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总喜欢把大部分的情感和精力放到孩子身上,孩子成为家长关心的“重心”和“焦点”。“孩子去哪了?”“作业写完了吗?”“今天想吃什么?”“为什么不听话?”每天对孩子进行各种提问,虽然手里在忙别的事情,但是心理仍然在挂念孩子在干什么。

  生活中,孩子遇到事情,家长也会不自觉地挡在孩子前面;孩子的日常饮食出行,家长也总会时刻叮咛,唠叨个不停。实际上,很多时候父母的管教太多不仅不会起到帮助孩子的作用,反而会带来不利后果。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孩子不是来给你添麻烦的,孩子应该是锦上添花的。每个家庭迎接小生命的诞生时,都应该是欢迎期待的。每个孩子都会哭会闹会撒泼,做父母的首先要有耐心,不能因为工作不顺利或者有一些烦恼就回家抱怨,甚至抱怨孩子,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爱眼前的生活,对孩子的到来心怀感恩,你会发现生活没有那么糟糕。只有认真生活,才不辜负天使的降临。

  模仿是动物的天性,也是人类的天性,孩子从一周岁开始就会下意识模仿大人的行为。

  小凯从小懂礼貌、有教养,但是有一天却突然不理他的二叔了。父母与二叔都很奇怪,平时这孩子跟二叔很亲啊。经过细问得知,某次小凯的父母在他面前愤愤地说了二叔借钱不还,以后少来往的话。小凯听到后认为二叔是坏人,就不再理二叔了。其实二叔前一段时间生活拮据,借了点儿钱,近日已在尽快还款。父母随口一说被孩子记在了心里,弄得大家万分尴尬。

  孩子在模仿中学习,在模仿中成长,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不妄自评论他人,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一个2岁的孩子和妈妈一起出去玩。回来的时候,他妈妈帮他脱鞋子。孩子想起来平时脱掉的鞋子都要放到鞋柜里,正当孩子要把鞋子拿起来放进鞋柜的时候,妈妈却直接替他拿过鞋子放到鞋柜里。

  这个行为在很多家长眼里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家长却没有发现,孩子自我独立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习惯这种模式,认为“这些事情我不需要自己去独立完成,因为有人会替我做”。尽可能让孩子早点学会独立,他才会成长得更茁壮。

  有时候,家长反复叫孩子去做某件事情不仅体现出家长的唠叨,也等于在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你的第一次吩咐无关紧要。”所以,在下一次要求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孩子会拖拉,会等待着你去提醒或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