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区海棠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胡晓红: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需要实施自然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全市教育系统要更加坚定信心、迎接挑战、大有作为,要明晰建设教育强市的路径,回答“强国强市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命题。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和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推动大足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区的各项要求,大足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联合华龙教育共同推出《大足教育暖万家:建设教育强区书记校长笔谈·特别报道》,聚焦教育强国强市强区建设,围绕大足区办好“公平有质量、温暖有良知”的人民满意教育这一目标愿景,结合学校发展情况,通过系列笔谈的形式强学习、谈感想、话发展,把“大足教育暖万家”的目标愿景,转化为守候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幸福千万家的生动实践。

  重庆市大足区海棠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胡晓红:学前教育是高质量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环节。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需要实施自然教育。《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将“亲近自然,喜欢探究”作为幼儿的学习内容和发展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学习方式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作为园长,应该从行政权威走向专业权威,将自然教育在幼儿园落地生根,培养具有生命力和生态素养的儿童。

  自然教育是“在自然中”,开展“为了自然”“保护自然”的教育。大自然的环境具有开放性、丰富性、多变性、整体性、挑战性等特征,儿童置身大自然里,对其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在自然环境里玩耍可以提升儿童的身体适应力、运动能力和身体免疫力,让儿童拥有健康的体魄。其二,自然环境中的天气、地形和突发事件等带来的挑战,给儿童直面困难、自我调节制造了机会,可以培养儿童的耐挫力、发展儿童的心理韧性。其三,基于自然环境的自主探索,可以培养儿童对事物的长期兴趣、持久专注做事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儿童内驱力,促进其自主学习。幼儿期是生态文明萌芽的关键期,只有让儿童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儿童才会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此处的“三观”是指儿童观、知识观和教学观。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园所的“森呼吸”课程认为,儿童的成长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无需成人的过多干预。儿童调动多种感官,与自然环境发生交互反应,实现自我的自主成长。二是知识观。儿童获得的知识主要是直接知识,而非间接知识。幼儿园应打破学科界线,让儿童从大自然、大社会中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参与、整体感知获得丰富的经验。三是教学观。儿童经验的获得,靠的是“不教之教”。教师应改变宁愿执着于预设的备课,也不愿关注儿童当下兴趣的“自我陶醉式”教学和宁愿花时间精心布置环境,也不愿放手让儿童去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森呼吸”课程的教学观是通过有计划地、系统地实施以自然游戏、体验活动、项目探究活动等,让儿童实现与自然、文化、自我的有效联结,和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提升儿童的生命力,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推动自然教育的实施一要保障户外时间。参与以及坚持是深度学习的标志,时间的安排影响游戏的质量。园区多次调整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确保儿童的游戏丰富且持续。目前已将户外活动时间调整为至少3个小时,包括“跃动海棠园”晨间锻炼50分钟,“自在呼吸”游戏时光1个小时,餐后户外散步20分钟,户外自然探索1个小时等。

  要允许儿童重复探索同一空间。重复是学习之母。教师通过带领儿童重复到小树林、月球山、泥巴广场、兔子路线等相同的自然空间,让儿童有机会在同一地点、同一环境深入地观察和学习,促使其学习不断呈现螺旋向上的发展。

  还要支持儿童的冒险行动。冒险不等于危险。它让儿童在自己能力的边缘学习,促使他们挑战自我、尝试新的想法。“森呼吸”课程利用户外环境蕴含的丰富的冒险因素,开展“上房揭瓦”“攀登珠峰”“跳台跳水”“野炊生火”等游戏化活动,帮助儿童成为强大的、有能力的学习者。

  “森呼吸”自然教育园本课程荣获2021年重庆市德育精品课程遴选一等奖,被评为重庆市第四届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品牌、大足区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践案例一等奖。幼儿园将继续努力探索自然教育的实施策略与路径,办成令人着迷的“森林幼儿园”。同时,通过承担各地师资培训任务、举办幼教学术会议、邀请入园观摩等,携手同行,形成共学共研、共生共长、共建共享、共思共悟的自然教育推行共同体。通过开展丰富的亲子活动、体验式家长课程、“线上+线下”的系统学习,搭建家园共育共识共通的平台,引导家长深入理解和接受先进的自然教育理念,从而在家庭教育中对儿童实施“森度陪伴”,提高陪伴质量,给予儿童适宜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