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结婚3年了,和老公去酒店开房时还是好尴尬,总害怕别人以为我们是不正当关系,我是不是有啥毛病啊?”

  她很不解,自己都30岁了,怎么还会因为住酒店而产生羞耻感(Shame)呢?

  结婚第一年过年,她和老公回娘家,一家人看电视,沙发位置不够坐,她就很自然地坐到老公的腿上。

  网上流行一个段子,90后接受的教育是:上学不准恋爱,但毕业就得结婚,结完婚马上生孩子……

  听话的小孩,会认为自己的青春悸动都是“坏的”“不该有的”,得压抑着,藏起来;

  不听话的小孩,可能背着大人谈恋爱,但每次见面、牵手、接吻都见不得光,还要顶着“对不起父母”的道德压力。

  中式父母们,极少在孩子面前有亲密互动,表现亲密的方式反而是互相埋怨、数落、争吵。

  比如我长这么大,从来没听过父母叫过彼此一声“亲爱的”,要么直呼其名,要么称对方为“你爸”“你妈”。

  他们见到我后立即跳起来,恢复安全距离,假装什么事也没发生,让我赶紧回房学习。

  后来,每次和父母一起看电视剧,剧中情侣准备接吻拥抱时,我都感到浑身尴尬和不安。还没等父母主动换台,我就会主动找个借口离开。

  在家庭这个系统中,如果父母总是习惯刻意回避亲密感,那么孩子对两性间的亲密是很陌生且懵懂的。

  更甚的是,很多父母对孩子表现亲密的方式,也是命令、使唤、严苛的教育,或者那句万能的“吃饭了”。

  我们的文化讲究含蓄不外露,对于亲密的表达,尤其是性的表达是被极大压抑的。

  “羞耻是灵魂的疾病。它是自我体会到的、关于自我的一种最令人心碎的体验。羞耻是我们体内感受到的伤口,它把我们和自己分开,同时也把我们与他人分开。”

  去年女儿出生后,这种缺失感更加强烈,直至她无法再忽视,朋友便推荐她去看心理咨询。

  老公有性需求,她只是例行公事地配合,并不享受其中,更别谈彼此创造情趣……

  因为,和老公发生亲密行为时,她脑海里总会不由自主地冒出一些苛刻的自我批判的声音:

  那天晚上放学回家后,爸妈对她进行了一场严肃的道德教育,说她没有女孩的矜持样、不知羞耻,还说早恋会毁掉她的人生,怪不得考试考砸了,毁了爸妈多年教育的心血——

  更令她无地自容的是,爸妈还跟家里的亲戚都说了这件事,仿佛她的情窦初开就是罪大恶极。

  后来,她再也没有喜欢过别人,一想到恋爱这件事就充满羞耻感,觉得会让父母失望。

  幸运的是,当她领悟到这一点时,老公还在身边陪着自己,她还有机会重新打开心扉。

  很多人从小被动将亲密视为禁忌,长大后却因为“年纪到了要结婚生子”的规训,得立马进入婚姻。

  彷佛有一个神奇的开关,按下启动键,就可以顺利从压抑感情、只会学习的孩子,自然而然过渡到拥有幸福婚姻的成年人。

  就像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在著作《爱的艺术》中所说:“爱情不是避风港,而是一种共同的努力、成长和劳动。”

  如果急于奔向婚姻,往往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不懂分辨什么是健康的亲密关系,遇到矛盾冲突也不知道怎么更好地处理。

  甚至遇到居心不良的人,被伤害和欺骗了也不自知,不懂保护自己,最后遍体鳞伤。

  我身边有几对离婚的夫妻,追溯原因都是因为结婚太早,在不懂爱和亲密为何物时,就早早匆忙结婚。

  如果在结婚之前,他们有过恋爱经验,甚至是“早恋”过,多一些亲密关系的探索,就不会在这个重要的人生课题上那么盲目。

  而当我们不断把这些欲求扣上羞耻、禁忌的标签,只会让自己离亲密感越来越远,也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

  让人震惊的是,小猴子们宁愿挨饿也要同绒布妈妈呆在一起,因为它们可以依偎在绒布妈妈身上,获得亲密和温柔。

  这个实验说明,与进食的渴望相比,身体舒适和亲密接触的渴望更为强烈,也对依恋的形成更重要,这对人同样适用。

  人类对于亲密的渴望,不管是渴望爱与被爱,渴望爱抚与亲昵,或是渴望性,都是人的正常渴求,都值得被看见和被接纳。

  看到羞耻来源于何处,同时接纳自己的亲密渴求,我们就可以与真实的自己相遇。

  当你听见内心对于亲密欲望的真实心声,放下父母及社会的标准与束缚,就可以逐步建立让自己感到舒服的关系模式。

  比如上面提到的小艾,在咨询中她发现自己耻感来源于父母后,她决意把父母对自己的无形监控从自己身上拆掉,不想再扮演父母心中的乖乖女,也不想复制父母相敬如宾的婚姻。

  她与老公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表达自己内心那些羞耻和担忧,老公也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她,愿意陪她一起探索和成长。

  除了看心理学相关书籍,接受心理咨询,她也通过和老公的日常相处中练习接受和表达亲密。

  当她的深情和脆弱都被老公完整看到时,他们的亲密感反而更深,爱情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熟且充满创造力。

  而如果你是父母,不要忘了在教育孩子好好学习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如何去爱。

  你不用鼓励“早恋”,但可以聆听和尊重他们青春的悸动,教他们分辨好的爱情是怎样的,什么情况需要学会保护自己,感情中遇到矛盾可以怎么做……

  让孩子们知道,这件事是如此正常亦如此美妙,等待时机来临,他们可以亲自品尝。

  就像在青春电影《怦然心动》中,父亲发现13岁的女儿喜欢上了邻居家的男孩,他没有责怪女儿,而是询问女儿喜欢他什么。

  父亲没有评价这样的感情幼稚浅薄,反而抛砖引玉地告诉女儿:“不能只盯着局部,要看到整体。”

  当女儿发现,自己不只是喜欢男孩的外表,而是男孩作为整体的存在时,她第一次尝到了爱情的滋味。

  我相信,当一个人能够发自内心感受到,亲密是一种如此自然和美妙的需要时,TA一定会被亲密关系深深滋养。

  作者:秋里,存在-人本主义取向心理咨询师,心理专栏作者。公众号“秋里的秘密旷野”(living-in-dream)。

  如果你也经常在关系中感到尴尬羞愧,甚至产生了自我批判和自我谴责的想法,想要克服与改变,学会感知与享受亲密,不妨加入壹心理疗愈互助群——【情绪加油站】。

  在这里,你可以免费学习《470个心理学疗愈小妙招》,打破固有思维认知,正视自己对于亲密的渴望;可以与群友温暖互助,汲取心理能量,获得主动去爱和接受被爱的勇气;还可以免费观看心理咨询师干货直播课,与咨询师0距离互动,获得专业心理指导,接纳自己的真实欲求,享受自然美妙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