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南教授等撰著的《流动儿童心理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日出版。该书是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组历时多年完成的成果之一,通过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简称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富有启发意义的结论,是一部有学术创见的发展心理学力作。

  据统计,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总数约2.45亿,全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中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有1394.77万左右,约占全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的30%。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今后若干年,全国流动儿童数量可能还会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人口流动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表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中的学龄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与城市户籍儿童相比,他们在教育资源、发展资源等方面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其文化背景、经济水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着较大落差,这些都对他们适应城市生活带来了重重挑战。

  流动儿童的心理状况不仅影响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其父母在城市工作的稳定性,更关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需要把流动儿童的心理作为一个关乎教育公平与社会进步的重要事情来加以研究。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本书可谓“及时雨”,选题紧跟时代发展脉搏,密切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现实,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作者基于积极心理学研究视野,根据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理论,坚持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等相结合,采用问卷测试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紧紧围绕流动儿童的学习心理(主要从学习适应性、学习成就动机展开)、个性与社会化(主要从心理韧性、性格、社会适应性、主观幸福感展开)、心理健康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并从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以及不同进城时间等方面进一步比较分析了流动儿童的心理差异,全面揭示了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还根据心理学等理论提出了教育建议,得出了很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研究结果具有启发性与指导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可以说,这是我国青少年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本书的出版,不论是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研究还是作为科普读物,都是一个新的贡献。它开启了一扇了解流动儿童内心世界的窗口,为读者了解、把握流动儿童心理特征以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提供了有益启示。

  让我们携起手来,依靠全社会的群策群力以及流动儿童的自立自强、自助成长,让他们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下拥有健康、自信和快乐的人生。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29日 14 版)(责编:初梓瑞、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