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周末,川爸把小川带出去玩,我整理了其中的一部分,并把它们分为育儿理念、正面教养方法、培育大脑、父母自我修炼、养育男孩、数学启蒙等几类。

  推荐理由:表扬或惩罚都是无效的,我们最应该给的是孩子无条件的爱(Unconditional Love)。

  美国知名育儿作家、教育学者埃尔菲•科恩的《无条件养育》会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我们对亲子关系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当我们仅关注孩子的行为,擅长用表扬、惩罚,或者暂停来修正孩子的行为,那么从根本上说,我们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操控关系。孩子慢慢也能“悟”出其中的关键:当他的行为让我们满意时,爸妈就给予他们爱;当他的行为不当、让我们不满意时,爸妈就收回对他的爱。

  而有条件的养育,不但不能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反而会破坏亲子关系。所以,科恩坚定地提出要无条件养育,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况,都要让孩子坚信我们永远爱他。

  非常喜欢和赞同书中的一句话:相比我们对孩子有何感受,孩子如何经历这些感受以及如何看待我们对待他们的方式才更重要。

  作为父母,我们的任务是在爱的名义下,在相互尊重的关系中,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推荐理由:在那么多的科学育儿书中,唤醒我们教养直觉的另类之作。告诉我们,在教养中除了科学,还需要艺术。

  世界知名儿童发展专家斯蒂芬•卡马拉塔博士,在他的研究和治疗儿童各种成长问题时发现,现代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焦虑。而焦虑的根源在于,父母总是在寻求对孩子进行提前教育,期待孩子能加快发展。基于几十年的科学研究和亲身养育7个孩子,他觉得过度养育对孩子有害无益,有违儿童自然发育进程。

  在《直觉养育的力量》这本书中,卡马拉塔博士提出,父母只需关注孩子,凭着直觉,就可以支持孩子的大脑发育。婴幼儿有自己的发展节拍,一旦准备好进入下一个步骤,他们天生会向父母示意,父母只需积极及时地相应孩子的需求。

  心里话,这是我这段时间最喜欢的一本书。面对未知的世界,我们总想尽可能帮助孩子准备好,担心孩子在哪一步落下了、落后了,让孩子拼命地学,自己也拼命学,紧张的节奏下焦虑就产生了。

  推荐理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其实没有那么大,很多时候比不上孩子的同辈群体。

  《教养的迷思》是乔治•米勒奖(美国心理学会颁予的杰出心理学作家奖)获奖者朱迪斯•哈里斯的代表作。她的观点听上去有些离经叛道,似乎否认了父母教育的价值和意思。

  她说,专家都是错的!父母其实无法影响孩子的人格塑造,孩子主要受到的是他们的小伙伴以及家庭之外的经验影响。

  这似乎可以将我们从“不能培养自信、快乐、举止得体的孩子”的罪恶深渊里解救出来,因为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孩子的某些问题还是无能为力。

  但反过来说的话,身为子女的我们也不能将自己的问题推向原生家庭,父母也不应该背这个锅!

  推荐理由:倡导尊重孩子、给孩子平等自由的开山之作,有理论、有案例还有一系列实践方法。

  当平等、民主的思想成为社会基本规则时,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也成为育儿的基本理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开创性地将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个体心理学发展为一系列实践方法,直接影响了后期正面管教、PET等育儿理念和方法的提出,在西方教育界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而德雷克斯提出的这一系列实践方法,正是想帮助我们:既不纵容孩子、也不要严惩孩子,而是努力学习如何成为孩子的合作者,掌握方法理解他们,有能力引导他们,既积极管教他们、又不让他们在家里感到压抑和窒息。

  我喜欢这本书还有一个原因,书的章节是按照育儿的具体问题展开的。如果没有时间看完全书,可以根据自己的问题,按图索骥,迅速找到解决方案或有价值的建议。

  这本书,仅在美国就畅销300多万册,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它将帮助我们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

  两位作者阿黛尔和伊莱恩是国际知名的亲子沟通专家,同时也都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她们在书中介绍的,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代替惩罚、更有效赞赏孩子等方法,不是纯粹理论分析、或是实验检验的结论,而是她们在长期的亲身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非常落地、实用的方法。

  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是作者介绍各种沟通方法时,除了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每每还辅以现实生动的例子,关键还画成漫画!最搞笑的是,每章结束还有实际案例的练习题,真的把我们当学生看了!

  推荐理由:深厚的心理学背景+高操作性方法,专业训练我们成为更有效的父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一直为父母打抱不平: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得到的更应该是训练,而非责备。

  于是,1962年,他开发了“父母效能训练”(P.E.T.)课程,第一次P.E.T. 课程由他亲自在美国加州帕萨迪纳市的一家咖啡馆给14 位父母讲授。很快,PET课程风靡全美,并逐步进入50多个国家。

  我自己读这本书时,有强烈的共鸣感,戈登博士传授的教养方法中,很多在原理上都与管理学是相通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一味地对我们呼口号、提要求,试图把我们变成“神”;而是引导我们以积极、贴近实际的态度,理解、尊重孩子、与孩子展开平等的沟通,化解亲子冲突、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在教养孩子的同事也成就更好的我们。

  推荐理由:正面管教的扛鼎之作,告诉我们如何不惩罚、不骄纵,培养出自律、有责任感、独立的孩子。

  继承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教育思想,结合自己养育7个孩子的实战经验,简•尼尔森博士发现了,通过营造和善而坚定的家庭环境,培养自律、责任感、乐于合作、能够解决问题的孩子的“正面管教”方式。

  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孩子,而是在坚定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通过理解、尊重、激励等等和善的方式修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赢得孩子的合作。书中还提供了不少极具实践意义的操作方法,例如利用自然后果、积极的“暂停”、家庭会议等等。

  看完这本书,我深深记住两个词——和善而坚定,这应该是我们面对孩子时应持有的最好态度吧。

  推荐理由:用科学告诉你如何刺激孩子大脑的发育,同时帮助我们破除一个个看似正确的“让孩子变得更聪明”的谣言。

  《让孩子的大脑自由》是美国著名神经科学家约翰•梅迪纳的一部家庭教养畅销书。在书中,他告诉我们胎儿和婴幼儿大脑真正是如何工作的,并总结出数十条大脑规则,帮助我们在儿童5岁前的黄金成长阶段里,养育出聪明、健康、幸福、快乐、有教养的宝宝。

  我自己看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破除了一些看上去很“正确”的育儿谣言,也拓宽了我对孩子大脑发育认识的边界。促进孩子大脑发育,不但是让他更聪明,还要让他更快乐,提升他的道德感。

  推荐理由:孩子的任性、发脾气不是故意的,只是他们的大脑还未成熟;我们得帮助他们完成左右脑、上下脑,乃至自我整合。

  《全脑教养法:拓展儿童思维的12项革命性策略》是美国心理学者丹尼尔•西格尔写的关于培育孩子大脑的畅销书。其中的核心观点是:父母的养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思维方式。

  孩子小的时候,会任性、发脾气,无法跟朋友和平相处,但他们不是故意的,是他们还未成熟的大脑在操纵着一切。读完《全脑教养法》,你会恍然大悟。

  大脑不但分为左右脑,还分上下脑。孩子小的时候,情绪化的右脑占主导地位,管逻辑的左脑相对弱势。西格尔博士告诉我们,要通过聆听与关注、经历分享,认清孩子的情绪状态,帮助他把左右脑结合起来,用左脑的逻辑平衡右脑的强烈情感。

  控制本能的下层大脑在孩子出生时就十分发达,而拥有高级分析思维的上层大脑要到成年后才能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当孩子出现情绪失控时,要唤起他们的上层大脑,鼓励孩子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情绪,考虑别人的感受,就能帮助他们作出正确的决定。

  除此之外,西格尔博士还讲述了如何帮助孩子整合记忆、整合自我、整合自我和他人。

  读完整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教养和管理真的很相通。如同管理,培养孩子的大脑,不仅仅是各个击破,更重要的是如何实现打通点和点之间的联结,帮助他形成一个完整的大脑系统。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给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课。

  书中提到一点,我觉得,做父母的应该深刻自省的,我们教育子女到底是在满足我们自己,还是孩子们的需要?教养中很多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孩子,而在于父母。要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父母的问题。

  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句话:“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推荐理由:告诉我们,孩子不是由父母培养大的,而是孩子自己从父母那里“捕捉”了成长所需要的东西。所以,育儿,先得育己。

  两位精神病医生跟踪76个孩子,从出生到30岁,去发现到底哪些因素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哪些因素促进他们成长为内在自由的孩子。

  这7点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引导、管教孩子,而是提醒我们,育儿必须先育己。

  正如作者说的那样:儿童不是由父母培养大的,不是父母教给他们如何成长,而是儿童自己从父母那里”捕捉“了成长所需要的东西。

  关注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小川越来越“捣蛋”了,逐渐显示出“男性”特质。应对他的转变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看完这本书,心里的底气更足了。

  作者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史蒂夫·比达尔夫,他从生理、心理、行为等多维度剖析了男孩区别于女孩的差异,提出了男孩成长的三个关键阶段:从出生到6岁的温柔岁月,从6岁到13岁学着成为男人,和14岁之后真正成为男人。

  在男孩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受睾丸素的控制,左右脑整合性较差,导致他们不能像女孩那样控制情绪,更好动、也更冲动。所以,养育男孩,有时候需要更多的细心和耐心,特别是早期的一、二阶段。但当他们长大了,他们独立的欲望也会更强烈,表现出更强烈的叛逆,这时候,父母又要学着迅速退出,但之前要为他们找到一位好的引导者。

  看完整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养育男孩,简单的粗养是不足够的,必须粗中有细。

  这本书从开篇就明确提出一个观点:孩子天生是数学家,千万别用没完没了的计算、老师教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毁了孩子天生的数学热情。

  作者纳尔逊原先是蒙氏幼儿园的老师,后来成为蒙氏课程的负责人,他在书中提供了86个具体实用、方便操作的蒙氏数学小游戏,完整细致地包括循序渐进的游戏玩法、教具的设计和制作等等。

  通过玩这些有趣的游戏,孩子能轻松掌握10以内的数字,基本的加法、减法等数学基本概念和逻辑。

  《孩子的世界》是出自北师大心理学系的同事推荐给我的,据他说,这是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生必读书籍之一。这是一本关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心理百科书,揭示了0~18岁儿童大脑、身体、视觉、听觉、语言、思维、情绪、信任、道德、行为等全方面的成长特征,揭示出儿童发展的规律。

  和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我看的是另一个中文版本),读起来深有体会,但却是不那么容易。作为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阿德勒在这本书里深刻讨论了,孩子的人格是如何在童年阶段形成的

  英文好的,还可以看看斯坦福Dweck教授的《Mindset》,彻底搞清楚什么叫固定型和成长型思维模式。或者Robinson爵士的《Creative School》,了解一下培育具有创造性的孩子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也许能在我们为孩子选择学校时提供一些建议。

  最后,再多说两句,世上自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育儿理论和方法,我们必须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所有的育儿书籍中提供的观点、方法,并在其中选择真正适合自家娃的。

  但就算有些用不上,看的多了,心里的焦虑会少,底气会足,心不会慌。我们会越来越了解孩子,手中有十八般武艺,将来兵挡、水来土掩。

  北京这个周末,下着小雨有点冷。窝在家里,放下手机、关掉电视,和孩子,倚靠窗边,一杯热茶,几本好书,平静且美好。

  “想要全世界的赞美”是一种病,根源可能是最常对孩子说的一句线天被诱下悬崖,理性的父母都有点“狠”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实质性结束代表着自贸区向着更加互利、现代、包容、全面的方向发展,在现有基础上实现了重要增值。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3.

  10月11日,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在京在京会见哥伦比亚外交部长穆里略。

  亚信科技、Intel 联合发布"5G核心网TSN工业时间敏感网络"解决方案

  来源:界面新闻 近日,亚信科技携手Intel联合发布了《基于英特尔技术的亚信科技5GC TSN解决方案》。该方案可显著增强5G专网性能以满足核心工业控制领域对于网络可靠性和确定性的需求,并利用Intel成熟通用硬件架构演进5G核心网,使其具备TSN工业级时间敏感网络能力。

  每经记者:刘旭强 每经编辑:杨欢远洋货轮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装卸货物(无人机照片,2024年4月2日摄)。

  名门家风,有言传,更多的是身教。本书创作团队历时八年,追踪并对话文化名人子嗣,透过他们的目光,探寻书香之家的家风传承、文脉流传。蒋百里后人:各有各的精彩。

  央视网消息: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十四五”以来,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协同养老服务模式。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具备相关资质的医养结合机构已达7800多家、床位200万张。

  当地时间10月11日,哈萨克斯坦央行行长发布消息称,哈萨克斯坦做出原则性决定,哈萨克斯坦证券交易所将莫斯科交易所从股东组成中排除。(总台记者 张誉耀)©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原标题:两部门:将给乡村建设工匠“评职称”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通知,将开展乡村建设工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培育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工匠队伍。

  有一位中国小伙,在非洲却当了“土皇帝”。他住着1200平的海景别墅,出门不是开豪车就是乘坐私人飞机,生活可谓是极度奢侈。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小伙周围还有不少年轻美女环绕,就连助理都是丰臀辣妹,而且这其中还有许多国际名模。在外人看来,这位的生活似乎都有些纸醉金迷了。

  2019年,华裔女兵郑浩儿站在一艘美国军舰上,用一口标准的中文喊话威胁中国海军:“我们只是正常巡视,再往前一步,我们不介意发动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