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之所以焦虑、犹豫不安,是发现身边的同学、家长都太卷了,她不甘心被裹挟但好像又不知不觉中已经深陷其中,感觉压力越来越大。

  不同的是,胖豆的小学以素质教育闻名,周边家长也都很佛系,来自我身边的压迫感几乎没有,我的压力主要来自胖豆校外奥数班的家长同学。

  历年来,进入六小强的孩子,中关村一二三小孩子的概率最高,并不因为“派位”,身处福地命中率高,而是这几个学校从小就有“鸡血”氛围,学校重视学习,家长也都非常关注孩子上学、择校的事儿,早规划,早行动,早上岸,自然比“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摇一摇命中率要高得多得多。

  值不值,是个很主观的判断,自己觉得值,就义无反顾地去做;觉得不值,就爱谁谁,走自己的“自在学”路线,让别人卷去吧。

  如果付出过多,收获甚微,择校希望渺茫,那么需要考虑的是有没有必要强求的问题了。

  没必要,就果断放弃,及时止损。当然,不是放弃学习,是放弃为了升学择校,需要付出的非必要时间和学习内容。

  我朋友显然属于前者,据她的描述,她儿子,很聪明,领悟力很强,学习成绩拔尖,还是班长。

  她自我判断,如果尽力一搏,大概率可以博得一个好学校,但是着实有点不忍心孩子过早的学得太辛苦,但又担心,因为自己的心软、不用力,让孩子小升初择校时竞争力不够,错失了好学校,耽误了孩子。

  我笑了,这不是她一个人的困惑,这是我们大多数家长的痛点,既要,又要,永远左右为难,一切都是最不好的安排。

  无论怎么选,都没有对错,还得问清楚你自己,但千万别忽略了孩子,一定要问问他自己。

  如果实在都不知道哪一个更好,不妨换个问法,哪一个后果更让你们难以接受,也许也有助判断。

  胖豆如愿进入理想中学,你觉得最好的学校,最最值得你们这几年辛苦付出的地方是什么?

  我来自四川的一个偏远小镇,我的小学、中学,都极其普通,因为数学有点偏科,我也没有考上985名校。

  几个月下来,我是一众实习生里,发头版文章最多的,所以我一直认为,名校和实力无关,至少不强相关。

  即使到现在,我写公号,看到一众育儿号主都是哈佛、清华、北大妈妈,我也觉得还好,名校背景只能说明妈妈自身学习厉害,无法跟教养孩子经验值满满划等号,这是两个概念。

  我有我作为普通妈妈的表达,我亲身带娃,掉过的坑足够多,还能一个个站起来,本身也是一种经验,我一样可以大大方方分享。

  那既然我既不是名校受益者,也没有名校情节,我为什么在胖豆三年级开始,就奔着进RDF的目标去规划准备,而且这几年都坚持不动摇,有多大的压力都扛下来了呢?

  因为,一是,我们家离RDF很近,一条马路的距离,我们努力走了三年,才到达彼岸,说明:六小强不相信学区房,最好的学区房,只能是我们家的书房。

  另一个最大的原因是,在胖豆上小学之前,我就已经近距离感受到名校孩子的魅力了。

  我在胖豆上幼儿园的时候,跟我几个老同事,一起在RDF旁边投资开了家餐厅。

  当时,来我们店里的人,除了周边写字楼里的上班族,70%以上都是RDF的学生。

  我太喜欢这帮孩子了,那是我这些年见过素质最高的一群孩子,谦逊有礼、积极阳光、酷爱学习、秩序井然。

  要不是亲眼所见,我无法想象,排队点餐的时候,很多孩子讨论的居然是课上的数学题;好几对明显情侣学生,每天晚上会来店里坐一两个小时再走,但他们是在一起安静地做卷子,讲题。

  有几个高三的孩子,压力很大,把我当成了知心阿姨,困惑的时候还会来店里找我谈谈心,我经常会惊叹于这些孩子的视野和格局,我30多岁,会因为10几岁的孩子,看到我自己身上的局限性。

  还有一次,一个高二男孩儿,国外网友的视频打过来,他们畅聊了一个多小时,高二孩子的英语开口堪比“native speaker ”,他们除了聊生活学习,还聊中国制造2025,聊中英合作建设石墨烯……他们岂止是简单的英语口语好,可以概括的,背后支撑他们的是眼界、格局和经历,这些无法被量化的东西。

  胖豆当时还在上幼儿园,中学离我们还有些遥远,我连六小强是谁都没有概念,我更不知道,我家马路对面的是老大。

  确切地说,我是看多了那帮最好少年的模样,心生欢喜,畅想胖豆能跟这样的小伙伴一起学习,定能近朱者赤,才开始去进一步去了解RDF的,意料之中,一流的学校,一流的成绩。

  所以,当我发现胖豆上小学后,虽然学习能力很强,但超级不自律,学习状态很容易受环境影响的时候,我几乎没带犹豫的,下决心要帮助他考到对面去,因为我没有信心,在他青春期叠加学习关键期的时候,去一个差的学校随波逐流。

  想要孩子变更好,更厉害,最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到一群更优秀、更厉害的小伙伴,然后跟他们肩并肩一起跑。

  我第一次在他身上看到谦虚的模样了,他终于知道比他牛的同学太多了,而此前的几年,他一直认为自己很牛,每次期末复习,都必须我带着认真过几遍,不然,他是不会主动去复习的,觉得很简单,有把握考第一啊。

  但现在,哪怕一个单元测,他也知道,稍不留神,可能就被落下了,所以只要提醒他哪天要考试了,他下意识的自己就会去认真复习的。

  孩子经常是对标的,假设胖豆进了差的中学,一对标,发现他已经比别人高出那么一大截了,那他为什么还要吭哧吭哧拼命学呢?

  我们家长苦口婆心说中考、高考的压力?讲真的,乐在当下才更符合孩子的心态,没有近忧,他们很难生出远虑的。

  对于三观正在养成的学生而言,如果周围都是贪玩,不爱学习的同龄人,他出于模仿欲和本能的安全感,就会自动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去努力合群,迎合周围人的价值标准。

  这个时候,另一个同学跳出来附和第一个同学的提议,我也先写作业吧,你们可以先玩儿。

  然后那俩开始拿出作业写,胖豆二话没说,也跟着写了,不一会儿,三个人还开始激烈的讨论起了一道数学题。

  跟同学去公园玩飞盘,有同学扔飞盘的时候,背一句诗,胖豆接飞盘的孩子,自然就会接下一句。

  我问过胖豆,你现在上课还捣蛋么?他说没有了,因为我们班同学都纪律太好了,我不好意思折腾了……

  大多数人在用自己的态度做出选择时会有一种趋同心态,当个人的意见与其所属群体或周围环境的观念发生背离时,个人会产生孤独和恐惧感。

  于是,便会放弃自己的看法,逐渐变得沉默,最后转变支持方向,与优势群体、优势意见一致。

  这个过程不断把一种优势意见强化抬高、确立为一种主要意见,形成一种螺旋式的过程。

  当班内的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努力学习时,“努力学习”就会变成一种主流倾向,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支持和追捧。

  在这种环境下,不学习的人就会变成一种“异类”,很容易产生孤独感、恐惧感甚至是羞耻感,而不得不选择顺从主流,加入努力学习的大军,荀子所谓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10来岁的孩子,你跟他讲再多的大道理,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没有太多的选择权,会很局促,他们没什么感觉。

  他们渴望的是我在现在的群体里极度舒适,是一个优秀的,被人认可、觉得很厉害,被喜欢的孩子。

  胖豆就很崇拜他们班一个数学大牛,说那个孩子立志要进国家集训队的,他说数学他是赶不上了,编程他也想努力一下。

  我闺蜜的孩子,前年不幸摇中了片区内最差的中学,她一直很焦虑,说孩子整天回来说的都是,谁谁谁超级酷,特别会玩儿,居然还敢跟老师叫板,特有大哥范儿。

  因为极度不放心,她去年辞职回家了,专门管孩子学习,还请了两科一对一,她说,学校缺失的部分,只能家庭使劲去补齐了。

  在我看来,好学校,最核心的价值不是老师好,教学水平高,而是因为好学校都是相对优秀的学生组成的群体。

  有一帮优秀,爱学习的小伙伴,学习氛围必然会更好,同学之间潜移默化的你追我赶,会形成一种彼此赶超、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

  如果过程中还萌生了某个远大理想,并愿意为之付出巨大努力,唤醒了自驱力的觉醒,那将是另外一个巨大的惊喜。

  我到现在,都清晰地记得,胖豆学而思一亲老师说过一句话:孩子的成绩,小学看家长;初中看伙伴;高中看自己。

  而高中,孩子心智成熟了,别人对他的影响相对有限,决定孩子成绩走向的只能是自我驱动。

  所以,在学生年纪不大,自驱力还不足,但自我意识却快速觉醒的初中阶段,帮他找到一帮优秀的小伙伴、战友,在学习的战场上,就等于有了神助攻,至少不用担心被人拖后腿。

  至于怎么合理锁定目标校,再按照目标校的筛选条件,倒推回来规划孩子的学习、备考,我改天另写一篇跟大家好好聊聊。

  *作者胖豆妈,海淀五年级小学生胖豆的妈妈,专注于体验式育儿、大语文、数学、编程等经验分享,号内干货满满,妙趣横生。

  中秋国庆双节手抄报模版,孩子肯定用得上!(附手抄报素材+作文+写作指导!建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