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学家经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了。那么如何维护幼儿心理健康,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使孩子顺利进行各种活动,父母应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兴高采烈的状态。幼儿情绪的发展具有易受感染性的特点,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父母要做到为孩子树立榜样。

  尊重孩子,尽管他们年龄小,也要把他们看成家庭中具有一定独立自主性的成员,有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放下家长的架子,蹲下来与孩子讲话,以减少威严感,使孩子觉得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使其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及与家人融洽的关系。

  孩子是否能真正的认识自己、估价自己的能力,是其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发展孩子的自尊心,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水平,父母应使孩子认识到世界上只有一个我。我有许多优点,也有一些缺点,不过,经过努力我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个好孩子。

  一方面,孩子有与父母在一起的强烈的心理需要,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产生感情饥饿和被遗弃感等不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若把孩子交给祖辈抚养,孩子容易受到溺爱,加之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观念的差距,往往施以不正确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和谐的家庭氛围、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孩子形成健康个性和行为的必要条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和睦的、平等的、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

  总之,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幼儿的整体心理素质,既要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又要关注人文环境的建设。

  很多家长都希望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所以一味地纵容,觉得“只要他喜欢就好”、“孩子高兴才是最重要的”、“这些规矩长大了孩子自然就懂”……俗话讲,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小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制定的规矩来约束他,孩子容易为所欲为,更不懂得判断自己言行是好的还是坏的。

  一般溺爱孩子的父母认为,趁着现在还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放纵孩子一下也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太严格的父母则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不从生活细节上管教孩子,以后怎么让孩子在社会上立足?

  问题就出在这些父母处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综合考量,而是在“爱孩子”与“立规矩”之间做起了单选题。

  过度爱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没规矩,不懂礼貌不懂尊重;后者则让孩子谨小慎微、循规蹈矩。家长们有必要认识到:规矩和爱本来就是统一的。

  有家长说:“家里有规矩,但孩子耍赖也没辙啊!”其实,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

  孩子不听你的原则,常常以哭闹、不吃饭来要挟父母。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线。孩子一哭闹,大人就妥协了。

  有的家长还认为孩子小,做事磨蹭,父母先帮孩子万事包办了,以后再培养也来得及。

  其实在孩子每个年龄段,都有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爱从来不是大包大揽,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帮他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爱。

  帮助孩子认识“责任心”的重要性,责任心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教会孩子如何学会承担责任。

  父母不能帮孩子逃避,而应该要求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言行承担后果,让孩子有面对错误的诚实和勇气。

  如果孩子出现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妈妈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然后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反省,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样的事情。

  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对待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等等。

  有的孩子往往很难分清自己和他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拿,觉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

  家长们应该有意识地帮助他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界限。帮助孩子更好地区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而“我的”东西一定归我支配。

  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爸爸妈妈要用心平气和的引导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让他知道被别人打扰是很不开心的事情,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让他懂得当别人在忙的时候不应该去打扰他。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要求孩子对自己说一声对不起,如果是爸爸妈妈错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跟孩子一起遵守规矩。

  让孩子学会礼貌待人,诚实地面对,并且有勇气主动承认错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学会了反省自己,也开始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了。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给孩子立规矩,让他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是我们的责任。规矩与爱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为了孩子的安全和家庭的幸福,家长应该加强和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家庭实施安全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家长自身的知识水平将直接影响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要想教育好孩子,家长必须先受教育,这是做好家庭安全教育的前提。

  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安全知识,才能真正对孩子的行为产生指导作用。能让孩子信服的教育,才能收到实质性的效果。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应该遵循生活课堂的原则,及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教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及自我保护技巧。

  成人的言行常常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该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采取必要的日常防范行为,当好表率,让孩子养成重视自我保护的习惯。

  家长应努力成为孩子信任的人,经常与孩子沟通,鼓励孩子将其感到奇怪或遇到的可疑之事告诉家长。同时,家长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在相关事件中无心犯下的错误。借此机会,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安全追踪,并“对症下药”地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当好孩子的安全向导。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根据疾控部门统计,流行的以甲型流感病毒为主。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3月份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C-40°C),伴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常见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多种并发症。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5)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掩住口鼻。

  家长在看护孩子时,首先要做到及时隔离。隔离后,应将孩子的生活用品、玩具等与其他家庭成员分开,可以煮沸30分钟以上或用乙醇、碘伏、碘酊等消毒剂进行消毒。房间要保持通风。

  孩子发热期间要充分休息,适当多饮水,饮食要易消化和有营养,及时退热,治疗流感的常用药物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感染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可能有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等。儿童感染者多为呕吐症状。

  尤其是吃饭前和做饭前,还有上厕所后,都一定记得要用肥皂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

  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盖污染物,小心清除干净。或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min后处理。注意:酒精对诺如病毒无效,含氯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最常用。

  倒入足量的5000 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30min以上再排水。清洁中使用的拖把、抹布等工具,盛放污染物的容器都必须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min后彻底冲洗,才可再次使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