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是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能力,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专注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是孩子最基本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专注力培养是孩子适应小学生活的重要能力,也是他们开启新旅程的起跑线。只有足够的专注,才能够排除杂念,高效完成目标,才会有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才有可能获得学业进步和成绩,这些都是众所皆知的事情。

  当然,孩子的专注力是可以培养的,且从小培养最佳。专注力的培养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的“陪伴与呵护”。

  “专注力”简单讲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也是优先处理某些感觉信息的能力。专注力是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以及大脑发育成熟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不同年龄段孩子持续关注一件事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有研究显示,孩子的专注力发展是遵循下面这个规律的:1岁半左右为4-5分钟;2-4岁为6-10分钟;5―6岁时,儿童专注力集中时间约为10-15分钟;7-10岁时,儿童专注力集中时间约为15-20分钟;10-12岁时,专注力集中时间约为25-30分钟;12岁以上超过30分钟。

  如果我们无视科学规律,认为4岁的孩子如果没办法专注一件事1个小时就是有问题的。怀着焦虑和灾难化的想法来育儿,给孩子的压力就会更大,孩子就更难孵化出自己的专注力了。

  不同个体的专注力发展是有所差异的,因此,家长判断孩子的专注力不要总是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建议依照专注力发展规律来匹配孩子专注做事的时间。如果达到甚至超过年龄水平,说明孩子专注力发展良好,继续保持;如果低于这个水平,就说明孩子的专注力不足,家长需要适当辅助。

  孩子专注力不集中在低年龄尤为突出,这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孩子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需要注意的事物上。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往往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位。父母对孩子的陪伴过少,孩子得到的关爱不够,缺乏安全感,这时孩子可能会出现在玩耍、在做作业时故意分心来吸引家长注意的情况;在学校的时候也有可能通过上课开小差、不注意听讲等行为来引起老师的关注。

  家长过度保护和过度限制。过度的保护会导致孩子形成娇生惯养的性格,自制力差。过度保护、过度陪读陪学、过度监督,实际上等于代替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专注力就可能得不到正常和常态环境下的发展。而过度限制,则可能缩小孩子注意的范围,同样也会抑制孩子专注力的发展。

  其次是教育内容、方法,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如学习内容过深(孩子跟不上)或过浅(少数那些过度聪慧和聪明的孩子)、教育方法过于枯燥或单一,都会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注意力涣散,丧失培养专注力的最佳时机。

  环境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处在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孩子的学习、生活存在着大量的干扰。手机、电视等都能轻易干扰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的注意力从正在做的事情上移走。(孩子受到的环境刺激比较多,所以选择也很多,当孩子觉得眼前的玩具或事物缺乏吸引力的时候,或是对所进行的活动有挫折感时,就很容易找其他东西来代替,而不是专注于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同时,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家庭中,环境混乱、干扰过多,或者父母关系的不和睦都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学龄前儿童天性活泼好动,不能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家长不必过于焦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尝试从多角度入手,辅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专注力。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让孩子从环境中感到一种内在的秩序。环境安静了,孩子的心就容易静,注意力才有集中的可能性。弥漫着文化氛围的家庭环境,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减少一些不当的行为。家长们平时可以这样做:

  1.控制数量:当孩子玩玩具时,玩具的数量要少一些最好在5个以内,并且所选的玩具尽量符合孩子现在的年龄特征,避免玩具过多让孩子的专注力无法集中。

  2.清理桌面:书桌上尽量不要有任何与当前任务无关的东西出现,让孩子专注于当前任务。只有书和教辅资料,笔、橡皮、必要的计时器、灯、草稿纸等。类似桌面吸尘器、剪刀、水彩笔、水杯、电脑、摆件、奖状、相片等等物品,都没必要放在桌面上。

  无论是上课听讲还是户外活动,良好的生活作息都是孩子专注力形成的前提。对于身体正在发育的孩子们,保持精力充沛是进行其他活动的基础。让孩子保持精力充沛的方法:

  1.保证睡眠质量。父母可以在睡前给孩子讲故事,不仅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还能营造睡觉的气氛。

  2.饮食均衡搭配。营养均衡,孩子才有能量去专注做其他事,补充各类纤维蔬菜,教孩子不挑食。

  研究表明:孩子在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之后,专注力会得到有效的改善。因此当孩子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父母可以让孩子做一些运动,劳逸结合,比如鼓励孩子踢踢足球、跳跳绳等。这样可以让孩子大脑适当的休息,为孩子之后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做准备,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专注力的基石,要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家长不妨从孩子的兴趣入手——观察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时兴奋的程度、投入程度、他的眼神表情,都在告诉你自己是不是喜欢做这件事。当发现孩子的兴趣之后,家长要表示支持,陪他一起解读并且保护他的兴趣,这样孩子就会持续对自己做的事情充满热爱,并保持足够的专注去做这件事情。之后就请家长保护好这一份专注。

  边听故事边回答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事先给孩子说好,故事讲完之后要提出问题让他回答,如果能够在讲故事之前就把要问他的问题提前告诉他,效果会更好。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思考,会集中注意力听故事,希望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这样不断地互动,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能让孩子更加专注。家长们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试试这个办法。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经常地、有意地请孩子帮忙拿各类小东西,从一件到几件不等,要求一次完成。例如:“请帮我拿一个苹果、一把小刀、一些纸巾和几根牙签。”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在游戏中提高专注力,效果是最为明显的。下面这些游戏,不仅能大大改善孩子的专注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反应能力哦!一起来体验吧~

  1.小信使。操作方式:妈妈说一句话(例子:宝宝去告诉爸爸,把他阳台上蓝色的衬衣收进衣柜里。),让孩子充当小信使,把话传给爸爸,同时,要让孩子充当指挥官,监督爸爸的行为是否到位,让孩子有任务完成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通过这样的小游戏,可以锻炼孩子对听觉指令的理解分辨和听动能力。

  2.请爸爸妈妈按照表格读下面的数字,小朋友听完后反过来说说!例如,家长说1234,小朋友来说4321。按照这个表格,每天训练3—4组,可以提升听觉注意力和逆向思维哦!

  3.请爸爸妈妈帮小朋友读上面的词语,当听到“鸟类”请举左手,听到“鱼类”请举右手,听到其他词语不举手。话不多说,快来一起试试吧!

  (1)观察指定的两幅图(家长可以在网上寻找两张相似的图片),找出其中几处不同的地方,说说有哪里不同。

  (2)根据孩子的能力,可调整游戏规则,增加计时环节,提醒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游戏。

  (3)可以根据孩子观察和查找的速度和正确率,适当提升图片的难度。(不同处的数量提升、图片复杂程度提升)

  请爸爸妈妈准备材料:舒尔特方格(如下)、计时器1个、铅笔1只、游戏时间记录表。

  (1)游戏开始时,请小朋友从1开始,按顺序依次指出数字位置,用笔划掉,同时诵读出声,找到并读出最后一个数字游戏结束。

  三人围坐一圈,每人报上一个站名,通过几句对话语言来开动“火车”。如,爸爸当作北京站,妈妈当作上海站,孩子当作广州站。爸爸拍手喊:“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齐拍手喊:“往哪开?”爸爸拍手喊:“广州开”,于是,当广州站的儿子要马上接口:“广州的火车就要开。”大家又齐拍手喊:“往哪开?”儿子拍手喊:“上海开”。这样火车开到谁那儿,谁就得马上接得上口。“火车”开得越快越好,中间不要有间歇。

  这些亲子互动小游戏由于要做到口、耳、心并用,因此能让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锻炼了思维快速反应能力,而且这些游戏气氛活跃,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孩子玩起来,乐此不疲。

  做任何一件事情,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专注。一个人专注在哪里,他的成长就在哪里,成功就在哪里。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就是给孩子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因此,家长们多点耐心,多点时间陪伴,助力孩子养成专注做事的好习惯是非常必要的。相信,这会使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习中更高效、更自信、更快乐。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