口大道理,对孩子的问题分析得那叫一个透彻,但却没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2、理论知识扎实:孩子的生长发育有自己固有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理论。那作为家长,自然是希望育儿书能给出一些正确的理论知识,作者最好是有专业背景,不会误导家长;

  3、逻辑清晰:有自己内在逻辑,可以是按照孩子的年龄生长的顺序来讲,也可以是针对某一项具体能力的培养来讲,讲清楚这项能力该怎么培养及提高;

  4、语言通俗易懂:毕竟育儿理论那么多,咱们都不是专家,整那么多专业名词也看不懂,还是通俗易懂的比较好;

  5、有切实可行的建议、可操作性强:身为爸妈看育儿书自然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那如果一本书光提出问题然后不解决,这不是瞎闹吗?所以我觉得好的育儿书就是要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切实可行的做法。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育儿权威威廉·西尔斯博士所著,出版近20年来畅销不衰,至今仍高居美国各大书店育儿类图书销售排行榜榜首,美国妈妈几乎人手一本。

  这本书从怎么迎接新生儿的到来写起,涵盖了怀孕、生产、新生儿护理、婴儿喂养、常见病处理等多方面的内容。

  从生产时该怎么做,到怎么给新生儿喂奶、换尿布,怎么处理黄疸、吐奶、肠痉挛……都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可以说是一本手把手教新手爸妈怎么带娃的操作指南。

  说句实话,我们家闺女刚出生的那个月里,我自己一个人带孩子,完全没有经验,遇到很多情况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全靠查阅这本书。

  这本书在当时真的给了我很多力量与安慰,让我在遇到一些问题时,不至于手忙脚乱。

  坑:结构可能不够清晰,不同主题与不同月龄混在一起,更适合作为一本新手爸妈遇到问题时的指导手册。

  豆瓣评分8.5,一本非常详细的0~3岁分阶段育儿书,迄今为止最有价值、最重要的儿童早期发展指南。

  这本书的作者是世界著名早期教育专家,哈佛大学“哈佛学前项目”总负责人伯顿·L·怀特。

  中国有句俗线岁看老”,孩子出生后头3年的经历对孩子的成长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孩子基本人格的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

  伯顿·L·怀特基于自己37年的观察和研究,在这本书中将0-3岁分为7个阶段,描述了0-3岁婴幼儿在每个阶段的心理、生理、社会能力和情感发展,对父母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指导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智力、语言、社交、运动等各方面的能力。

  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也很强,会把孩子每个阶段的行为举止,该玩什么、不该玩什么,怎么带她,怎么发展孩子的技能,全都列出来,家长只要照着做就行,省心又省力。

  这本书其实是发展心理学领域的一本教科书,在系统性和权威性方面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作者劳拉E伯克是美国一位颇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也是儿童事业的积极活动者。

  不过这本书并不枯燥,书中将孩子的身心发育过程分为了几个大的不同阶段,以真人真事为例,将个体身心发育的过程与理论知识融为一体,配合浅显易懂的描述,即使是没有心理学基础的人,也能轻松看懂这本著作。

  随便举个例子,比如孩子在2~6岁这个阶段,生长速度变缓,食欲也开始下降,可能会变得挑食(比如我闺女,o(╥﹏╥)o)。

  这时家长应该多让孩子接触新食物(注意不是强迫他们吃),营造一个积极的就餐环境,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

  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这一特点导致了孩子的泛灵思维以及中心化,从而会使孩子做出一些让大人觉得十分可笑的行为。

  不过家长们不用担心,这些都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等到孩子再大一些,孩子自然就会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并能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了。

  坑:主要是从大方向来描写孩子的成长过程,对于孩子成长中一些比较小的问题,自然就没怎么涉及到,适合那些想要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有个系统了解的家长。

  如果家长是希望能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些具体问题,那么这本书可能不太适合。

  豆瓣评分9.1,同样十分硬核的一本育儿理论书,介绍了从产前发育一直到青少年时期的发展进程。

  与《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不同,这本书是从生理、认知、智力、语言、情绪、人格、性别角色意识以及社会性等不同方面对孩子的发展进行阐述的,适合那些想要专门提升孩子某一方面能力的家长。

  这本书叙述严谨,同时又十分通俗易懂,每一章内容最后都有简明扼要的总结,配合每一小节最后的习题,便于各位新手爸妈抓住重点,检验效果。

  坑:与《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是一样的问题,适合想要系统了解育儿知识、培养孩子某方面能力的家长,不适合孩子遇到了某种具体问题,急切想要寻找解决办法的家长。

  这本书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德雷克斯的心理学经典著作。

  不仅系统地描述了现代社会父母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在育儿过程中常犯的错误,还提出了解决这一系列困境的方法。

  坑:由于成书时间较早,书中有些内容现在已经被推翻了,但大部分内容很有启发性。

  豆瓣评分8.8,在美国卖出500多万册,,以31种语言畅销全世界,是一本彻底改变父母与孩子沟通方式的巨著。

  这本书的作者是海姆·G·吉诺特,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家、儿童心理学家、儿科医生;纽约大学研究生院兼职心理学教授、艾德尔菲大学博士后。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能跟自己的孩子和睦相处,我相信没有一个父母会在某天早上刚醒来时就想着,“我今天要对我的孩子大吼大叫,狠狠教训他一顿,让他丢脸、出丑。”

  遗憾的是,很多父母不是这么想的,但却这么做了,这其中还包括了很多非常爱孩子、为了孩子好的父母。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这些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他们常在不经意间,用一种自己也不喜欢的语气,对孩子说出了以前自己的父母对他们说过的话。

  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

  而吉诺特博士的这本著作,就是为了能彻底改变这种情况。书中给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使父母学会该如何与孩子好好说话,避免孩子再次遭受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那些伤害。

  书中举了好多家长对孩子说错话的例子,提出了家长应该针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回应、理解和尊重,而不是针对其行为。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真的是感觉中了无数枪,里面好多错误我都犯过,好在孩子还小,自己还能有及时改正的机会,不然真是对不起孩子。

  信息量很大,如果不做笔记的话,看到后面就会忘了前面讲的是什么,需要多读几遍才行。

  海姆·G·吉诺特博士的又一部经典著作,连续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25周,并被翻译成31种语言畅销全球。

  与上一本《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类似,这本书也是讲父母与孩子沟通的,不同的是这本书针对的对象是十几岁的孩子。

  书中详细讨论了父母应该如何对十几岁的孩子提供帮助、指导、与孩子沟通,并介绍了许多使父母与孩子能以尊重和尊严相待的方法。

  之所以把这本书列为考虑入,是因为这本书与上本《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有部分重复的内容,并且两者的核心思想其实是差不多的,买了上一本书的家长,可以酌情考虑一下是否要买这本。

  戈登博士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创办了父母效能训练(P.E.T.)课程,专门向父母传授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并循序渐进地提出建议。

  戈登博士在书中主要介绍了“积极倾听”、“我—信息”、“没有输家”三大块内容。核心思想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当成你的伴侣或朋友那样来对待、沟通。

  可操作性强,虽然是一本指导父母与孩子沟通技巧的书,但书中很多技巧同样可以用到成人之间的沟通上。

  坑:书中在介绍父母与子女沟通的例子时,把场景设想的过于理想化,现实中父母与子女沟通要比书中复杂得多,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是这本书中没有考虑到的。

  从智力脑、情绪脑、语言脑、运动脑、创意脑的角度分别说明了该如何开发孩子的大脑,用科学的方法让孩子的大脑更上一个台阶。

  比如孩子爱发脾气是因为大脑发育速度不均衡,情绪脑发育得快,很小就能有喜怒哀乐各种情绪,但理智脑却要到20岁左右才完全发育成熟。

  当孩子遇到一些令自己不开心的事情时,一方面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无法处理这种情况,另一方面孩子的语言能力又还没发育好,说不清楚事情。

  孩子一着急,理智管不住情绪,没法跟自己的情绪脑讲道理,孩子就爆发了,表现为外在的行为,就是发脾气,大哭大闹。

  作为家长,应该做的就是抓住孩子每次发脾气的机会,引导孩子认识情绪,发展理性。

  还有就是,感觉书中每章内容缺了一个列表,把孩子每个年龄段的各项能力发展情况列出来,让广大家长不会错过孩子各项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另外,这本书在介绍孩子出现问题的处理办法时,也有点理想化,毕竟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对有些孩子管用的办法,对另外一些孩子可能完全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