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孩子能肆意撒欢、积极探索,他们主动解决问题,能表达不同的观点。他们浸润于轻松自主且富含教育价值的环境中,在老师个性化的支持下实现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学习品质领域的全面发展。从这里毕业的孩子,几乎不需要担心“幼小衔接”问题,因为孩子上小学需要的能力和品质,在这所幼儿园都能得到培养。

  这所令我们向往的幼儿园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她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省军区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为“军一幼”)。

  军一幼创办于1957年,是军队示范幼儿园、四川省示范性幼儿园、成都市示范性幼儿园,示范引领着云贵川藏等基层部队幼儿园的教育。

  除了如此多荣誉以外,判断一所幼儿园好不好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她培养出了什么样的孩子。像之前说到的那样,军一幼培养出的孩子是自信投入的,是乐于探索的。而在这一群全面发展的孩子背后,是一群扎根专业、深研儿童的老师。从迷茫到坚定,从新手到卓越,这群优秀老师的成长,一切都要从他们对儿童的热爱和尊重说起……

  “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是我们在和谢园长交流时,她提的最多的一句话。大多幼教工作者应该都知道,这句线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但“尊重儿童个体差异”这件事,军一幼却早在《指南》颁布前就开始探索和尝试了。

  直至2012年《指南》颁布后,文件明确提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忌用一把‘ 尺子 ’衡量所有幼儿”,就更加坚定了谢园长落实“尊重儿童个体差异”这件事的决心,但与此同时也让谢园长有了很多的思考:

  ✦我的工作很多,班上的孩子也多,我感觉没有时间好好去观察孩子,或者说我不知道怎么去观察孩子。

  ✦我每次做这些长篇大论的观察记录感觉很累,但我不知道它对于我的工作以及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帮助。

  “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看似短短的几个字,却需要幼儿园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落地实践。就像谢园长在跟我们交流时说道:“我们其实一直尝试让孩子在幼儿园中游戏起来,但总觉得少了一些灵活;老师也试着去尊重孩子,但总觉得少了点灵魂,缺少了些个性化尊重。所以这些年我们也一直在探寻一个科学系统的方法能帮助我们贯彻《指南》,落实《指南》。”

  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谢园长带着老师们一起翻阅各种关于儿童发展的专著,同时积极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希望在强大的理论支撑中探寻到尊重儿童的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寻,谢园长发现:只有读懂了儿童的差异,才能真正尊重到儿童的差异!而谢园长这一工作方向的确定,仿佛就给幼儿园找到了一个光亮的出口,让“尊重个体差异”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教师具体可以落到实处的工作。

  直至2015年,幼儿园终于找到了契合本园园情的观察评价方法,让“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这句话真正能在幼儿园的处处中体现。

  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前提是要让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都能被看见。试想一下,在传统的集教活动中,每个孩子坐在板凳上听老师讲课;或者说在传统的功能性区角中,孩子按部就班地玩着老师安排好的游戏,老师能看得到孩子的个体差异吗?自然,在禁锢的环境中孩子难以有差异和创造性的体现。而没有“差异”,何谈尊重“差异”呢?

  所以,军一幼在一开始,并没有立即全面推进观察评价工作改革,而是先把自由自主还给儿童,给孩子创造展现差异的空间,给老师能看见自然状态下孩子游戏的机会,这是“读懂儿童”的基础。

  军一幼去掉了区角中各种不必要的规则,将传统的功能性区角调整为存放材料的空间,让材料和孩子在班级的各个角落里流动了起来。与此同时,丢掉了大量自制的高结构玩教具,增添了许多具有开放性玩法的低结构材料,孩子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就像谢园长说的那样:“在开放,邀请的环境中,我们真的看到了每一个孩子都是闪着光,大放异彩的。”

  开放流动的区角,大量低结构的材料和真实性的材料,给孩子的游戏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

  疫情期间,小女孩用圆柱积木和圆形积木作核酸试剂,把另外的玩具当作采样拭子,玩着“做核酸”的游戏。

  孩子们把大大小小的积木按照一定的规律摆放,然后垒高,并在最上面插了一面小红旗。孩子们骄傲地说道:“我们搭的是神舟飞船的发射台。”

  孩子们在积木区搭起了一个“家”,玩起了“妈妈照顾宝宝”的游戏,现在正在给宝宝做早饭。

  看见了儿童,那如何才能“读懂”和“尊重”儿童呢?这就是军一幼下一步做的事情。

  孩子的游戏玩出差异了,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怎样才能看懂孩子们的游戏,并在有差异的游戏基础上支持到他们呢?这时候谢园长提出:“对儿童的支持一定要建立在‘读懂’他们的基础上,想要真正地‘读懂’和‘尊重’,必然离不开科学的观察评价。”自此,军一幼专业而扎实的观察评价工作拉开了序幕。

  刚开始,谢园长要求老师先对单个儿童进行单个经验的观察记录,待老师熟悉后,再推及一个项目,然后再逐步推开观察。数量上,每个老师(包括保育员)每天撰写5条观察记录,以量变带来质变。

  与此同时,幼儿园每周都会组织教研,在多次讨论中得出高效观评的经验,提升观察评价工作的质量。渐渐地,军一幼的老师不仅会看和写,还会评价和分析。

  也正是通过扎实的工作和教研,一年多的时间老师们就彻底解决了“怎么看儿童”“看不看得懂儿童”的问题。现在,老师能从孩子的游戏中敏锐地捕捉到其成长信息,准确分析出其发展阶段,而这,也为后续的师幼互动,以及课程生发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指南》曾提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所以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评价专业能力的沉淀,老师们不再局限于读懂儿童,而是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师幼互动对单个孩子的连续的观察来支持其发展。

  比如,当老师在一段时间对孩子做了“口语表达”的观察记录,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这个孩子达到了水平3,他们就会开始思考如何进行师幼互动支持孩子从水平3提升到水平4。

  交流时老师们也说道:“我们现在所有的互动,都离不开观察评价,脱离了观察评价的互动是没有价值的。而且 通过一次次的观察和互动,我们和孩子们的关系越来越近了,我们像朋友一样,互相信任尊重…… ”

  现如今,对孩子进行常规的观察评价和有力师幼互动已经成了军一幼老师的“肌肉记忆”,他们能从孩子的一言一行中敏锐地捕捉到其背后的成长契机。在军一幼老师的眼中,没有“不听话”的孩子,也没有“捣乱”的孩子,因为孩子的每个行为在老师的眼中都是有据可依的,每个孩子在这里都是独立的、鲜活的个体,老师允许且支持他们不一样。

  “专业自觉的幼儿园教师是乐于创新的突破者。传承与创新是专业自觉的精髓,没有传承,教育就失去了根基,没有创新,教育则失去了活力和生命。”

  随着军一幼的老师专业素养越来越扎实,他们开始把学习到的理念方法和自己的园情结合起来,让幼儿园的课程从儿童中来,再到儿童中去,我们在军一幼的每个活动中都能看到儿童,能看到尊重。

  正如谢园长说的那样:“其实我发现所有课程的理念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带着‘儿童在哪里,课程就在哪里’的初心,再加之老师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很多课程其实自然而然就在孩子的游戏中生发出来了。”

  主题活动一定是老师设计好的主题吗?并非如此,孩子有自己生发课程活动的能力。

  疫情期间,由于家长不能到班接送孩子,小班孩子的分离焦虑情绪严重,于是小班的老师写了一封求助信给大二班的孩子。这封求助信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并由此生发了“小友爱、大温暖”的大带小的系列活动。在这过程中,大班的孩子们自己讨论如何接送,如何区分各班弟弟妹妹等问题,并真正将计划付诸于行动。

  集体教学活动一定是孩子规规矩矩坐着听老师上课吗?在军一幼,集体教学活动是基础课程-补充领域活动中的一项活动,我们一起看看军一幼的老师是如何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呢?

  军一幼集体教学活动的内容大多来源于平时的观察记录,比如某个关键经验的缺失,再比如孩子某个经验有提升的需要。关键的是,在整个集教活动中,老师会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表达或操作材料,老师再进行适宜的支持。

  比如艳艳老师经过观察发现宛宛在“模式”这个关键经验的发展上处于“能创作类似ABABAB的简单模式”的阶段,在班级中处于较低水平。为了支持她的发展,艳艳老师决定开展一堂有关模式的数学活动。

  在活动中,艳艳老师没有要求每个孩子按照同样的模式去摆放,且同时通过一来一往的师幼互动支持宛宛的模式水平达到了“创造类似ABCABCABC的复杂模式”的阶段。

  基于幼儿园的文化特色,以及教师长期的观察评价结果,军一幼形成了“基于数学经验活动”的特色课程活动和成果。

  比如喝水中的数学小秘密。喝水的过程中,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我的杯子是住在一楼的。”“我的杯子住得高,在五楼。”“我今天喝了5杯水,你只喝了4杯,我比你多1杯”……在这过程中,教师也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孩子们理解序数等概念以及数字在生活中的不同用法。

  军一幼把这些数学特色活动也整理归纳成册,出版了书籍《今天我是第几名——幼儿园生活中的数学故事》,给很多幼儿园的数学活动设计提供了方向性的参考。

  我们能看到,军一幼的每个活动都很立体而有特色,因为它们背后不仅有科学理论支撑,更重要有源于儿童、源于幼儿园的活动内容。

  老师真正了解和尊重儿童的发展,是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的前提。在军一幼,老师把儿童视角贯彻于整个家园共育工作中,家园就是合作者的关系,共同促进着孩子的发展。

  无论是在每学期的集体家长会,还是私下的交流沟通,军一幼都是基于对儿童的观察解读与家长进行沟通,除此之外,幼儿园每学年还会基于儿童的观察记录和成长报告和家长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通过这样的沟通,家长不仅感受到教师的专业和用心,而且能直观的看到孩子的成长变化,家长自然就会很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同时,幼儿园还会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审议。课程建构本就不单单是幼儿园单打独斗的事,而是幼儿园,孩子,家庭三方面的事情。

  幼儿园和家长只有从儿童出发,构建儿童视角的园本课程,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让家长参与到课程审议中来,家长更能了解幼儿园课程建构的目的和意义,更有利于课程的实施和推进。

  “教育无大事,都是一件一件小事情。”军一幼曾园长这样说。当我们不禁多次为军一幼对儿童的解读“哇”出声的时候,当我们忍不住感叹“这才是真正将观察记录工作落到实处”的时候,军一幼的老师们却把自己对专业的追求看作“小事”。

  我们常提到“专业自觉”这个词,但是却难以把这四个字形象化。而此次看到军一幼的老师,我仿佛就看到了“专业自觉”具体形象的样子。

  现在,虽然军一幼在“尊重儿童个体差异”这件事上已经做到了很多幼儿园理想的状态,然而他们并没有止步于此。谢园长说:“我们下一步就是要全园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团队。园本化课程的研究永远都在路上,接下来,我们会继续紧跟国家要求,突出中国特色,突出园本‘军娃’特色和数学特色课程的研究;同时,我们还开始了发展性评价的研究,我们还……”

  我们感动于军一幼老师们的扎实耕耘,也真心为所有的孩子们感谢他们!《走向高品质学校》中说:“这样的教师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人格魅力,追求教育真谛,多层次、多形象的有机复合体。”这就是军一幼的老师!在我眼中,军一幼教师正破茧成蝶,飞向更高处……