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记者 王志明 通讯员 王成洋)疫情期间,育才四小全体老师在以关注学生心灵成长为本的前提下,进行了线上教学与各种沟通活动。期间,共完成常规网课3960节、教育局名师直播课4节、线人次。复课后,陆续接到到家长关于孩子玩儿游戏、作息时间混乱、亲子沟通困难等反映。为了提高家长、老师与孩子们的有效沟通,育才四小校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孙茜老师,进行了主题为“学会有效沟通走进孩子心里”的家长学校直播讲座。受到家长朋友的欢迎。

  疫情隔离拉近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但是大家的亲子关系是鸡飞狗跳还是母慈子“笑”呢?这主要取决于我们的沟通方式,这节课我们来分享有效沟通的三个能力。

  常常会有家长朋友抱怨孩子越大越不听话。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真实存在的三个不听话期(既叛逆期)带来的心理影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在孩子们的发展过程中,每个不听话期的特点。

  孩子成长的三个叛逆期:第一个叛逆期是两三岁的时候,孩子们刚开始有了独立、自我的意识,说话喜喜欢探索新事物。不听话,主要表现在妈妈觉得今天冷应该穿秋裤,可孩子偏要穿新裙子;午睡起来是,是喝牛奶还是喝果汁等小事上;第二个叛逆期,就是八九岁的时候,贪玩是不听话的集中表现,不想写作业、不想弹钢琴等,这个阶段我们家长的陪伴、沟通特别重要;第三个叛逆期就是12、3岁青春期,孩子变得敏感、自尊心强,觉得自己是大人,大人觉得他们还是孩子,此时,我们以身作则、有效沟通是家庭教育的重点。

  有效沟通的三个能力:信任、共情、共识。在这里信任是前提,共情是基础,共识是目的。怎么理解这几个词语的内涵呢?信任就是我们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始终相信孩子有追求进步的愿望和行动改变的能力,不管我们当前看到的是什么,我们心中始终要相信孩子是有学好和好好学的上进心的,同时这里也有孩子对我们的信任。而共情也叫同理心,则是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同理心和同情心不同,同理心让人与人之间产生链接,同情心让我们失去链接。同理心能力强的人很少与他人发生矛盾,在与孩子有效沟通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理心的关键词中包括:接受、不评判、感受与链接,真正的接受孩子的不完美,让我们的共情得以实现。共识则是家长和孩子间共同的认识,而不是家长发号施令、让孩子去执行。多数情况下我们以为自己在表达爱,其实在孩子看来他感受到的只是我们的情绪。

  这次直播讲座获得的家长们的热切关注和好评,也引发家长们反思自己的亲子教育。

  许多家长表示孙老师的讲座非常有针对性,直面当下和孩子沟通的亲子问题,令人醍醐灌地。王同学的家长表示很孙老师提出的同理心让她深有体会,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应该用先用同理心说出孩子的感受,让她敢于和父母老师分享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总比撒谎或者闷在心里不敢说好。家长当时也不要发泄情绪,需要优质良好地沟通,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李同学的妈妈表示:听了孙老师的课之后,反观和孩子一地鸡毛的相处。静下心来梳理自己的问题所在,方知之前太多的沟通都是无效沟通。她从讲座中了解到信任的重要性。为何知道了教练技术而无法运用?基于沟通的前提——信任。内心里对孩子有那么一点不信任,导致无法接受他的众多行为,接受才是改变的开始。只有完全接受才会有共情从而达到共识。

  黄同学的妈妈也从中思考了自己一直以来和孩子的沟通模式,在孩子成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家长都在扮演一个角色——就是想将正确的观念直接灌输给孩子,可以理解为一种命令,不论孩子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在第一个叛逆期,问题没有那么明显,但在最近,她发现孩子会用语言上反抗这种受控制的模式,更想以一个小大人的口吻平等地去跟你沟通一些问题,如果此时你再强制让他接受你的想法,他表面是接受,但其实行动上并不是认可的,那你所说的都是徒劳。听完孙老师的课,黄同学的妈妈理解到需要合适地引导孩子自我认知,通过照相机原理,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将发现与总结的权利还回给孩子,变被动为主动认识,才能有效改变他的不当言行。“这个讲座太让我收益了!”这位家长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