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重庆广播电视总台广播节目中心开始进行大幅改革以来,一个聚焦青少年成长的新节目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听众的话题里——“光波少年”。在重庆都市广播FM938频率里,打造一个专门面向青少年的栏目,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在策划初期,创作团队一致认识到,在当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已不仅仅是学校和家长的事情,媒体也要充分发挥出社会责任,聚焦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因素,为青少年和家长提供一个全面、贴心的交流平台,让孩子们在更广阔的舞台展现自己,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他们的自我选择,让学校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可能和机遇,实现全面发展。

  对于每一期节目从策划到播出,栏目创作团队是一批“90”后在辛苦付出,他们对于青少年的理解有着自己的思考。通过广泛征求老师、同学、家长的意见建议,不停调整节目设计思路,力求做到更完美、更丰富。根据大家的反馈,主创人员提出,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热点,制定贴近生活、富有意义的话题。通过深入的讨论和互动,既要和学生互动解答困惑,也为家长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教育建议,增强亲子之间的沟通,同时让老师参与节目,让各方形成合力。在节目的创新上,节目组大胆尝试,让孩子成为节目的主角。

  在暑期毕业季,”毕业会客厅”系列话题一直伴随着重庆的火热,点燃着毕业生的热情,也引发了成年人听众的满满的回忆。节目请来了即兴rap的同学,用独特的节奏和韵律,通过电波和小屏将毕业的喜悦与不舍表达得淋漓尽致,在rap里少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过去的怀念,让我们感受到了青春的无限可能。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的毕业故事,激情四溢的演讲点燃了整个演播室。节目播出期间,同比收听率逆势上升15%。很多听众通过热线电话、短信平台等方式积极参与互动,大家在节目留言中表示“让我们感受到了青春的美好与珍贵”“感谢938毕业会客厅陪伴我们度过这个难忘的毕业季”。

  青少节目的创新,除了激发孩子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外,节目组还发动多方力量都参与到节目中来,开门办栏目,博采众家之长。在节目创作之初,团队成员历经数月进行调研,分析同类节目的优势、劣势,进学校、进场馆、进家庭,听听大家的意见,鼓励艺术院团、科技场馆、教育场所都来参与节目创作与制作,节目邀请美学大咖与同学们畅谈“何为艺术”,邀请心理学家让同学们把心事说给“光波树洞”听,在毕业来临之际,节目组请到重庆九所知名中学的四十余位师生,请师长谈谈对即将启程的毕业生的谆谆教诲与嘱托,在节目中听众们真切感受了师生面对离别的不舍与感慨;大家分享了优秀毕业生的励志故事,考入不同学校的毕业生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学弟学妹的寄语。家长们也对节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一个能够培养进取心,开拓孩子眼界的好节目。

  如何让节目的互动性大为提升?新学期开始,“校长公开课”成为栏目组送给各位同学的“开学礼”,节目中,重庆市内多所知名学校的校长做客直播间,其中有全国十大青年名师获得者,有重庆英才·名家名师、重庆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书记、校长轮番出场寄语同学们,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见面”,分享新学期的展望和计划。在特别节目中,校长们不仅分享了新学期主题词和开学工作新计划,还为同学们推荐了书籍,并分享学习故事。

  这堂特别的“公开课”,还加入和家长之间的互动,校长、家长、专家一起对话,以知识为笔,以热情为墨,和同学们一起绘就于成长与梦想交织的开学画卷。节目的播出,更在重庆教育圈掀起了热议,同学们与校长互动、了解新学期规划的平台,更为他们新学期的成长注入了新的动力和灵感。校长们的殷殷嘱托和悉心指导,鼓励同学们在新学期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这对于整个制作团队是考验,也是不断学习成长的过程,团队成员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说到“光波少年”在短短时间内就得到广大听众的认可,节目主创团队既有情理之中的沉稳,也有意料之外的惊喜。团队都是年轻人,这让大家对于如何做好青少节目有了认真的思考和分析研判,如何把节目做出彩,要依靠思路设计、要依靠专家团队,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的创新思考,要有逆势突围的胆识,这是年轻团队的优势。节目持续的火热,也让节目组始料未及,节目开播的时间不算长,但节目的热点却一个接一个引爆重庆教育圈,可以说是提前实现了节目组的“小目标”,截至目前,“光波少年”栏目已实现覆盖听众80多万,在车载收听率、喜马拉雅、蜻蜓、FM、重庆广电第1眼app等收听平台排名前列,重庆广电新媒体平台、重庆教育新闻、重庆教育新媒体等平台也都进行了转发和关注,广播频率、小屏互动更是频频登上热门话题,在重庆“光波少年”已经在教育圈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节目,这份火爆依然在持续。

  一颗来自熔融行星核心的铁陨石(左)和一颗来自原始未熔融行星的球粒陨石(右)。当人们在寻找宇宙中其他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时,了解这些挥发性物质是如何被输送到行星表面的知识将至关重要。

  制出清洁氢气的同时发现3D石墨烯(显微镜图)。这项研究为石墨烯的应用开辟了更多可能性,其中最为重要的用途之一是研制锂硫电池。研究团队随后意外地发现,直径仅为人头发丝千分之一的微型管阵列,在没有外加电源的情况下产生了电信号。

  邓秀新、刘旭、张守攻、陈温福、金宁一、张洪程、蒋剑春、包振民、张佳宝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走进黑土地,围绕粮食增产、黑土保护等关键领域开展调研。院士们边走边看,对黑龙江省农科院通过优选品种、菌肥培土、大垄密植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10月11日10时39分,我国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卫星搭载的植物及微生物育种载荷、自主可控和新技术验证试验载荷、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社会公益和文化创意载荷等回收类载荷已全部顺利回收。

  我们身边有不少朋友爱玩电子游戏,有时为了通关甚至不惜晚睡熬夜。熬夜意味着睡眠时间大幅减少,睡眠质量严重下降,这样不仅会影响工作状态和学习效率,还会损害身体健康。

  据最新一期《风湿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多摄入一些咖啡因,或能为心脏健康加分。为了降低心血管风险,目前医生给出的建议大都与减少炎症有关,包括少服用可的松药物、不吸烟、降低胆固醇,以及控制高血压等。

  近日,由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担的课题“伊春森林芬多精成分解析与释放规律”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经查新,此前未见相关报道,该项目为全国首次对伊春森林康养功能成分的定性定量科学研究。

  记者10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施莽教授团队与阿里云李兆融团队将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病毒鉴定,发现了传统研究方法未能发现的病毒“暗物质”,探索了病毒学研究的新路径。

  有人欢呼雀跃,认为这是对科技进步的高度认可;有人忧心忡忡,担心这是否预示着人类科学家时代的衰竭。将诺贝尔奖颁发给人工智能(AI)领域的成就,并非意味着人类科学家的地位受到动摇。

  江俊强调,这种理论与实践交融的研究范式,能从数百万种可能的配方中迅速识别最佳组合,极大地加速了新物质的发现过程。《自然》报道也指出,AI“科学家”通过自动化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功能,显著提高了研究效率,减少了科研成本,并加速了科学发现的进程。

  10月9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扬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十七届汽车轻量化大会在扬州国际展览中心开幕。

  数十年的一线临床经历让张丽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她看来,孩子学习困难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焦虑的家庭。自学习困难门诊开诊以来,汤欣舟时常有种无力感,孩子学习困难问题并不能在门诊治好,很多问题出现在门诊之外。

  《自然》9日发表的最新论文中,美国科学家团队探索了量子回路的复杂性。这些实验展示了两个阶段之间的转变:在第二个阶段即所谓“低噪声阶段”中,研究团队证实了量子计算机的计算复杂性,足以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量子物理学家们,利用量子纠缠在原子和电子尺度上再现了一个充满不同滴答声“房间”的场景。

  戴维·贝克(左)、德米斯·哈萨比斯(中)和约翰·江珀(右)因在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作出的贡献荣获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为预测蛋白质结构,贝克团队2021年开发出“Rosetta折叠”模型,并被《科学》杂志评为2021年年度突破。

  徐纯福也表示,AI在生物、化学、医药等健康领域的潜力才刚刚崭露一角,未来还大有发展空间。徐纯福同时认为,AI对科学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科学家一方面要积极拥抱新的研究范式,同时也要尽量规避AI的局限性。

  近日,塞尔维亚与金砖国家合作组织创始人左兰·约万诺维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高度评价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发展成就,并表示中国的先进技术让塞尔维亚获益匪浅,

  细胞衰老在胚胎发育、损伤再生、癌症和机体衰老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柳必恒等人,基于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和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在安徽合肥市区实现跨越7公里的非局域量子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当前,各地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注重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切实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让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引导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康有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