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首都科普好书”书目发布活动在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大国重器》《巨目观天——中国天眼的故事》《生命的灵动:中国生物多样性影像20年》等30部图书入围。

  “2023首都科普好书”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北京市科协)主办,共收到132家机构的436部作品,较去年增加参评作品108部。北京市科协邀请20余位来自科学研究、科普传媒、出版发行领域的权威专家,对参审图书进行资格审查和评阅工作,最终精选了30部入围“2023首都科普好书”书单。

  北京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孟凡兴表示,市科协自2020年起发起“首都科普好书”推介活动,经过初步探索阶段和品牌打造阶段,2023年该活动进入平台打造阶段,未来将会逐步建立常态化、体系化、规范化的运营机制,形成科普创作的优质资源汇聚平台、首都地区科普阅读的传播推广平台,以及集合优秀创作、出版、传播的人才交流平台。

  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李秀磊发布了“2023首都科普三十书”阅读分享活动计划。李秀磊表示,未来将召集“30位科普作者与阅读推广人”,并通过广播电视体系、新媒体自媒体平台广泛传播30本科普好书书目。活动将按照“强国之路”“科技之路”“博物之路”“创意之路”4种分类,建设30个科普阅读空间,使其成为提高首都科普氛围的一个个小型基地。

  此次入围“2023首都科普好书”的图书颇具特点。在入围的书单中,我们可见汪品先院士著作的《科坛趣话——科学、科学家与科学家精神》,著名妇产科大夫谭先杰的《话说生命之宫》,国家动物博物馆负责人的张劲硕《蹄兔非兔象鼩非鼩》等。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苏青表示,专家学者已成为国内原创科普图书的主体。

  此外,本届“2023首都科普好书”充满正能量。比如,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钱三强往来书信集注》,收录了近300封与钱三强有关的信件。绝大多数信件为首次出版,不仅极具史料研究价值,还是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上佳教材。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星耀中国》丛书,介绍了“风云气象卫星”“嫦娥探月卫星”“量子科学卫星”等国之重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苏青介绍,少儿科普图书形式创新多样也是今年“2023首都科普好书”书单的一大特色。据悉,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空间站立体书》随书配置了中国空间站3D模型,供少儿读者动手拼装,体验亲手建造空间站的成就感,出版形式可谓创新独特。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大江大河全景手绘百科》丛书采用了艺术与百科融合方式,长卷式手绘全景大图完整呈现长江、黄河、大运河3条江河的全貌。

  值得一提的是,30种“好书”中有8种是引进版科普图书,可谓精挑细选。苏青表示,海峡书局出版的《人类知道的太多了:热门宇宙问题答案清单》,解答的都是中外读者最为好奇、十分难懂、不易回答的热门问题,回答这么高深的科学问题,全书却没有使用一个物理、数学公式和符号,实为难得。

  习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

  习回信勉励“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 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科技部办公厅 中国科学院办公厅 关于举办2024年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