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不是都陆续进入上班模式啦?过年期间的家庭聚会,你们有没有被身边“别人家的优秀孩子”刺激到呢?

  别人家的娃总是懂事又自律,再看看咱身边只会任性发脾气的小熊娃,除了苦笑还是苦笑~

  如果你正焦头烂额找不到好的办法管教孩子,不要灰心焦虑,毕竟咱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养孩子~

  下面这20条适用于中国育儿家庭的「经典语录」,能解决大部分家庭教育的细节瓶颈,崭新的2023年,爸爸妈妈一起来补充新的教育能量吧!

  实际上,孩子并不明白你催促什么,也因为没有动力,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快点儿”。

  “小步骤”,就是通过设定细小、简单的目标,让孩子保持干劲,达成大目标的方法。比如说吃饭进展不顺利的时候。把另一个小盘子拿出来给孩子,放上一点点饭。

  这样依次放上一口左右的量。孩子会觉得那么简单,而轻松快乐吃下去。这样会有成就感进而提升动力。

  这样孩子在一天里会不时地确认大人的样子,“妈妈在干什么呢,爸爸在哪里呢”......

  妈妈和爸爸在追视孩子的视线的时候,和孩子的目光突然对上了。孩子会感觉到:“妈妈爸爸很重视我啊”这样的感觉,孩子的不安和寂寞感会减少,幸福感和家庭安全感up。

  有些孩子很活跃,好奇心旺盛,喜欢运动。突然跑来跑去,或经常手脚忙碌不停,容易被说成是“不稳重、多动症……”首先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好动安静不下来?

  感觉欲求:简单来说就是“想给自己的肌肉和关节注入某种感觉”的欲望。我们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同样如果想“给身体注入某种感觉”的话,如果不动就无法平静欲望。

  前庭感觉:这是感受到自己身体的倾斜,通过自己的活动感受到自己前进的速度等,为了填补这种感觉,可以蹦蹦跳跳,晃晃悠悠,扭动,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事实上,这些应对措施都是反效果的。如果不向孩子伸出援助之手,不给予帮助的话,孩子只会习惯于“孤独的状态”。

  很少有机会和自己的心情产生共鸣的孩子,也会对别人的心情变得迟钝,变得不信任,不寻求别人的帮助。因为“即使哭泣也会被抛弃”“没有人能帮助自己”而放弃。一个人一直怀抱着烦恼而痛苦。

  妈妈总希望看到孩子更多的独立性,也希望让他自己做更多的事情变的独立而不过度依赖。但实际中往往担心做不好、不放心等等原因而代劳,剥夺了孩子动手能力。

  如果不想孩子总是依赖你,不是试着让他自己做,一点一点来,哪怕几个步骤,或从做一半开始。做的过程提示并思考,引出孩子的想法。

  1~3岁,不能很好地控制想做什么的欲望和自己的感情。而且之前被骂和现在被骂是一样的,也不能将其联系起来考虑。因此,无论斥责多少次都会重复同样的事情。

  对于不能做的事情,用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说明是很重要的。在同一个场景中反复被教导,到了某个时期就会突然明白这一点。

  从发展的趋势来说,亲子关系形成得很好,有了安心感,下一个阶段就是“自立!”这样的热情和想探索的心情会增强。这正是在健康成长。

  “撒娇可以说是自立的种子”,通过满足来走向自立。而且,在发生恐怖、不安、悲伤等压力时,越是积极接受值得信赖的人支持的孩子,在社会上的适应力越高。

  如果认真听孩子在说什么,他们会觉得“自己被爱了”。孩子们在说话时大脑在思考,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孩子通过帮忙来思考,虽然在做法上需要学习很多东西,但这正是成长过程必须掌握的能力。

  试着从简单的事情开始,比如送餐具、擦桌子等等,再大一点儿,也可以考虑一起做饭。

  可能一开始进行不顺利,但也要对孩子的言行感兴趣,关注孩子的行动并鼓励,通过发挥自己的能力,娃也能体会到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孩子不遵守规则,父母难以坚定,这是一场“拉锯战”。事实上,想要对哭闹的孩子保持坚定,是要循序渐进的:

  ❶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对孩子做了规则限制,就要允许孩子在情绪上有发泄、有表达。保持一定距离的观察、等待,从而表达对孩子情绪的接纳。

  ❷把心中的坚定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态度十分坚定,绝不妥协,伤心、难过、不情愿是被允许的,但并不能取缔规则的存在于遵守。

  训斥孩子是想告诉他什么好,什么不好,记住这件事。这只能通过父母反复的态度来表达,说给他们听来实现。虽然没有最快的捷径可走,但如果耐心地做,不久的将来,孩子会真正学习到。

  做好事的时候,即使是小事也要“表扬”,不可以做的事情要“说明理由”。训斥的时候,要和孩子对视,以坚定的态度,简单易懂的说明为什么不可以。

  “自我肯定感”意味着“我很重要”还有“我是不可替代的”。前提是需要先让让孩子知道他对你有多重要,孩子感到满意和放松,自我肯定感也会从中悄悄建立。

  孩子在表扬自己的父母的爱里长大,在和朋友的关系中也更容易承认对方的优点,学习友好相处。

  作为父母爱的表现,表扬孩子,是从注视自己孩子的个性,鼓励是在欢乐的日常家庭生活中产生的。重视孩子的看法很重要。

  每天早上孩子都哭闹磨磨蹭蹭,还在为同样事情而烦恼并努力改变的父母可能会着急“我家的孩子真是个不省心的孩子”。

  孩子的自立是在反复磨蹭、试错中慢慢建立的。不要把目光放在“做不到的事情”,而是表扬孩子已经能自己做的事情,如“自己穿袜子了!”、“饭全部都能吃了”......这样的话,孩子的不安也会变成很大的自信,而且越来越自立。

  在公园和儿童游乐场等地方,一边感受同年龄孩子们的社交气氛,一边享受亲子两人的游戏就好了。通过父母和孩子一起玩,习惯了场所,孩子的心情会安定下来,陌生抵触的意识也会一点一点地缓和下来,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和朋友一起玩了。

  父母常常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xx”,描绘理想的孩子。但是,看了自己孩子的言行,觉得“还远远不够理想”,陷入了从理想中引入现实的“减法育儿”中。减法重叠的话,会逐渐失去对育儿的自信。不仅如此,孩子自己也可能变得没有自我肯定感。

  父母要抓住孩子每次做的事情和某些长处是“有意义的事情”、很难得的优点,并将认可孩子。

  孩子的好奇心是天生的。有时行为行动有些冒险。但只考虑安全或卫生,总说“不行,不可以”的话,很难培养生存能力。可能会擦伤、摔倒,或者弄脏衣服。但也请考虑稍微豁达一点的心态来守护吧~

  毕竟体验会培养洞察事物过程和整体的能力,虽然有点儿危险,但还是克制一下保护欲,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自立心吧。

  如果给孩子的爱都是有条件的,那么孩子的性格就会扭曲。因为要被爱,所以要学习;因为能向别人炫耀,所以才爱。不要向孩子传递这样的错误信息。请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父母的生活态度是孩子受教育的一部分。这样,使言行一致是很重要的。父母的言行不一致,孩子也很难听话了。

  “孩子看到父母的行为,就会变成自己的常识”。好事也好,坏事也好,孩子的行为也会随着父母的行动而改变。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首先要先给TA打个好样儿!

  父母给孩子的教育,其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2023年,身为父母的你我,共勉!

  眼下正值秋冬换季,也是脑梗死高发季,有关“输液预防脑梗死”的说法广泛传播,甚至有老人为了预防脑梗,雷打不动半月输液一次。输液真的能预防脑梗?这种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反而可能带来健康风险,导致血液循环系统、心肺功能、肾脏等出现问题。

  省人社厅发布招聘公告,省直9家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29名,采取电子邮件的方式报名,考试采取直接面试的方式进行。报名时间:11月6日—12日。一、招聘计划本次公告省直2个部门(单位)所属9家事业单位共招聘工作人员29名。

  北京时间10月26日,NBA常规赛,湖人主场以123-116力克太阳。湖人在最多落后22分的逆境下,最终实现逆转。

  注:本文系力波教授发言整理我想跟大家聊个话题,就有人说我是不是碰巧,对于犹太人在乌克兰要建国,这个是一种猜测:或者是巧合。其实不是的,我跟大家说,为什么我有这个意识,有两个事件让我深深的引起了思考。

  10月26日,记者从省委组织部获悉,日前我省已印发首批工程硕博士校企联合培养试点项目名单,决定在全省8所高校、15家企业,试点培养一批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

  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申请用于车辆空调系统配电装置专利,能够实现车辆空调系统多种工作模式

  金融界2024年10月2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用于车辆空调系统的配电装置”的专利,公开号CN 118810344 A,申请日期为2024年7月。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10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开设“新华走笔”专栏,刊发新华社记者的行思录。专栏发表记者吴雨撰写的文章《法源寺边读》。人类一直在宇宙中寻找捷径,渴望找到开启虫洞的秘钥,实现时空转移。那一刻,历史、现在和未来紧密勾连,充满更加不可知的变数。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哦。文柯儿编辑柯儿前言“土里挖宝藏,河里捞人命?”2002年,一位母亲报警称,自家的儿子和媳妇不见了,他们出去度蜜月每天都会给家里报平安,却突然消失联系不上了。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武汉告急,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抗疫一线,她带着物资,带着希望,奔赴在最危险的地方,她就是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