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曾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园协同教育各项活动的开展对共同致力于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建园八年,我们一直把家园协同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做。在这几年的探索中感受到,在方向一致、内容协调、方式互补的家园协同共育活动中,幼儿始终处在一个统一的教育过程中,从而大大减少了成长中的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形成整个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和联合作用,使整体功能大于幼儿园和家庭系统各个部分功能之和,而最终的落脚点都落到了孩子的身上,即1+1>2。

  基于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提出,形成对话性、互动性、合作性的师、幼、亲和谐创生的课程文化氛围和机制,是家园协同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建构了家园协同教育课程体系,将家园协同教育贯穿于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全过程中,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需要,家园双方实现合作共育过程中幼儿是家园协同教育的最大受益者。

  首先,幼儿在园获得的行为习惯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巩固和发展;幼儿在家庭中获得的行为习惯也能够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得到运用、扩展和提升。

  其次,家园协同教育有效的促进了幼儿的情绪发展,保持其良好的社会性,增强其自信心,扩大与朋友的交往面,学会一种参与生活的积极态度。

  最后,家园协同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师和幼儿园的自身素质和教育能力,可以密切教师—儿童—家长间的关系,带动三者的共同成长和提高。

  在家园协同教育课程的建构和实施中,不仅能整合并充分利用家庭中的教育资源,也能促使幼儿园与家庭间进行有效的合作互动,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做好幼儿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纵向上从孩子的入园前、入园初(小班)到入园后(中、大班)的各个阶段,有目标的设置了各种系列活动。横向上通过几年来对家长工作职能、制度、流程、标准不断的探索,形成家园联系、家园共育、家园共管三大模块的家园协同工作机制和策略。

  1.我们确立了入园前的阶段目标为:“先入为主”。通过入园前家长问卷的了解、分析、家访、预入园活动、新生家长见面会、家长手册的发放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幼儿园先入为主的了解幼儿、家长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全面资料;家长先入为主的了解幼儿园的办园理念、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的角色定位、家园协同教育内容和要求等,在了解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开展活动,让家长从一入园就与幼儿园理念一致,行动一致,为家园共育开启了良好的开端。

  2.确立了入园初(小班)的阶段目标是:“接受-参与-信服”。进入小班阶段主要通过生活习惯线上宣讲、体验式家长会、班级家长活动组、亲子运动会等形式,让家长进一步了解、接受、家园共育、家园共管的形式和具体做法。

  (1)学习与分享,提升家长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如小班的宣讲学习,老师分享育儿理念,上传习惯培养方法视频,邀请有正确教育观、儿童观的家长分享育儿心得和方法;来转变家长的育儿理念,统一习惯培养方法,用自身的行为影响孩子的行为,孩子习惯的养成不再是让孩子做到什么,而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2)形成家长课程资源并建立班级家长活动组。发挥家长资源的积极效应,为课程实施做好支持。搜集、整理全园家长资源,在课程实施中每个年级可以依据主题需要,寻找到适宜的课程资源支持和运用,将家长资源有效的整合为课程的一部分,使家长资源效应最大化,初步形成课程实施中的家长资源保障。每班根据班级需求组建了活动组、纪录组、资源组、教学组。根据不同家长的能力和兴趣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和成长中。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直接参与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家园和谐关系的大环境。通过丰富的家园联系方式让家长从接受-参与-信服逐步到主动、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

  3.入园后(中、大班)的阶段目标是:“支持-投身-构建家园学习共同体”。进入中大班阶段,我们除了运用以上的各种形式外,更多的是确立了家长在课程实施中合作者的地位。

  (1)尝试让家长参与课程实施中。以课程实施为主线,让家园共育工作由常规式走向研修化。家长参与课程实施每个年龄有侧重点切入和深入,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约谈等形式让每位家长熟知不同年龄段生活、运动、主题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引导家长从重视活动形式到关注、重视活动的内在价值、教育价值取向的专业化味道越来越浓。如体验式家长会:带领家长了解主题的核心价值、目标、幼儿园中课程实施,分组共同研讨课程实施中家庭的支持及可以提供的课程资源。

  (2)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家长通过半日观摩、课程游园体验、观摩学习活动的形式深入了解生活、运动、学习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开展和渗透,对课程实施建立一个完整的链接和认识,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与变化,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找到支持孩子成长更适宜的方法,最终形成课程实施家园同步。

  (3)为满足家长时间灵活机动、路径多种多样的合作模式,借用社团活动灵活、机动、开放、自主的特点,为家园协同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环境,使之成为我们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的依托与保障。如职业比较典型的爸爸、妈妈们组建了爸爸助教团、妈妈故事团、合唱团等社团,主要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的形式,进入幼儿园,参与到我们的各项活动中,实现各尽所能、优势互补、相互协作。

  (4)每个班级成立家长读书小组,依据家长需求选择书目共读,每月分享交流,提升家长教育理念和方法,并为家长找到更多科学的育儿方法,也为课程实施起到很好的助推力。

  从刚开始的一部分参与,逐步扩展到让大部分家长都能积极参与支持成为常态,不仅提高了透明度、美誉度,也为助推幼儿园保教质量不断提高打开了另一扇窗。

  几年来,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初步建构家长的课程理念和意识,家园同步实施课程,相互补充和支持等三个方向开展家园教育协同课程及机制和策略,还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和创新。

  1.不断创新体验式家长会。除了改革了一言堂式的家长会,让家长在有意义的主题下参与游戏、讨论育儿话题的体验式家长会形式外,我们更好注重体验式家长的“含金量”,召开了以解决家长需求、以家长为主体、支持课程实施的体验式家长会。如开会前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家长需求,根据需求确定家长会主题,并结合课程实施中发现的问题,确定讨论话题;家长共同讨论解决育儿中的问题,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角。

  2.“无距离”的小组约谈活动。为了能及时的关注到每位幼儿,老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或者家长的困惑,有计划的进行小组约谈,协商育儿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工作的细致与专业性,提高了家长的信任度和理解度。

  3.祖辈家长的学习与培训。根据老人参与教育比较多,日常家庭中总会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和老人出现意见的分歧,方法的不一致,针对这样的现状和问题,尝试成立爷爷奶奶社团,开展祖辈家长的专题培训,提高祖辈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意识,凝聚不同年龄层次家长的教育合力,逐步使家庭中每个成员教育理念、方法一致和同步,最终形成家园学习共同体。

  4.提供有质量、生活化的1-3早教服务。作为鄂尔多斯市的早教示范园,自开办以来共为200多名宝宝提供了早教服务,我们开设不同年龄段的早教班,并面对面给予家长适宜的育儿方法指导,在周边社区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早教课程延伸到课后的各个家庭及所属的社区中,发现在家庭生活中接触到的所有人和事物都蕴藏着生活化的早教契机,探索着生活化的早教课程,给与家长们更多触类旁通的思考,做到让家长在享受和宝宝的亲子同乐的时光的同时,提升了社区内家长的育儿理念。

  八年中通过家园协同教育课程的构建,促使幼儿园和家庭基本形成了教育合力,实现功能互补、相互兼容,让家长们意识到家庭和幼儿园是一车两轮,幼儿园的事就是孩子的事,孩子的事就是家长的事,家长的事也是幼儿园的事。双方是一个共同体,需要共同为了孩子的成长、幼儿园的发展而努力。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因“绿”而美 因“绿”而兴——探访马鞍山村蝶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