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宝宝14个月大能用手抓东西吃;一部分15个月的宝宝还可以画出线月龄的宝宝能在大人的帮助下刷牙……在育儿App上看到这些发育“指标”时,孩子的家长们会对比自己的孩子吗?如果自己的孩子未能“达标”,家长焦虑吗?记者采访发现,焦虑的家长还真不少。其实,一旦家长产生焦虑,就掉进了这些App的“陷阱”。正是凭借这些“指标”,App才能吸引用户关注,进而开展后续的商业营销套路。

  去年3月,37岁的李女士有了自己的宝宝。高龄生子不易,她非常疼爱孩子。由于受过高等教育,李女士坚信育儿得讲究科学——孩子每天吃东西必须定时定量,发育过程也全程记录,精确到天、厘米和克。同时,她还一口气下载了3个育儿App。因为这些App能在每个月,甚至每周告诉她婴儿的发育进程。每个月刷个十来遍,将所谓的“科学”指标跟自己的孩子做个比较,是她近一年来最重要的功课。

  最近两个月,李女士坐不住了。“App上说,满1岁的孩子能走路,为什么我们家孩子连独自站立都不敢?还有App说这个阶段孩子能有10颗以上牙齿了,为什么我家孩子只出了6颗牙?”一想起孩子“落后”了,李女士不由得感到焦虑,到处跟“过来人”讨经验。“她们都说正常,但我觉得肯定有问题,因为所有育儿App的指标都显示我们家孩子的发育滞后了!”李女士急得甚至失眠。

  记者采访发现,像李女士这样因为孩子发育情况与育儿App描述不符而焦虑的家长并不少。按照家长们提供的信息,记者下载了“××园”、“××妈妈”等多款育儿App,发现几乎所有这些App都有婴幼儿生长发育测评、分年龄段发育标准参照等内容。有些标准的描述非常具体,如“多数18月龄的宝宝能涂鸦,近半数18个月的宝宝能摞起3至4块积木,还能在大人的帮助下刷牙”等。“我们家孩子现在没有刷牙的习惯,我不知道他会不会,真担心!”家长邢女士对记者感慨道。

  育儿App为何如此热衷描述一些发育“指标”呢?一位在某育儿App公司市场部工作的于先生道出了其中的真相。他说,除了一些在医院儿童保健科就公开了的婴幼儿生产发育参考值(主要是身高、体重数值曲线)外,几乎所有App都会刻意再加入一些发育指标的内容,或以图表或以文章的形式推送。“我们会把一些指标刻意加严一点,比如1岁半孩子能达到的发育水平提前放在对1岁4个月孩子的描述上,目的就是适当给家长带来一些紧张情绪。”于先生说,家长焦虑了,才会下载、关注App,才会增加App的“日活量”。对于App来说,下载量和“日活量”至关重要,既可以吸引投资,也可以带动育儿在线课程、育儿读物、餐食产品销售。“家长焦虑,就会去我们的在线商城付费看各种专家的视频课程,这就是其中一个赢利点。”

  记者咨询了北京儿童医院、北大医院儿科的多位专家。专家们均表示,不可盲目相信育儿App对孩子发育划定的所谓“标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育规律,比如身高一开始长得慢一点,可能后面就会加快;出牙比其他孩子晚一点,但精细动作可能会更好。家长不必刻意比较,更不必焦虑。如果实在担心孩子发育,也应该前往正规医院寻求医生帮助,而不是从育儿App上找答案。

  刷脸、测温,在老师的带领下,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豆包”正式走进了小学校门,迎来了入学报到的日子。对于刚刚度过超长“假期”的孩子们来说,开学是件令人既兴奋又忐忑的事,进校第一天难免状况百出;而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则不免心里五味杂陈,有的充满期

  张某作为家长志愿者,参加了女儿所在小学的演出活动,在搬运饮用水时不慎从楼梯摔下,导致五级伤残。记者从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获悉,经两级法院审理,法院确认张某担任志愿者属于为校方义务帮工,在此期间受伤,校方应承担赔偿责任,赔偿张某190万元。 资

  打开手机,无意间扫到一篇推送文章,一开篇,就在“教做人”——为什么你的同事比你更容易升职加薪?! 相信很多人,都看到过类似的文字。最近,越来越多类似的利用贩卖焦虑为手段的文章,开始充斥着互联网空间。他们通过“升职”“加薪”“赚钱”“瘦身”等

  全国政协委员、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金云:许多家长也开始重视亲子阅读,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是有些家长就是做不到,要求孩子读书自己玩手机,整天刷手机的家长培养不出爱读书的娃。 网友热议 有网友认为:太对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

  近日,各地中小学陆续迎来开学复课。有小学生担心忘了同学长什么样。孩子兴奋之余,精疲力尽的家长们也激动成表情包,“在家带了两个多月,我都怕了”。 家长:终于解放了 网友评论:太真实了 “神兽归位,家长彻底解放了” “感觉家长比学生更盼望开学”

  如果家长正常上下班可能无法按时接送孩子怎么办?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说,要给学生的早到校和晚离校提供服务,让家长接送更便利。同时,学校要做好答疑工作。 来源:北京

  从今天开始,本市中小学生正式启动线上学科教学,处在超长假期的“神兽”们终于有了相对统一的学习安排。然而对于家长来说,新的挑战又来了,苦恼孩子听课开小差,发愁老人带娃上网课搞不定……面对“云开课”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家长们到底该不该陪读?如果

  昨天晚上,在热搜榜上有一个令人费解的热搜,就是这个 相信很多人都和小编一样, 感到迷茫无助, 这到底是什么梗呢?? 为啥每个字都认识,怎么就不太理解呢, 点进去才恍然大悟! 原来有网友分享了

  今天,有多少家长的心情是这样的? 没错,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今天一大早,杭城不少学校的孩子们都开启了“云上课”时间。 一大早,家长群里就讨论开了。 “我们在钉钉直播,挺顺畅的,娃也很稀奇!” “我们的平台一直进不去……” “我们不是直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